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 「媽寶心理師」曾心怡:媽媽有時候讓自己哭一下也很好

世界走走 seh seh
·
·
IPFS
·
「每位女性在成為母親之前,都是她自己。」
菁英媽媽的選擇:療癒篇──臨床心理師曾心怡身為雙寶媽,特別能對前來諮商的媽媽感同身受。(李承祐製圖)
作者:鍾巧庭(台大政治系+社會系畢,相信翻譯是不同視⻆相互作用的INTER-VIEW,看見世界最終是為了回望自身,No man is an island.)
原文發佈時間:2023年4月28日

編按:去年12月,世界走走推出專題「菁英媽媽的選擇」,探討「家庭職場兩兼顧」這道歷久彌新的難題。在傾聽各行各業媽媽煩惱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社會對母職的高標準,讓許多女性對自己在家庭和職場的表現都施加嚴苛的自我要求。

今年母親節,走走延續「菁英媽媽的選擇」這個主題,除了述說女性掙脫母職高標準、學習「放下」的故事,也將繼續去年沒有說完的、菁英媽媽回歸職場的生命歷程。本篇報導,我們採訪了身兼媽媽身分的諮商心理師曾心怡,來談談母親們如何在辛苦育兒的同時照顧自己。

「妳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價值。愛自己不僅僅是為了擔任好母職,而是妳理應如此。」──曾心怡《從女人,成為媽媽:孕前到產後的心理照顧課》

曾心怡是執業邁入第19年、今年剛創業成立伴旅心理治療所的專業心理師,同時也是育有兩個國小男孩、時常需要「一打二」的二寶媽,笑稱母親節願望是不用早起、享用兒子們親手做的早餐。

原本抱持不生主義的曾心怡,在成為母親後發現,針對母性的心理支持資源相當稀少,也開始深入探索女性生命歷程,致力讓女性能夠在各種角色中美麗且無懼。

曾心怡告訴《世界走走》,「心理師曾心怡」在會談室遇見無數不快樂的媽媽,之所以能同理她們的困境與淚水,是因為「媽媽曾心怡」在育兒路上同樣經歷過焦慮自責的情緒幽谷,也在大哭後學會接納自我。

「那些難關裡面,真的很需要一些前人的明燈陪伴,那些指引不是要告訴妳怎麼做,而是說『沒關係,我會陪著妳』或是『妳這樣就已經很好了』,去度過那一段心裡面自我懷疑的聲音。」

以下是曾心怡的專訪:

單身時我有養狗,很難想像自己把對寵物的熱愛轉移到小孩身上,步入婚姻後開始思索家庭的樣貌,自然而然有了孩子,最大的訝異是自己原來可以有這麼多母愛。

實際當了媽媽以後才發現,有時候不是媽媽做得太多或沒有了自己,而是真的會不自主地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需求上,我把這樣的感覺命名為牽掛,也是我在育兒前從來沒有想像過的體驗。

從我懷孕的時候,先生就常常去出差,一開始對於一打二當然有很多害怕,可是身為媽媽神奇的地方,就是當孩子需要妳的時候,妳自然就會想辦法去解決。

有一次,我買了椰子油想做麵包給兩個兒子吃,當時三歲的大兒子開心地拿起椰子油,我出聲提醒的下一秒他就摔倒了,地面上全都是油和玻璃瓶的碎片,老大還跌坐在地,兩歲的老二這時候也衝出來。當下我先把小兒子抓住,再把大兒子從玻璃和油之中撈起來,最後再想辦法收拾殘骸。

現在回想這個場景蠻好笑的,但我事後驚訝地發現,自己居然沒有動怒或發脾氣,那時候的念頭就是怎麼樣先保護孩子,再解決這樣子的困境。我從自己的經驗一步步學到,這真的是心理學講的自我效能,發現我原來可以做到這個地步,就會對自己照顧孩子的能力越來越有信心。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我覺得讓自己哭一下也蠻好的」

很多媽媽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覺得沒必要關照自己,即使能量在家庭中缺損,還是選擇忍住自己的辛苦,用壓抑的方式處理,當有人去聆聽她的感受的時候,不斷被壓抑的情緒就會跑出來。

話說回來,如果我一直都是一打二,當然也沒有辦法充電。我有時候其實也會忘記,孩子的事不一定只能自己解決,我有先生這個隊友,應該讓他加入團隊一起協作。

另一方面,缺席的另一半必須要適時表達「我的心其實一直與你們同在」,才能讓伴侶知道自己不是孤軍奮戰。我遇過很多個案就是缺乏另一半的體恤,讓母職這件事格外的辛苦,也困在自己的委屈裡出不來。

