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我的人生饭桌 · 第四天

奶胃奇遇記

無解
·
·
IPFS
·
做人不能忘本。我有台灣基因台灣胃,雖然偏奶,也受不了無時不刻都是奶。以後,最謹慎的做法還是循序漸進,頂多中西合併,不然真的會吃成「改良種的玉米」。



從小,我就特別喜歡吃乳製品。

有記憶以來,我記得小時的我,會直接挖「克寧奶粉」起來當點心吃。

正常來説,這種奶粉是被用來沖泡成牛奶喝的,而我卻喜歡讓它以粉末狀態接觸我的味蕾,不受稀釋。因爲這樣吃,奶味才足,才香。

不知爲何,媽媽生了個這樣的奶胃給我,以至於我在台灣生長時一路都喝著牛奶,尤其是在台灣酷熱的夏天,我時不時就來一杯冰鮮奶。後來,當我決定到法國留學時,我信心滿滿,一點不用擔心我的奶胃在法國不能適應。

就在剛到法國時,有個台灣的「吃貨學長」帶我去逛超市。我們來到優格專櫃,學長説:「法國的優格很好吃,種類很多,又很便宜。你看,這一整片墻都是,應有盡有。你可以試試水果味的,超級好吃。」我毫不猶豫就拿了幾盒,當然,也順便拿了兩瓶牛奶,保持著原來在台灣的習慣。 

回家以後,我一如往常,喝著我的牛奶。我的味蕾告訴我,法國的牛奶好濃,相較起來,台灣的鮮奶稀得像開水。然後,在晚餐的最後,我又品嚐了學長推薦的水果優格。

一切看似美好。 

到了半夜,不知道是清晨幾點,一陣腹絞痛把我弄醒,我急急忙忙衝進厠所,解決這場突如其來的土石流。

我才發現,台灣人的基因,習慣了清境農場的牛乳,卻不夠强大到足以抵擋阿爾卑斯山野母牛產出的牛乳。

自此,我收斂多了,不敢過度食用法國的乳製品。

有一天,一位法國朋友請我去他家吃飯。這位朋友滿腔熱情,專門準備了薩瓦火鍋(Fondue savoyarde)想讓我品嚐。這是一種乳酪火鍋,最初起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區,後來成爲瑞法交壤處、法國薩瓦省的特產,現在被普及成法國的大眾菜餚。火鍋的吃法,是以三種融化的乳酪(Beaufort、Comté、Emmental)混合白酒當成料底,然後拿麵包沾著融化後牽絲的乳酪一起吃。

冬天的時候,這道火鍋吃起來不僅美味,而且帶來很高的熱量。吃完這種乳酪鍋以後,即便在冬天,穿著短袖短褲出去都不覺得冷,真一點不是蓋的。也難怪,很多法國人不怕冷,不是因爲吃了狗肉,而是吃了薩瓦鍋。

看到薩瓦火鍋,我開心極了,直接撲上去,美滋滋地吃了一堆,還乾了不少白酒。直到吃到甜點的時候,我開始發現土壤有點鬆動,感覺土石流又要來了。我如火箭一般衝進厠所,我的朋友看著我,按兵不動。 

等我解決好問題,回到朋友跟前,他問我:


「你還好嗎?」他肯定在外面聼到了土石流的聲音。

「嗯嗯,很好很好。沒問題。」我試著做到什麽事都沒有發生的樣子。

「乳酪不太好消化,你沒辦法適應吧?」 他一定是看到了我蒼白的臉。

「哦,不會不會,非常好吃,謝謝你。」我還有點虛,忍痛强顔歡笑。


自那以後,我瞭解到薩瓦火鍋是人家山區勞動人民的食物,是在天冷的畜牧日結束後吃的,他們需要補充熱量,本來就應該吃得油膩一點。但,這樣的食物不適合我這種城市鄉巴佬,尤其是整天坐在電腦前不動的上班族。

儘管從薩瓦火鍋這裏得到了教訓,我對法國乳酪的熱情卻沒有遞減。

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國有一千二百種不同的乳酪,我可能終其一生也品嚐不完。還好現在的我,已經學會了少量品嚐,不再像以前一樣撲上去吃,造成無謂的土石流。

我還學到另一個道理,就是做人不能忘本。我有著台灣基因台灣胃,雖然偏奶,也受不了無時不刻都是奶。以後,最謹慎的做法還是循序漸進,頂多中西合併,不然真的會吃成「改良種的玉米」。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無解定居法國的台灣人,試圖從寫作中找回自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