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從「毒梟天堂」成功轉型至「旅遊國度」的南美國家

八十後大叔
·
·
IPFS
·
哥倫比亞是我最喜歡的南美國家,一來這個國家從「毒梟天堂」成功轉型至旅遊城市的故事很勵志,二來在這裏遇上許多很有趣的人,有熱情的當地人、也有旅途中同行的背包客。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已在南美旅行四個月了,感覺心態也比較融入當地的社會,與當地人也有比較多的互動。雖然令我想起這段經歷的,是哥倫比亞近日的示威新聞,不然估計也不會有這篇回憶的文章。願哥倫比亞安好!
Cartagena舊城區房屋色彩繽紛、古色古香。

在南美流浪的日子裏,最開心的歲月是在哥倫比亞度過的,在那裏停留約四十天,從南部一直玩到北部,最後從首都波哥大前往古巴。近日,哥倫比亞各地出現反政府示威,最初是為反對稅制改革計劃,後來逐漸演變成反對總統及警察暴力等。雖然最後政府撤回稅改方案,不過示威至今已引致逾20人死亡,多半與警察暴力有關,執筆之時,當地示威仍在繼續。

哥倫比亞是我最喜歡的南美國家,一來這個國家從「毒梟天堂」成功轉型至旅遊城市的故事很勵志,二來在這裏遇上許多很有趣的人,有熱情的當地人、也有旅途中同行的背包客。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已在南美旅行四個月了,感覺心態也比較融入當地的社會,與當地人也有比較多的互動。雖然令我想起這段經歷的,是哥倫比亞近日的示威新聞,不然估計也不會有這篇回憶的文章。願哥倫比亞安好!

Cali的Cristol Rey高26米,比里約耶穌像低12米。

Cali與Salsa

由於回憶有些模糊,所以這篇文章感覺也會有些破碎。我是從厄瓜多爾的陸路前往哥倫比亞的,當時為了省錢(大概25美金),從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到搭巴士到哥倫比亞南部城市Cali的hostel,總共用了22小時(四程taxi加兩程巴士)。Cali不是熱門旅遊城市,最出名就是Salsa Dance,雖然這種舞蹈起源於古巴,不過人們說最好的Salsa Dancer都來自Cali,每年有許多人慕名而來學Salsa。城市裏到處學舞蹈的課室,我抱著好奇的心態,也在hostel學了一堂體驗課,基本舞步是不難,但總感覺自己跳得不夠熱情和自信,有點辜負了Salsa,後來也在波哥大上過一堂課,舞步不太一樣。

許多南美以外的人,第一次聽說Cali,應該是當地的販毒集團Cali Cartel,Netflix劇集《毒梟》(Narcos)第三季就是關於這個販毒集團的故事,他們在1980、1990年代也算是臭名昭著。二十多年過後,當地基本上已很少人特別提起他們,要尋找他們的痕跡也不容易,有些旅遊指南反而會推薦你去看看耶穌像。南美基本上信封天主教,所以很多城市都有大型耶穌像,之前在秘魯的利馬(Cristo del Pacífico)、Cusco(Cristo Blanco)和巴西的里約(Cristo Redentor)也曾看過。最震撼的是里約,Cali耶穌像的動作表情與里約的幾乎一樣,叫Cristol Rey,1953年豎起,連5米底座一共高26米,比起里約要矮12米。標誌性的耶穌像,即使看多了也沒驚喜,不過這裏可以眺望整座Cali城市,風景是很不錯的。

素聞哥倫比亞咖啡很出名,雖然我不喜歡喝咖啡,不過也很奇究竟咖啡怎樣練成的,所以專門前往Salento參觀遠近馳名的咖啡莊園。Salento位於第三大城市Cali與第二大城市Medellin中間,許多遊客都以此為中轉站,順便逛逛這個古色古香、色彩繽紛的小鎮。停留兩天後,便前往曾經的毒梟城市麥德林(Medellin)。

Pablo Escobar在1993年被殺死的小屋屋頂。

一代毒梟Pablo Escobar

據說,1980年代的Medellin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謀殺率冠絕全球,一代毒梟Pablo Escobar就是在這裏建立起毒品王國,令Medellin成為毒品與暴力的溫床,《毒梟》(Narcos)前兩季就是圍繞他的故事展開。扮演大毒梟的演員Wagner Moura其實是巴西人,許多當地人告訴我,他講的西班牙文有很重的口音,跟真實的Escobar很不像,加上當年很多本地人的家人或朋友深受其害,所以不喜歡他的人大有人在,政府也禁止以他的名字舉辦展覽或旅行團。事實上,你有你禁止,關於他的旅行團可說多不勝數,畢竟很多遊客正因為Escobar和《Narcos》的大名而來。當時我也參加過兩個旅行團,去看他曾經居住的地方、在屋頂被殺死的地方、墓碑,還有位於鄰近小鎮的湖邊度假屋。

