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恐怖片恐怖的4個方式

Zach
·
·
IPFS
·

從小就喜歡聽父執輩聊古早的鄉野傳說,真摯卻恐怖!也因此讓我一直著迷於恐怖、靈異的內容,發現很多朋友也有相同的喜好(?!)、相仿的見解,從自身觀賞恐怖片的經驗出發,嘗試整理恐怖內容營造氛圍的方式。本篇談的主要是恐怖題材 (Horror) 的電影,不包含驚悚片 (Thriller) 及懸疑片 (Detective)。

⚠警告:本文可能含有令人恐怖不適的劇照


——恐怖劇照分隔線——



像 Hook 的恐怖亮點

一場刻骨銘心的橋段、一顆令人雞皮疙瘩的鏡位,像是歌劇裡的詠嘆調,恐怖電影總在劇情敘事的過程中,埋進足以讓人午夜夢迴的經典恐怖橋段,這些成為大家事後聊到這部電影,第一個會想到的片段,儲存在觀眾的深層記憶裡,像是洗手槽洗完臉抬頭看向鏡子、大法師下腰下樓的詭異動作、厲陰宅的拍手聲、安娜貝爾系列的音樂盒…etc,透過與生活情境的連結、某個特殊動作、一段音效音樂或敲擊聲、一句重複出現的台詞,一部恐怖片能成為經典,往往擁有一個讓人難忘的「亮點」。

電影《鬼影 ชัตเตอร์ กดติดวิญญาณ》

(現在在路上看到小孩坐在父母肩膀上還是會想到泰國鬼片《鬼影》)

觀眾就像實驗室裡的白老鼠,被這些經典橋段訓練出打草驚蛇的敏感度,只要是一個小小的心理暗示,即便沒有立即明顯的威脅,也會感到坐立難安。



一、感官

肉體和感知上的刺激,造成噁心或痛楚,通常也是恐怖片製造「張力」的最快捷徑,讓觀眾直接同理劇中角色的生理感受,例如砍斷四肢、嘔吐…等,喜歡這類型恐怖片的觀眾,對於噁心、血肉模糊等畫面會有預期期待,甚至有類似上癮的心態,但對部分觀眾而言,光是文字就會產生不適感。

除了重口味的血腥片,還有一類為帶有「黑色幽默」特質的恐怖片,常以血腥與荒誕的劇情製造矛盾反差,明明血腥殘忍,卻以幽默詼諧的態度帶過,讓觀眾從不同角度反思劇情寓意,同時讓人較能接受這些感官上的殘忍和痛苦。

電影《屍樂園2:髒比雙拼 Zombieland : Double Tap》

近期「感官」作品的應用不只限於視覺上的刺激,亦發展到讓觀眾身歷其境的臨場感,透過聽聲辨位殺人的恐怖怪物,如《噤界》、《寂靜殺機》等,讓觀眾觀看時,連呼吸也小心翼翼。

電影《噤界 A Quiet Place》

如果有「最佳感官刺激獎」的獎項,我希望頒發給「感官刺激」搭上「偽紀錄片」的電影!透過紀錄片的真實感,讓所有的痛楚都更甚清晰,不只是真實故事改編,而是讓人相信這個恐怖事件正在發生!

電影《詛咒 Noroi : The Curse》,這部電影造成我不小陰影阿


二、不安

透過掌握現況的程度與威脅的急迫性,勾出觀眾的本能防衛,這類型我認為堪稱恐怖片最經典的手法,內容也豐富到得以分成四個不同象限的類型:

以觀眾「面臨威脅」、「狀況掌握」的程度多寡作為判斷依據,可分為驚嚇型、詭異型、暗示型、擔心型。

「不安」依照狀況掌握、面臨威脅的不同程度分為四大類型

2–1 驚嚇型

威脅突發緊急!狀況無法掌握!常搭配緊湊的音效,在反應不及的情況下,就與危險直球對決。

有趣的是,因愛看恐怖片的朋友對於「恐怖的要來了」的預感越來越強,於是延伸出「誤導型」,搭配緊湊的音效和曖昧不明的鏡位,在危險看似要發生之際…「欸?沒事」,過了一秒後…「登!」,遲來的威脅讓人時時刻刻無法鬆懈,刻意跳脫觀眾的觀影經驗,營造意料之外的恐懼。

2–2 詭異型

運用獵奇的違和感、違背常理的角色或畫面,讓人本能上感受到有存在危險的可能,即便現在還不夠構成威脅,危險與僥倖的心態像蹺蹺板一樣維持平衡,深怕下一秒瞬間崩盤潰堤,不協調的肢體動作、小小的壞習慣、路人不明道理的一個眼神、暗地裡殘害小動物…等,彷彿邪惡因子正蠢蠢欲動,累積到一定程度便立即成為威脅。

