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去非洲找非洲雞

呂嘉俊
·
·
IPFS
·
至於非洲雞,百分百出自澳門,不見於非洲及葡萄牙。據說是當年一位華籍廚師在澳門一家酒店內,見有非洲廚師做安哥拉雞,將雞烤得乾脆後加辣椒粉同吃,但因華人不愛吃太乾的雞肉,廚師想到不如弄個醬汁,便用馬六甲的椰漿、印度果亞的香料,做成醬汁豐盈的非洲雞,自此風行澳門。
非洲雞已成澳門葡菜餐廳的名菜,但卻不見於非洲和葡萄牙。(圖片來源:*CUP媒體)

原文刊載於*CUP媒體

食物經常隨人類流徙而轉變,因地制宜,廚師就地取材亦司空見慣,由於缺乏紀錄,我們往往不知某些菜式的起源,甚至一廂情願以為好些名菜是「土生土長」,例如去雲南找不到一碗麻辣湯米線、泰式生蝦刺身一向身世成疑、咕嚕肉到底是粵菜還是東北菜?全部都耐人尋味。

跟香港一海之隔的澳門同樣是飲食文化夾雜的地方,其中土生葡菜更是值得研究的菜系,有人說它是澳葡菜,由華人與葡萄牙人通婚後產生出來的一套飲食模式。中菜混葡菜,並受亞洲影響,多用香料如黃薑、桂皮和椰奶,且會用鑊炒,自成一格。在澳門,利多餐室、退休人士協會、海灣餐廳都是嘗土生葡菜的好地方。 土生葡人學習了華人做蝦醬的方式,加入白酒和檸檬發酵,製成西洋版蝦醬,配酸子煮排骨,風味獨特。

當中最明顯的菜式是炒免治豬肉,據說是中國太太蒸肉餅給葡籍丈夫吃,洋人不習慣那濕潤的口感,太太即席將肉餅加洋葱大火炒香,再配一隻煎蛋佐吃,即是現今廣見於澳門茶餐廳的西洋免治豬肉飯。更有趣的是鹹蝦豬肉,那是土生葡人的蝦醬,用銀蝦打碎炮製,葡人會加白酒、檸檬、辣椒讓其發酵 6 個月,製好的蝦醬,另加酸子煮豬肉或排骨,味道鹹香帶甜,用來拌飯吃,最能嘗出風味。

葡式大燴則是土生葡人過時過節必吃的菜式,人們稱它為西洋佛跳牆,靈感來自葡式大白烚(Cozido à portuguesa),卻添了中菜色彩。

閱讀更多:呂嘉俊:千萬別去非洲找非洲雞

葡萄牙人走了,在澳門留下南歐建築外,還有土生葡人的飲食文化。(圖片來源:*CUP媒體)


呂嘉俊*CUP專欄
呂嘉俊Facebook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呂嘉俊傳媒人,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創辦人,同時經營出版和飲食主題書店。著有《好好吃飯》和《味緣香港》。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