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短記]《靈魂急轉彎》失足的歷險

Alfredo
·
·
IPFS
·

《靈魂急轉彎》(Soul, 2020)
導演:Pete Docter
[6/10]

(有劇情)

一位追尋音樂夢想多年的男子,在重要的演出前夕失足身亡,拒絕接受命運的他在死後的世界闖入新生靈魂的出發之地,在此每位靈魂除了被賦予各自不同的性格,也必需尋得生命的「火花」才能投胎入世。一位滯留千年遲遲無法尋得火花的靈魂「22號」,遇上了這位留戀生命火花的男子,兩人陰錯陽差地短暫回到人間進行一場身體互換的冒險旅程。男子認為他的「天賦才能」應當帶給他精彩而成功的生命,22號因此為了找不到自己的才能與熱情而開始焦慮了起來。

故事當然有懸念與逆轉,原來「火花」指的並不是命定的才華,而是能激起對生命熱情的事物,不必然是能彈出一手出神入化的鋼琴樂聲,即使是生活中最微小的細節所呈現的滋味,都可能包含著觸發生命的火花。22號在理念的世界找不著他的熱情,卻在充滿著感官體驗的人間直接碰觸了生命的溫度,而好不容易回到人間的男子完成了他夢想中的演出,卻在回憶和22號的歷險中突然發現他一直錯過了生命的真諦。

因此《靈魂急轉彎》設計的死後世界其實是一場敘事詭計,裏面有一處 Hall of Everything 包含了世間萬物讓新生靈魂去探索,卻獨獨漏了「感受」本身,那所有歷史偉人都無法教導的生命真相,非得要在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鏡頭之中才能被揭露出來,這讓片中整個靈魂世界的機制顯得極為可疑。或許簡單來看,這其實是一個在故事層層包裝下的心靈雞湯,設計來讓人感動與獲得救贖,就像最後安然接受死亡命運的男子必定能得到他的獎賞與回報。

這種將生命中的抽象概念以某種遊戲規則具像化的做法,導演 Pete Docter 上一部片《腦筋急轉彎》就玩過一遍腦內的心智風暴,皮克斯更早期的《怪獸電力公司》把玩兒童的夢境世界多少也可以算在類似的系譜。這些抽象世界要不有自洽的運作邏輯以拓展各種的想像力,要不就得在想像與真實之間找尋足以讓人信服的應對關係,加上商業通俗化的需求,這使得皮克斯劇本的編寫成為高難度的走鋼索。

皮克斯帶給觀眾的期待一直很高,不只是形式和故事上要有一定的創意,在感情的操弄與深度上也得不落俗套。當然無法每次都成功,但這讓他們必需不時地冒一點險,去講出更新奇的故事,與更動人更深刻的感情。然而《靈魂急轉彎》的設計感與說教企圖因此變得太過明顯,雖然觀眾很難不被故事的寓意所打動。

本片在理念與感性之間取得平衡的方法,在於花了很多心思去呈現紐約布魯克林的市街,和黑人音樂家的生活場景與親情刻劃,以人物的感情、表演和爵士音樂的交織,讓觀眾陷入某種生活的幻覺裏,或可連結到電影中稱之為「The Zone」的心流狀態。在此動畫的表現力一直是皮克斯的強項,雖然將黑人加爵士音樂的符號成為某種生命火花的樣板,可能是稍嫌俗套的種族印像,而這部份處理的越成功,也會讓片中死後的理型世界顯得更加空洞與無趣。

《靈魂急轉彎》在鋼索上失了足,但至少還落在安全網上,仍然賺走了我幾滴眼淚。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Alfredo網誌Blog on Cinema的作者 業餘影評寫作者 Cinemagoer
  • Collection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