Pablo Escobar的墓碑不是熱門景點,旁邊是他家人的墓碑,當時是專門坐Uber去看的。

Escobar曾是南美第一毒梟,全球七大富豪之一(而且是現金),物業眾多,位於Guatape的湖邊度假屋就是其中一處,可惜房屋在1990年代時被政府軍追緝他時炸毀,只留下一間完整的酒吧,現在由Escobar當年其中一名殺手擁有,是旅行團必到之處,當天他還現身親切地跟我們打招呼,令人不禁好奇他當年究竟殺過多少人?最搞笑的就是,我們能在南美頭號危險人物的家中玩Paintball,如果是三十年前,真的是連做夢也覺得誇張。當然,現在Medellin的販毒及暴力問題已不復存在了(至少說,不是以前那種規模),治安非常好(我甚至覺得比智利、巴西還要好,在阿根廷還親眼看過電單車黨搶錢!),也很熱情(去看足球賽事時,當地人還大方分享大麻——在當地是合法的),當地政府用了十多年就把這座城市改造成南美其中一座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這也是我喜歡Medellin的原因。

這是當時在他家裏玩Paintball前,教練講解基本規則。

Guartape的千噸大石

再來說說Guartape,畢竟我在這裡的農莊住了兩星期,一邊學西班牙文、一邊吃素耕田,也認識很多有趣的人。Guartape更廣為人知的,是一塊石頭,更準確地說,是一款高220米的千噸大石。當時站在山腳時,與同行友人打賭,看誰可以一口氣登上659級樓梯的頂部,結果一行數人氣喘吁吁咬緊牙關,果然真的做得到。我並沒有驕傲的意思,因為大石的主人Luís Eduardo Villegas López,早在1954年就爬上去。沒錯,真是爬,因為當時還沒有樓梯,他足足用五日時間才成功登頂。

大石高220米,有659級樓梯,加上石頂的塔樓,共有740級樓梯。
石頂的景色很漂亮。

因為被大石頂部的風光吸引,他決定修建樓梯,原本是木造的,1990年代才換成石造的,現在是當地著名景點,附近兩個小鎮Guatape與Peñol都聲稱大石是小鎮名產,方圓百里都能夠見到其身影。聽完這個故事,我覺得有投資的眼光真的好重要,不清楚當年Luis用多少錢買下這塊石頭,只知道現在每人收大概6美金門票,遊客依然絡繹不絕,每天有數百甚至過千人登頂,只靠門票都可衣食無憂……看來我應該在大嶼山買一塊大石。

舊城區有近五百年城市,西班牙殖民時期曾是重要軍事港口。

Garcia Marquez和Shakira的魅力

哥倫比亞有兩位國寶級人物,一位是年近90歲的藝術家Fernando Botero,另一位是已故作家馬奎斯(Garcia Marquez)。 1960年代,他以小說《百年孤寂》成名,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許多與他相關的城市或小鎮,都成為旅遊景點,位於北部小鎮的出生地Aracataca,據聞頗令人失望(時間關係沒去),他的成名之地Cartagena卻向來盛名,這座加勒比海邊的五百年歷史殖民古城,醞釀出他的另一名作《愛在瘟疫蔓延時》(又譯《霍亂時期的愛情》)。年輕時馬奎斯曾在Cartagena做過記者,因報導揭露政府醜聞而被驅逐出境,大半生都在墨西哥度過。2014年,他在墨西哥家中離世,兩年後骨灰被移送到Cartagena,葬於其母校Cartagena大學。

馬奎斯故居
Cartagena舊城區裏另一國寶Fernando Botero的雕塑作品,請找亮點!

Cartagena之後,順便踏足鄰近的Barranquilla。如果拉丁天后Shakira不是出生在Barranquilla的話,恐怕沒有遊客會來這座城市。事實上,就算Shakira在這裏出世,2006年甚至還在球場外面豎起Shakira雕塑,算是有個城市地標,對遊客來說,依舊吸引力欠奉。之所以踏足這城市,純粹是因為它位於兩座熱門旅行城市Cartagena與Santa Marta之間,距離分別都是兩小時車程,而且也想看看Shakira故鄉究竟是什麼模樣,畢竟在南美的日子,陪伴我最多的,就是她的歌聲。

來到市中心落腳,問hostel員工有何好玩之處推介,她老實相告,Barranquilla並非旅遊城市,基本上除了每年二月舉辦的嘉年華(逾百年歷史,規模僅次於里約嘉年華),其他時間基本不多遊客。聽完已覺得中伏,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循例到Shakira雕像前打個卡,其他時間都是漫無目的閒逛,32度高溫下每日行3、4小時,應該燃燒了不少卡路里吧!

