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的中國意識 選後的中國因素

張秀賢
·
·
IPFS
·

(這篇文章是在選後幾天寫的,現時川金會已經不存在QQ)

將文章放在這裡,是希望能跟大家多多指教,在這裡應該會有多點討論氣氛吧,總不想文章在雜誌刊出後就跟空氣對話。哈哈。

========================================================

五月九日大馬舉行五年一度大選,我有幸在當地見證到建國六十年來,首次出現的政權更替。
前首相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復仇成功,帶領反對派希望聯盟首度執政。原來執政的國民陣線兵敗如山倒,在選戰折損五十四席,選後更有多名東馬的國陣議員醞釀退陣,早年由馬國的中國國民黨黨員組成的馬華公會內部更提出退陣,令國陣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大馬現代化之父轉戰反對派

這次的政權輪替反映馬國選民改朝換代的決心。最重要的因素當然是「馬來西亞現代化之父」馬哈地成立土著團結黨,加入反對派陣營,吸引不少原來國陣支持者轉投反對派,令國陣不少鐵票區急速生鏽,連牢不可破的東馬、柔佛、馬六甲等地都輸掉不少議席,更促成最少六個州政府變天。
隨著中國急速發展,以及黨國體制不斷強化,中國因素在各國各地選舉都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台灣和香港不少的媒體和網民評論均二元地分析,因為納吉(Najib Razak)「親中賣馬」,而馬哈地「馬人至上反華」,所以納吉帶領的國陣大敗。這兩個被中國因素壓迫最厲害的地方,有這樣情緒是可理解的,但假如將這個故事投射在大馬就不太恰當。
在大馬獨立建國之前,因為《北京條約》的簽訂,英殖政府開始聘請大量廉價華人勞工到馬國從事勞動工作。而後來不少中國人因為日本侵華和國共內戰逃難至大馬,並逐漸落地生根,華人在當地開始建立勢力。一九四九年,在英殖政府支持下,不少當地國民黨黨員共同成立馬華公會,負責管理華人新村的社會和福利事務,在一九五一年轉型成政黨。
在冷戰反共意識之下,馬華公會成為反馬來亞共產黨重要一員,與反共的巫統、馬來印度國大黨合作,組成國陣的前身「聯盟」共同參選,成為執政聯盟第二勢力。

年輕大馬華人中國意識降低

至於另一些華人則組成人民行動黨,並自行與其他政黨組成馬來西亞團結大會,引起巫統的不滿和恐懼。時任首相的東姑.阿布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終決定驅逐新加坡出聯邦,人民行動黨帶領新加坡建國,而大馬人民行動黨成員則另組民主行動黨,繼續於馬國參選。國陣中的馬華公會與民政黨、行動黨就成為兩大華人勢力。
現時大馬華人較年長的通常抱較高的中國意識,因此會投票給馬華公會、民政黨等執政的華人政黨;而年輕的已經以大馬為家,大馬身分認同為先,多會投給反對派。相比馬華與民政黨,在大選中勝出的希盟主要政黨公正黨、行動黨都是族群混合的政黨,與支持國陣的選民、地區差別甚多,而這些政黨的華人成員和支持者,都已經再無上一輩那麼強的中國意識。因此,國陣和馬華所打的「習近平」、「一帶一路」、「馬中關係,更好更強」只對仍存中國意識的老輩華人有作用,對中年、年輕一輩已再無催票效應。
在大選當中,中國因素影響輕微,反對黨普遍施政失誤(消費稅議題尤其關鍵)成為選舉主調。而馬華由七席輸剩一席,民政黨更一席不留,可見華人政黨的政治功能已經完結,再無往日英殖、國陣希望「以華制華」的效用。反對派混合族群政黨的冒起,亦令大馬這個混合民族、宗教的多元國家,建立一套獨有的民主制度模式。
當然,在經濟政策方面,大馬仍難以抗拒跟中國合作,只是不再套用「納吉模式」,將所有運輸基建、資源開採和城鎮發展,毫無保留地與中資合作(之前1MDB案,所涉的貪腐資金疑似來自中資)。
在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當中,大馬的作用非常關鍵,它居東南亞的咽喉位置,既可跟穆斯林國家建立關係,亦有多元民族構成和華語使用,令大馬可以成為中國與東南亞不同文化圈的中心點。因此大選結果,某程度也令一帶一路規畫出現突如其來且不明朗因素。中國外交部在大選後,立即發聲明促請新政府遵從過往納吉政府與中國簽訂的協議,由此可見中國對新政府存有忌憚。
大馬經濟發展需要利用中國,但新政府亦要保障本地的社會和族群利益。在早前,中資碧桂園在柔佛地區發展「森林城市」房地產項目,引起不少地方糾紛,馬哈地更曾點名批評此項目,但立論建基本地人民和地方的利益而非排斥中資。

馬哈地重拾不結盟策略?

之前馬哈地執政二十年間,採取不親美、不親中的不結盟策略,並拉攏東南亞國家加強合作和交流,馬哈地上任後短期內應會採用同樣方針。而新政府此時將主要集中精力處理各項制度改革、放寬各項政治自由、廢除威權法例和檢討消費稅,打穩根腳,讓安華(Anwar Ibrahim)順利登上首相之位。
正值大馬變天之時,川普(Donald Trump)、金正恩將會於六月在新加坡對話,東南亞在未來的政治影響將會愈來愈吃重,值得港、台各位思考如何迎接這個亞洲大時代。

原文刊於1628期《新新聞》,2018年5月16日。

原文連結:https://www.new7.com.tw/talk/talkView.aspx?i=TXT2018051615523435C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張秀賢智庫「立言香港」召集人,前任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現時從事商業和公民社會交流的工作,並在香港和台灣的實體、網上媒體撰寫專欄。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六四隨想

馬哈迪在一帶一路想甚麼?

被困住的香港民主 出路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