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讀書 | 善良的歧視主義者

EchoAfterEcho
·
·
IPFS
·


「請懷抱希望」這句話在被鼓勵的人耳中聽來,真的沒有問題嗎?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人生現在沒有希望,但這一層意思就連說的人自己也未必意識到。人們總是對新移民說「你現在已經是XX人了」,看似接納和鼓勵,卻讓對方感覺説不上來的不舒服。「女性都能做總統了,哪裏還存在性別歧視」;「遊行抗議可以,但造成公衆不便就不對了」;「我尊重你的權利,但我有權不喜歡你」;「不就是個笑話而已嗎,爲什麽這麽敏感」……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看似有理的觀點。

《善良的歧視主義者》一書,正是點出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常識、偏見與表達方式,是怎樣令人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歧視主義者。歧視并不總是有意爲之,大張旗鼓;更多的時候,它是不經意的微妙流露,像房屋裏一根歪斜的釘子,無傷大雅,但許多歪斜的釘子加在一起,卻足以讓房屋坍塌。歧視也並不遙遠,每個人都在社會中扮演多重身份,流動的身份標簽和群體,令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被歧視者,因此,對歧視盲區的揭露,正可以幫助每個人全面審視自己身處的權力關係網絡,更加敏感而具有同理心。

書中提到,要意識到弱勢群體聲張權利的正當性,首先要明白自己正在享用特權,那往往是像空氣一樣自然存在的事物,例如男性不需要害怕獨自走夜路,表現失常不需要擔心被歸咎於性別,四肢健全的人坐飛機不需要擔心沒有座位,等等。而大多數人不自知的特權,往往就對應了少數人被剝奪的權利。當少數群體呼籲要得到這些權利時,被指出享用特權的多數群體,往往會感到不適甚至反向歧視,正是因為那些呼籲動搖了原本根深蒂固又不為人知的不平等。

另一方面,避免歧視的盲區,意味著時刻對約定俗成的偏見和常識保持自省。書中提到那些以刻板印象為題材的笑話,重點不是為什麼好笑,而是誰在笑,當你對那些笑話保持沉默,它就失去了力量。表面公平的制度,強調人人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功績主義的悖論在於,越是篤信公平(努力就能成功)的人,越是忽略了令同等努力無法同等成功的種種結構性的不公,而將責任歸咎於個人。因此,我們所要追求的乃是實質平等(substantial equality),承認彼此之間的差異和不同,並制定積極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

這本書改編自課程講義,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闡述了不少概念與例子。不過,這本書是以韓國作為語境,如果放在香港的脈絡中解讀,例如對新移民或內地人的歧視,前文後理就會複雜得多。書的結尾說:「歧視,不單是限於象徵『社會弱勢』或『少數者』等特定群體,更是關乎組織你我每一個人生活的關係。因此,我們不妨試著從本書中基於各種原因做出歧視和受歧視的無數關係裡,回頭檢視你我究竟該如何構建我們的生活。」期待讀到更貼近本土脈絡的著作。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