電影《羊男的迷宮 Pan’s Labyrinth》

常聽到的恐怖谷理論,也屬於這一類型,有趣的是,從眾多電影例子來看,許多反派角色的外型或行為設定,亦常運用此方法,達到使觀眾對此反派產生排斥感。

電影《歡迎光臨死亡小鎮 Dead Silence》

2–3 暗示型

跟上一類型很雷同,但最大的差異在於「時間與經驗」,隨著威脅一次次出現,讓觀眾從經驗中學習到「威脅出現的邏輯」,進而對身邊模糊的暗示產生威脅即將到來的不安感,像是預感、也像是暴風雨襲來之前,表面看似安然無恙,可怕的事卻早已在腦中無數次演練,例如孩子對空無一物的角落對話、遇到危險才出現的鈴鐺聲…etc。

讓觀眾從電影經驗中學習恐懼,有個類似的延伸模式,運用既視感 (Déjà vu)的手法,透過主觀觀察到似曾相似的場景,套用在前後呼應或交代劇情緣由的橋段,若擺在恐怖片裡,便能成為「埋下伏筆」的一個恐怖亮點。

2–4 擔心型

觀眾客觀地有如上帝視角般,看著威脅步步逼近,但片中的「主角卻不知道」,觀眾對片中狀況掌握度高,卻只能替片中角色著急,甚至很多時候會因為角色做的蠢決定而感到生氣,如X人魔就在地下室了,你還一個人走下去…

電影《靈動:鬼影實錄 Paranormal Activity》


三、信仰

信仰不單指宗教,亦包含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然而這類型最引人入勝的關鍵在於價值觀的「建構」與「破壞」,讓人畏懼的是建構在認知上的反差力量,故事前期的鋪敘,打造了劇中的「世界觀」,同時建構起與觀眾最直接的信任關係,接下來再向這個世界觀發起挑戰,當威脅撼動了對世界的信任或信仰的崇拜,便讓人產生危機感,深覺安心的庇護所已不復存在,像是被絕望緩緩推入黑洞之中。

很多恐怖片會以宗教理論增加劇情的「厚度」,恐怖的線索來自於更久遠的詛咒或宗教自帶的神秘感,讓故事更加鮮活。

電影《心魔 The Devil Inside》

宗教題材的恐怖片之所以迷人,很大原因來自於「未知的神秘感」,然而「暗網」或「陰謀論」也具有相同的魅力,讓人好奇地想探究這看似平凡的世界裡,暗藏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既是害怕世界觀被摧毀,但又想解構信仰的背後那些未知的黑暗角落,信仰之所以被撼動,很多時候是來自於對未知事物無可抵抗的好奇癮頭。

想起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The Man From Earth》探討的宗教與科學矛盾卻一體兩面的觀點,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拉扯,或許也是「信仰」這一類型最為迷人之處吧!

四、壓力

「被社會禁錮的情緒壓力」,最接近現實的恐懼,也是我認為最接近極致的恐怖,當恐懼不止於瞬刻間的驚嚇,而是細水長流般的天天相處,更能洞見人心惡念滋生的溫床,適合套用在每個人的生命體悟當中。

這類型作品的恐怖張力,往往存在於故事結束之後,當觀眾回到自己的生活,卻發現原來電影談論的恐怖情境,也反映了我們的日常。

電影《凌刑密密縫 Shrew’s Nest》

對於成功,我們無意識地把自己推向極端,即使在過程中小小的跌倒,便足以讓人陷入無法恢復的癲狂,這是每個人都能感受的恐懼,也反思我們能夠付出多少代價。

被世人讚頌的情感,是人生重要的羈絆,一旦人際產生裂痕,便造成深遠的影響,無論是想要被愛、想要愛人,想要找回親情的親暱感,是每個人都有過,或曾有過的心態,而裂痕造成的愧疚與悔恨,都會潛在地投射回觀眾,當畫面手法或劇情橋段越真實,就越讓人喘不過氣,面對失去與懊悔,因為太真實,所以感到害怕。

電影《宿怨 Hereditary 》 非常推薦!

由社會氛圍、歷史創傷架構出沈重的壓迫感,包覆在歧視、偏見和傳統社會的結構性問題,充滿敵意的社會,亦同樣讓人窒息。

惡靈或殺人魔也有人性的那一面,為什麼他們會如此免滅人性,無奈感嘆這些社會議題,這種無力感往往能成為恐怖片久久無法散去的陰影,亦同時成為觀眾情緒解放的出口。

電影《哭聲 곡성 》
電影《聖鹿之死 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隨著恐怖片的劇情和手法越來越豐富,不僅僅是提供刺激和舒壓的方式,更反映了社會現況的氛圍,也能反思我們的生活日常。

希望你/妳會喜歡這篇文章 🖖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ZachUIUX設計師,練習將設計師的日常觀點轉化爲文字
  • 来自作者

02 設計師下班後的社會創新 - 共創設計篇

01 設計師下班後的社會創新 - 信任關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