當然,要兼顧職場與家庭又是另外一個挑戰。

小兒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時,我決定結束育嬰假回到職場,沒想到他不像哥哥一樣適應良好,每天上學時哭叫的聲音整條街都聽得到。每當把兒子架上車的時刻,我心中都會浮現很多自我質疑的聲音——我現在重返職場是對的嗎?是不是在孩子最需要我的時候,從育兒(責任)中逃跑?也因此陷入很嚴重的焦慮。

當時,我甚至哭著跑去找兒童心理的精神科醫師,擔心兒子產生分離創傷,結果他笑著告訴我:「像妳這種人最不需要擔心,因為妳的心裡面掛念著孩子,就會去做些什麼,讓妳即使重返職場依然能跟他建立很好的連結。」聽到這段話讓我真的很安心,也一步一步想說到底要如何兼顧職場跟孩子。

我的另一半是一個非常能夠跟我互相扶持的人,所以照顧孩子這件事對我而言蠻無痛的,但是在諮商過程中發現,有太多的人還沒有想清楚婚姻和育兒是怎麼一回事,就突然面對超級大的人生挑戰,加上有了孩子之後的生命,其實跟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那一定會有適應上的困難。

可能很少人會這麼說,但有些時候實在累到極點、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覺得讓自己哭一下也蠻好的,用力地哭為自己抱屈,同時也為自己打氣,一定要有這種情緒宣洩的時刻,也比較容易把靈魂找回來。

有些來諮商的媽媽知道自己不快樂,但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她們很容易坐在諮商室裡被我一問「還好嗎?」就開始哭,然後被自己哭得莫名其妙。很多媽媽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覺得沒必要關照自己,即使能量在家庭中缺損,還是選擇忍住自己的辛苦,用壓抑的方式處理,當有人去聆聽她的感受的時候,不斷被壓抑的情緒就會跑出來。

自己安好才能照顧別人

我們兼顧的前提一定是自己是安好的,自己不安好沒有辦法做到這些事。

就我的觀察,親職焦慮可以說是困住媽媽們的最大煩惱。

就像藍佩嘉教授在《拚教養》書裡呈現的,這一輩當父母真的比上一代更困難,不只要照顧家庭的經濟,更自我期許要照顧到孩子的心理,彌補自己成長過程所缺失的。尤其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能說上一口教養,當父母的更加莫衷一是,都會讓焦慮、困惑與自我懷疑更加擴大。

但一個人的力氣就只有那麼多,所以我會不斷在臉書、諮商或講座等各種場合提醒爸爸媽媽,我們兼顧的前提一定是自己是安好的,自己不安好沒有辦法做到這些事。

我當媽媽很常會面臨被孩子弄到情緒暴走,事後又很後悔的情況。有時候賭氣不跟孩子講話,都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幼稚了,可是後來我決定自我接納,因為其實每個媽媽心裡面,都還是有一個小孩。給自己一些時間,跟心中那個情緒過不去的聲音對話,每次經過這個歷程,我們自己也才會從母親元年、二年、三年的角色中逐漸成長。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件事越來越有感。

孩子越大,就越是獨立的個體,我覺得媽媽除了要學會區分哪些是孩子的需要、哪些其實是自己的期待,也要意識到他會有自己的世界,一定會有意見不合。

當妳有這種寬廣的思維,對孩子和自己的接納程度都會比較高。(完)

本文全文見《「媽寶心理師」曾心怡:媽媽有時候讓自己哭一下也很好


281.「旅行就是賦權」:韓國90後女孩打造女子獨旅app,讓全球女生都能放心啟程

282.北京姑娘的台北尋辣之旅

283.性別平等可以拚經濟?她們的缺席讓南韓少了 13% GDP

284.黃星樺:身為女性主義者,我們每天都在面對電車難題

285.再訪南韓現代巫女洪承喜:憂鬱的你,只是正在度過靈魂的黑夜

286.張繼科賣景甜私密影像:陳冠希「豔照門」15年後,大眾性別觀念改變了嗎?

287.許菁芳:我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我一生想做的事

288.「媽寶心理師」曾心怡:媽媽有時候讓自己哭一下也很好


即日起,我們會在「世界走走 Sehseh.world」繼續與大家見面。未來深度文章僅於新站刊登,週報則會繼續在Matters發送,點擊連結訂閱電子報,不錯過走走精彩文章💕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世界走走 seh seh世界走走|她的故事與妳同行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