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旅漂流:印度尼西亞》南洋的記憶與味道

蕭芸安
·
·
IPFS
·



今天突然想起去年夏天的一場演出,關於旅行的實驗音像計畫

記得在演出前某一次排練的午餐時間,我和我的創作夥伴談論著下一站旅程的目的地。我說,下一次,我想去雅加達。而轉眼間,我竟正在雅加達老城區的青年旅舍裡,書寫著這段文字。


那場演出,我們用聲音與錄像講述了關於移動與離開的故事,那正是每一個人不僅僅在旅行的過程中,更會是在生命的歷程中,不斷在經驗的某種狀態。


《實驗音景一號》 2014 台北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


實驗音景一號

音樂與聲音設計 Music and Sound Design by 蕭芸安 Yun An Hsiao 2014



結束了那場音像實驗之旅,終於我又踏上了全新且截然不同的旅行。這是一個與過往我所熟悉的事物有著多種相異之處的國度(語言、文化、風俗與宗教......),卻也有著與家鄉台灣許多相似的地方(日荷殖民印記、華人文化、南島民族淵源......)。


椰城(註1) 巴達維亞 (註2) 的日子已快接近尾聲,不知不覺在印度尼西亞竟也待上了一個月,途中的臨時變動、水土不服(病了因而睡了三天三夜...)與心理焦慮,直到此時此刻,我才敢說,我已經適應了這裡。然後我也才準備好了,準備好出發,向東行,在這座爪哇島嶼上移動前行,接著去到更多更多的城市......。


「當我們需要用越來越長的時間來回憶家鄉的模樣時,是不是我們才會覺得自己真的離開了?」


這是去年演出中的某段台詞。


家鄉的人事物,在我腦海中的輪廓似乎越來越不清晰,我好像得用再多一點的力氣去想起某條街道、某個台北的角落、某種聲音的頻率,某個畫面、某個人笑起來的樣子,還有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家鄉的某一個時刻的某一個自己。

我突然想起2013年在上海的那個夏天,這個在印度尼西亞的夏季,總會有幾個時刻,讓我覺得我又回到了那年的上海。我坐在朱家角江畔,想著許多關於未來的事,接著下了一些決定,作了一些選擇,再接著,我就來到了這裡,雅加達。


生命中有太多的事件,總是得在你開始回顧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原來自己是多麼地幸運,那些曾經在你心中某些小小的念頭,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實現,縱使它總是讓你出乎意料,但最後你還是不得不信服,或許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田野調查的進度嚴重落後,若是以「學術」上的標準而言,我可能是一位不及格且混水摸魚的研究者,但在出發去機場之前,在行李打包完即將上鎖之前,我又趕緊放入袋中的那本『後事實追尋』中,讀到 Geertz 六十多年前在印尼爪哇島的田野,也同樣地缺乏計畫,看來相當隨心所欲,甚至對研究上層不告而別,順著當時的情境與心意,最後去到了另一個他從未料想到的城鎮,開展他的田野,並且發現了他最初想都沒想過的主題。我這才覺得,也許我是太過認真了。


離開了中文的環境,開始使用自己不熟悉的語言,有時候,我也時常懷疑,現在這個能用通順的英語和簡單的印尼語溝通的我,真的是我嗎?

逐漸習慣這裡用餐的方式,和總是辛辣重口味又多肉食的料理,右手拿著湯匙,左手拿著叉子,我差不多可能連筷子都要忘記怎麼拿。

我不知道在離開這裡以後,有一天我還會不會想念這個地方,想念這些食物?但我想,在這裡生活的點點滴滴,每一個細小的部份,都將會殘留在我的身上,就如同過往那麼多趟旅程一樣,每一次,我都多帶了不太一樣的自己回家。


「我總是能從上海的地鐵,聽見屬於台北捷運的聲音,或是在香港還有雅加達的街道,誤以為聽見了熟悉的閩南語。」


也許,兩個多月後在台北街道上的某一天,我會聽見類似 Bahasa Indonesia (註3)的語句聲調,或是在夜市小吃攤裡的貢丸湯中,嚐出了那麼一點和 Bakso(註4)相近的味道,我大概也會忙著在飯桌上尋找那小小綠綠的青辣椒(註5),但最後失望地發現,這裡只有白胡椒和台灣的辣油......。


這些屬於南洋的記憶和味道,其實騙不了我自己,因為當我正在經驗這一切時,我早已開始想念了。


會不會,旅人們總是在想念那個旅行中的自己呢?


「如果生活就是一趟旅程,這些沿途的記憶與風景,我會想與誰分享呢?」


一樣是來自演出中的台詞,同樣更是老話一句,謝謝生命中每一個人事物和每道風景。


旅人的南洋漂流之旅,下週正式出發。



Selamat Tidur 
(註6) , Batavia, Jakarta and Taipei.

晚安 椰城 / 巴達維亞 / 雅加達

晚安 台北




*註1:雅加達,公元15世紀初建城,原名 Kelapa,為印尼語中「椰子」之意,故雅加達現仍被許多當地華人稱作「椰城」。16世紀,印度教萬丹王國的法塔西拉國王(Fatahilah)征服了椰城,並將此城重新命名為雅加達(Jayakarta,意即勝利之城)。

*註2:巴達維亞,為雅加達在荷蘭殖民時期的舊稱,當時登陸於雅加達 Sunda Kelapa 港的船艦,即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巴達維亞號,此城便以此船命名,巴達維亞自此作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位於東方的總部。東印度公司於1800年解散後,荷蘭政府則成立荷屬東印度(1800年-1949年)接管印度尼西亞殖民地,巴達維亞則為荷屬東印度的首都。

*註3:意指印尼語,為現今印度尼西亞全國通用的官方語言。

*註4:意指肉丸,應是華人帶到印尼的食物,由於印尼為全世界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故許多華人食物都已配合伊斯蘭宗教習慣,將食材改變為牛肉或雞肉,其中最普遍的小吃之一就是 Bakso 肉丸。

*註5:有香料王國之稱號的印度尼西亞,有著不同種類的辣椒與香料,其中最常在街邊小吃中見到的,是一種嬌小的青色辣椒 Cabai rawit,英文譯為鳥眼辣椒 Bird's eye chili,味道非常辛辣,亦被廣泛使用於東南亞各國美食中。

*註6:印尼語,「晚安」之意。

*註7:Goreng 印尼語,「油炸」或「炒」之意。Basah 印尼語,「濕潤」之意。
Lumpia 印尼語,指的是「春捲」這類的小吃食物,其發音與福建閩南話「潤餅」相近,亦是由華人傳至印尼的食物。故 Lumpia Goreng, Lumpia Basah 指的是炸春捲與濕春捲/潤餅兩種口味。
Lumpia Goreng, Lumpia Basah and Cabai rawit (註7)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蕭芸安台灣音樂創作人、聲音藝術家、旅行者、心理學實踐者。 芸安對亞洲傳統文化及東方哲學思想有著濃厚的興趣,計畫性地旅行亞洲多地,將聲音採集作為文化觀察的媒介,並結合音樂,創作出不同形式的展演作品。 2020年起,開始深化自身表演方法論,開展《循聲旅者》系列展演及工作坊活動。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