社群分身

Vincci
·
·
IPFS
·
我忍不住在想,網路身分是否方便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無法做到的抒發呢?我們得以更有力、更直接、更無忌憚的喧嘩情感,又或是表達自己的疑惑與控訴。

我們每個人,在網路上究竟有多少身分呢?

我有一個臉書帳號,一個IG帳號,一個matters帳號。

臉書帳號是使用最久的,從20幾歲用到現在,僅限好友可見,但除了朋友以外最多加入的都是因為工作專業而認識的夥伴,社交性質比較濃厚,這個帳號的形象正面陽光積極熱忱,分享運動及生活,偶爾感嘆讚詠人生,但不太揭露私密的情感面。

IG帳號是重新申請的第二個了,第一個始終沒有找到它的定位,在那之前就先被騷擾帳號盯上,厭煩之下乾脆重新辦了一個新的刪了舊的,有加入的朋友不多,通常都是拿來分享當下很零碎的心情,或是對情人的思念,活躍度很低。

matters是寫作用,但一直以來,我還不清楚我想要寫什麼,我想要把這裡經營成什麼樣子,發現了嗎?我很在乎每個地方的「定位」,我不喜歡混沌不明、混雜曖昧的狀態,反覆思量,也許是因為現在寫作的平台太多,我反而難以抉擇跟定位自己。

但無疑的,我想要把寫作平台作為一個呈現最多自我、無論是思想或情感的地方,只是寫作是不是需要作出分類?明明還沒寫出幾個字,就在煩惱這件事情,仔細想想,這也是追求完美的一種拖延症,總是希望把一切準備就緒才開始,明明現實生活往往不會是這個樣子。

可能是因為我覺得對於自己所寫出來的東西太需要分類了吧!

但無疑的,每一個分身都是我,只是呈現的面向與對象不同,matters的私密性最高,我可以暢所欲言說心底的話,也因此,知道這個地方的朋友就更少了。

究竟寫作是否要做出分類轉換到其他平台?再想想,再想想。

寫作就好像是我體內的一個自我,這麼多年來養成透過寫作傳達情感的習慣,即便在回到高雄的這幾年暫時停筆後,仍又不安分的竄起來,像是喊著:我需要寫!我需要寫!

我忍不住在想,網路身分是否方便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無法做到的抒發呢?我們得以更有力、更直接、更無忌憚的喧嘩情感,又或是表達自己的疑惑與控訴。

總之,該怎麼寫,再想想,再想想。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Vincci愛是你擁有保留一切的自由,但你選擇給予。 記錄生活,記錄愛的痕跡。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Lover , Love

balance & adventure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