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平面設計,我更想學的是生命設計
IPFS
ooff: 009
正式進入對設計的倦怠期。
上課聽個案分析,老師鉅細靡遺地敘述他們用了什麼加工、怎麼克服印刷困難,我卻沒什麼感覺,甚至思緒不時飄移到「浪費的那些紙材怎麼辦」、「為了做一本書耗費這麼多資源值得嗎」之類瑣碎的疑問上。
不耐煩的情緒是從我領悟「設計就是無止境的創新」這件事開始的,這句話可能不夠精確,但大體來說設計這圈子不喜歡已經看過的東西,所有設計師都在拚命創造大家沒看過的東西。
拿海報當例子吧,現代海報的目的與其說是傳達資訊,不如說是奪取注意力。
我們每天看到的平面設計那麼多,根本沒時間仔細看,但是只要有一個形狀能成功吸引視線,那就夠了。至於細節資訊 Google 就有,不必非要堆在海報上不可。
產品設計也一樣,任何產品營運的目的都是得到更多使用者、得到使用者的更多時間、得到使用者的更多錢(儘管企業都有願景,但願景必須建立在金錢上)。
以往做這些事很有挑戰性,有時也很好玩,不過最近我常常感到厭倦。我不知道這股厭倦感確切從何而來。
為了找答案,我回去看之前寫的文章,在〈設計師的回家作業〉這篇寫了:
原來我真正喜歡的好像是「扭曲、翻轉、丟掉意義」,因為我想反抗這個什麼都要意義的世界。
在〈再也不用花錢買幸福:「禮物經濟」是什麼?〉這篇我寫了:
人類只是因為產出太多,所以必須創造更多消費者來消耗產出,洗腦大家也洗腦自己擁有什麼才能過得幸福。
可是,要過得幸福,不一定要透過消費來達成。
我應該學著不執著於得到全新的物品,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物盡其用。
無用之用、過度生產、資源浪費、空轉消耗——似乎就是這些關鍵字,漸漸影響了我對生活的看法,連帶看待設計的角度也不太一樣了。
該怎麼辦呢?目前沒有結論。我或許不適合當設計師也說不定。
(《ooff》(休業日記)是一個 24 歲待業人士所寫的日記,內容就只是記錄自己最近在做什麼、在想什麼而已。原文發表於 2018/9/10。)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