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去的僑生大宅

陳海雅
·
·
IPFS
·

看喬治市的地圖有很多博物館,但大部份都是小型私營自稱博物館專做遊客生意的店,可以不去。但有一間私立博物館不可不去。

這叫僑生大宅,我在做資料搜集時見網上稱為娘惹博物館,因為娘惹是南洋獨有的文化,對這我甚有興趣,很想了解一下。但去到遊客中心或問青旅員工也不知什麼是娘惹博物館?原來當地不是這樣叫的,那在Tripadvisor 中稱為娘惹博物館即是僑生博物館或僑生大宅。

僑生即是華人跟馬拉人生的後代,女的叫娘惹,男的叫峇峇。僑生大宅是一個鄭景貴的有錢華人在檳城建的房子。僑生大宅和張弼士故居背景有點像,都是有錢華人在清代在檳城建大宅。我和爸爸先去張弼士故居遊覽。因為張弼士故居有部份改成了酒店和餐廳,所以開放的地方不大,而收費要16馬幣,開放時没有彈性,要配合導賞時間,其他時間不開放,我和爸爸已經摸了一次門釘了。僑生大宅則不同,没有導賞也可以自由參觀,但他的導賞團很密,我在没有預計下,在平日下午2:30有中文導賞團,再等不久又有英文的,很方便。本來我打算和爸爸一起去僑生大宅,但他認為和張弼士故居差不多,而且入場費要20馬幣,他覺得很貴所以不去了。我之後去完告訴他有很多有趣的東西看,不看是他損失呢。

僑生大宅開放給公眾參觀的地方比張弼士故居多幾部份,因為地方大,最好先查一下導賞團的時間,因為真的很值得去聽,而中文導賞員有一個胡女士,她解說得很生動有趣,祖藉順德會廣東話,知道我從香港來會和我講廣東話,見我一個人來還熱情的幫我拍照,要不是她給我照相,這個檳城旅行我就没有太多個人照了。

英國收集回來的玻璃藝術品

大宅有金碧輝煌的主樓外,還有專放金器展覽館、刺繡串珠展覽館、祠堂和娘惹廚房。主樓有兩層中間為天井採光,地下一層鋪上從英國運來的地磚,至今仍光潔如新。主樓的餐桌都放滿了古董杯碟,放好餐巾和裝飾,好像自己正在參與一個豐盛宴會一樣。除鞋上二樓有現時業主在英國收集回來的玻璃藝術品,房間有娘惹服裝展示,以往的小姐們就在這房間在埋首做刺繡。

主樓後面拐一個彎外面就是祠堂,祠堂正在也供奉着鄭家祖先,我在祠堂亂走,胡女士叫停我說當心上面蝙蝠的糞便,原來很久以前這裡已經有自來的蝙蝠,是吉兆。出了祠堂就有金器展覽館、串珠刺繡展覽館和娘惹廚房。

藍色的是雀烏的羽毛

金器展覽館的古董是可供選購,但試問有幾多遊客可買得起呢。這兒有些像玩家家酒的小金器,就是給少爺小姐玩的玩具,嘩!真是窮奢極侈。還有老照片和實物對照的展示,相中主人腳上的金鐲子就是放在旁邊的實物,我看來是負擔,就算富貴人家都不自由,連腳也要戴上重重金器,不是枷鎖是什麼?看了一大堆金器翡翠,看到一套頭飾頸鍊是彩色的,驟眼看以為是珊瑚石,胡女士介紹這些都是由一種鳥的羽毛,還要是活生生拔出來的,人類的殘忍自古到今都是没變。之後放在一角是漂亮銀器,原來這些是守孝期間配戴的飾物,配上掛在牆上的孝服一起穿,所以說長輩不喜歡收銀器因為這是是不吉利。我倒較喜歡銀器,因為我只是窮等人家,有時不太明白富人的揮霍。

寫上英文的鞋面

相比起金器展覽館,我更喜歡串珠刺繡展覽館,裏面全都是娘惹小姐太太們的作品,串珠鞋面是娘惹文化特產,那些都是由歐洲入口的玻璃珠,小姐太太們串好縫好鞋面後,就交給鞋匠做成鞋,主人一家男女的鞋面也是由娘惹小姐做的。待嫁的小姐要向對親家的男家交作業,以表才藝出眾。因為是殖民地,可以見到有鞋面寫上英文和受西方影響的圖案,有些還像北歐的圖騰。除了鞋面,還有立體串珠作品,我在想一份作品究竟要多久才做完,小姐足不出戶是做這些,雖然是富家小姐不論她們是否甘心情願也是没有選擇。

和胡女士合照

最後是廚房,門口放了大大小小餐具,不只一套,有鮮艷的也有素色的如青花瓷。對了,素色的是在守孝時用的。不同食物要用不同的器具盛裝,用不同匙筷,傭人若記錯了,就一定要捱罵或許會没飯吃,是誰發明這麼多餐具呀!?

看僑生大宅的美侖美奐時,可以想像當時社會與現在的今昔比對,這是看舊物的趣味。這是去旅行一定要去博物館的原因,這次去檳城,國立的檳城博物館大修所以去不到有點可惜,希望之後有機會再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陳海雅現在專注演戲和創作的躁鬱病人 在Matters神出鬼沒 https://linktr.ee/ettach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五十歲開始的獨居生活

鬱躁獨白
42 篇作品

消失一陣子,我從精神病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