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香港文化政策(一)

阿信 ahshun
·
·
IPFS
·
香港文化圈多年來都說香港政府沒有發展文化,沒有長遠文化政策,一路以來只是"分餅仔",有必要成立「文化局」制定文化政策,其實什麼是文化政策?

香港文化圈多年來都說香港政府沒有發展文化,沒有長遠文化政策,一路以來只是"分餅仔",有必要成立「文化局」制定文化政策,其實什麼是文化政策?


根據網上維基百科:


政策(英語:Policy)指政府、機構、組織或個人為實現目標而訂立的計劃。政策包含一連串經過規劃和有組織的行動或活動。推行政策的過程包括:了解及制定各種可行方案,訂立日程或開支優次,然後考慮它們的影響來選擇要採取的行動。政策可以在政治、管理、財經及行政架構上發揮作用以達到各種目標。


至於文化:


文化係指人類所創造嘅精神財富,好似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禮貌、節日等等。喺考古學上就指同一歷史時期嘅遺跡、遺物嘅綜合體。同樣嘅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係同一種文化嘅特徵。有時文化指嘅係文明。


香港遠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活動的紀錄,宋末文天祥後人遷移到香港,但真正有歷史記載的應由清朝開始。而香港真正發展的年代是英殖時期1970-90年代,因為大陸的政治問題令很多有資本和有能力的人和家庭在5-60年代從大陸移居而為香港帶來大量資本和人材。所以香港的真正"文藝復興"主要是在這段時間。在香港藝術博物館內藏品,你會發現中國和西方藝術主要都是從清末到現在。因此,香港的文化歷史相對倫敦、紐約和上海,歷史是相當淺。


香港的文化政策是由政府部門民政事務局(簡稱民政局;英語:Home Affairs Bureau,縮寫:HA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之一,專門負責康樂、文化、博彩、公民教育、青年政策、物業管理、消費者權益、地區行政以及旅館、會社、床位寓所、娛樂場所規管等事務,如:制定核下管理場地的用途(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不少快餐店過夜無家者失去容身之處。立法會社會福利界議員邵家臻和多名區議員多次去信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和相關政府部門,要求民政事務總署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開放臨時庇護中心。不過署方回信拒絕,重申在現時機制下,臨時庇護中心機制只限在惡劣天氣下開放,而署方政策範疇並不包括為無家者人士提供臨時居所。而局長劉江華和轄下部門的官員也拒絕會面討論有關問題。邵家臻和大埔區議員譚爾培批評政府處事官僚,沒有考慮被趕絕無家者人士的感受。)


為什麼有民政事務局的成立,歷史不詳談,在英殖時代民政事務局最早名為總登記官署,在1844年設立,設有總登記官一職,負責統籌日常的人口登記。總登記官署並管轄所有華人組織,是香港總督直接溝通香港本地華人的主要渠道,負責協助香港政府評論華人輿論的傾向,為華人提供諮詢,亦提供有關政府部門及華人居民之間關係的建議。總登記官兼任撫華道一職。所以"社區建設"是民政事務局重要事務。社區建設包含使市民對城市本身產生歸屬感,亦因此民政事務局包括了文化政策的事務。


至於真正所謂"分餅"年代,即政府資助民間藝術發展以補充政府主流文化藝術開始,是由1995年「香港藝術發展局」成立開始。香港藝術發展局是一個民政事務局下設的法定機構。在1997年前成立一般民間覺得是為了97回歸粉飾太平,如1990年東西柏林統一,德國政府除了遷都到此,另外就是投放大量資源在文化、藝術及建築。到後2000年,藝發局曾傳減低資助金額參至殺局。不過直到現在,仍然運作。

(之後會講社區營造及社區建設)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信 ahshun香港人、設計師、畫畫人、愛城市漫遊、城市觀察、愛吃、愛玩、愛電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3年初我的香港文化視野

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III

如果英格蘭北部有家庭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