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理論】信息公開制度平衡關係網的力量
(太初庚子八月廿一;藏歷鐵鼠八月廿一;希吉來歷一四四二二月十九)(九月初一)
上週,政法委公眾號發佈了石鳳剛案的報道,大致內容包括:石鳳剛作為村支書,在家中安裝攝像頭、茶罐內放現金、車庫里豪車二十餘,金條珠寶、名煙名酒、雕樑畫棟、生活奢靡,更建設了涼亭和人工湖、立起蔬菜大棚、改造私家園林。
但是,如果這些錢財均是合法所得,到底有何問題?
該報道說,石鳳剛之所以能夠發跡,全是因為先後擔任綜合治理辦主任和村支部書記之職。推而廣之、可以想見,同類人物基於官方職務所取得的社會資源,只會多,不會少。斂財最簡單的方式,是取得政府所下發的補貼金;關鍵位置上的關鍵人物,之所以能夠騙取到公共資金,還是因為關係網的力量過於強大,規則無法落實而有效平衡之。這不過是中國社會的常態。
問題不在個人身上,而在於,關係網的力量無法得到有效平衡。那麼,應當如何平衡?
一方面,沒有公開透明的信息流通環境,必將導致規則無法有效落實,給人以可乘之機。從信息流通的角度來觀察,現代社會可以「公共媒體的誕生」作為其發端,即以報紙的發行作為現代性存在的界定,而不從物質性的蒸汽機或者思想性的啟蒙運動來界定。
另一面,缺乏「諸神之爭」,價值便徹底「工具化」,斂財直接成為了主體行動的最終目的,而使得所積累的財富無法用於擴大再生產或者其他更有價值的活動。價值的工具化和相對化問題,一般來論,是從宗教學角度切入,以重新樹立價值的絕對性。例如孔德所主張的人本教,大體上也是這一思路。但如果從信息的角度切入,就自然而然會產生言論和信息的市場競爭這類理論,觀察更細緻、視角更宏大、時序更長遠。但這種思路無法解決目下社會中價值工具化和相對化的現實問題,僅僅描述出社會長期的必然變動特征。知識社會學、社會建構論,即屬於這一思路。
此二方面,是否能夠統一於一體的信息視角,以同時解決技術性和價值性問題?從信息視角來切入現實,公開而可靠的信息環境能夠平衡關係網的力量;但價值問題是否能夠得到自然、妥當的解決?目前看來,人本教的思路和社會建構論的思路,均對解決這個問題及其附帶的現實問題幫助不大……
(庚子乙酉癸未。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