Shakira雕像算是Barranquilla地標,不過看起來不太像呀haha。

接著的行程是Santa Marta,當地最著名的就是五日四夜的Ciudad Perida迷失古城行山團,是一條類似馬丘比丘的古道。附近小鎮Palomino也很受歡迎,鄰近加勒比海,水清沙幼,吸引許多人前來游水曬太陽,我則從Palomino附近的Don Diego River坐Tubing(類似充氣輪胎)漂流到加勒比海。對了,這裏並沒有海盜哈!另一小鎮Minca是個小山村,有咖啡莊園,在山頂懸崖邊的大吊床望著一片山景,自然風光一流。關於這一部分的歷史和趣事,由於不太特別,也就不多寫啦。

Mompox小鎮中心——建於1613年的Santa Barbara教堂。

南美最大河島與《百年孤寂》小鎮原型

特別想寫的是Mompox(全稱Santa Cruz de Mompox),有五百年歷史的Mompox是南美最大的河島,亦是南美第一個宣布獨立的小鎮,更加是哥倫比亞兩個unesco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另一個是Cartagena),不過這些統統不是吸引我前來的原因,而是因為Mompox據聞就是馬奎斯《百年孤寂》書中小鎮Macondo的原型。

整個Mompox與附近多個小鎮一同位於河島上,但又不覺身在島上,畢竟河島太大,望不到盡頭,只知道被Magdalena River所圍繞。Mompox當年因為河流貿易的興盛而繁榮,也因為河流運輸的衰落而停止發展,由於交通不便利,這裡的一切仍保留著16世紀氣息。如果孤獨等於冷清的話,Mompox倒是頗有《百年孤寂》的感覺,平日在小鎮閒逛,也許烈日當空,幾乎不見一人,偶爾有人踩著老爺單車經過,在小巷間穿梭,見到村民在樹蔭下玩撲克牌,那種感覺好懷舊。

獨立日早上有步操巡遊。
任何人都可以落場鬥牛。

或許正是這種冷清,更反襯出節日的熱鬧,到達翌日剛好就是小鎮獨立日(1810年8月6日),一連三個夜晚載歌載舞至凌晨三點,幾乎整個小鎮都聽到。白天則有步操樂隊巡遊及鬥牛活動,令我意料不到的是,人生第一次看鬥牛竟然就在Mompox,不過這裏的鬥牛與西班牙不一樣,任何人只要有興趣,都可以進場鬥牛,所以在現場會見到百多人跑來跑去,那個畫面我至今仍記得。

南美最後一站是首都波哥大(Bogota),我基本上都在舊城區La Candelaria度過,那是很舒服方便、規劃很好、新舊結合的一區,參加city tour、graffiti tour,參觀兩個非常出色的博物館——Museo Botero(國寶藝術家)及Museo del Oro(黃金博物館,哥倫比亞國旗的黃色就代表黃金,前殖民地時期就已出名,不過當時的黃金主要用作祭祀,酋長埋葬都身戴黃金)。

一個國家有多重視文化,或許從銀紙就可見一斑。哥倫比亞披索COP,兩張5萬面值紙幣分別印上作家馬奎斯及Jorge Isaacs頭像。


如果違例泊車,就可能被這班打扮似雪糕筒快閃出現的人嘲笑,導遊說原本目的是希望當眾奚落能減少人違例泊車,不過有時司機心情差,就會淪為一場罵戰。

比較難忘的經歷是參加free tour,有時候會一堆人,很容易認識新朋友;那次則只有我一個人,跟導遊就像朋友般聊天,他跟我講起很多趣事和歷史,現在仍記得的是半綿脆的炭烤螞蟻Hormiga Culona,還有廣場前的司法部。1985年,游擊隊攻入司法部,據聞是幫毒梟Escobar消滅罪證,政府軍與游擊隊激戰期間有數百人身亡,Netflix劇集《Narcos》有重現這段歷史。

1985年,游擊隊攻入司法部,據聞是幫毒梟Escobar消滅罪證,政府軍與游擊隊激戰期間有數百人身亡。Netflix劇集《Narcos》有重現這段歷史。

一寫大半天,零零碎碎寫了三千多字,就此擱筆吧,希望日後還有機會再去哥倫比亞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八十後大叔文字工作者,迷途小書僮。興趣廣泛,喜歡旅遊,踏足50個國家地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歌影視——徐若瑄的三原色

岑寧兒 遊走於獨立與主流之間

用時間實踐藝術——宋冬《三十六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