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見證「 100 歲的見證」

文|集誌社編輯
獨立紀錄片工作者 K,記下製作影像紀錄 —《十年的雨傘・100 歲的見證》的心路、與大黃伯相處點滴。


1.源起
自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鮮有遊行集會。以往七一,在維園總見到等候出發的人群;如今七一,只剩下零星身影在維園一帶。去年七一,在銅鑼灣東角道引起我注意的是三位老人家的身影,其中吳伯舉牌默站,而10年前曾參與佔中的大黃伯則靜靜坐在路邊。之後我又見他撐著兩枝柺杖到法庭旁聽,我好想知道大黃伯過得如何?

2. 初見
時:早上九時許
地:某屋邨酒樓
人:大黃伯,記者K
100 歲的老人家是怎樣的?會否「眼又矇耳又聾」令溝通困難?我過慮了,大黃伯視力和聽力的確有所衰退,但思維、表達能力仍異常清晰。
我好奇大黃伯的成長經歷,但 100 歲人應從何說起?結果我跟他在酒樓坐足三小時,細聽他出生、到抗戰、文革、以至 1989 年目睹六四清場的經歷。至於之後他回到香港如何維生、家庭生活是怎樣的?仍未有時間傾到。
大黃伯講得最興致勃勃的,就是他當年返內地參與抗日戰爭、其後在海上當兵的日子。他說到當年參與十九路軍,回憶依然歷歷在目;他又說自己「好鍾意大海」,當兵時經常「夜麻麻跳落大海游水」……可惜篇幅有限,大黃伯的一生,在片段中只能用短短幾句旁白交代。



3. 阿伯行得快,一定有古怪?
跟拍了大黃伯幾日,以為跟一個老伯伯外出採訪,應盡量行少些路、 要多坐多休息,估不到他還行得快過我。無論是上落樓梯、過馬路,大黃伯都健步如飛;我問他「點解你行得咁快嘅」,他簡潔道「時間珍貴」, 接著補充說「我後生嗰時行得仲快,好多人都話跟唔切我嘅步伐」。
4. 唔游唔知身體好
話說今次能拍到大黃伯在大海暢泳的畫面,要多得攝影師 W 下水,跟大黃伯在沙灘游水個多小時。攝影師 W 一向有做開運動,心想游水是一件易事,誰知他一落水就大叫「啲水好凍」,反問大黃伯「啲水凍唔凍」;大黃伯爽快話「唔凍,不嬲水溫都係咁嘅」,旁邊的泳客亦一致同意。簡單而言,100 歲大黃伯的體魄還好過攝影師 W。

5. 見證
十年前,佔中期間我也在現場採訪,最記得清場前一晚夏慤道人頭湧湧、到翌日清場後的凋零冷清。兩傘運動十年,記憶漸漸變得模糊,為找尋大黃伯的身影,我在網上重溫多條十年前的片段。卻原來很多片段已在公共空間消失,身歷其境者的見證變得更加珍貴;有幸十年後我仍在記錄,仍有人願意被記錄。
6. Fun fact 後記
節目播出後,我擔心大黃伯不懂上網、看不到紀錄片,於是再相約大黃伯飲早茶,還帶備電腦,打算在大屏幕播放。誰不知他說片段播出後,已有很多朋友 WhatsApp 他,而他早已在電話收看。還有,大黃伯是一個會用 voice message 和 send sticker 的100 歲伯伯;我收到他第一個 sticker 是櫻桃小丸子寫住 OK 的貼圖,好可愛哦。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