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与总结
IPFS
- 首先本书总结了大革命形成的原因——“不患寡而患不均”。托克维尔认为大革命的两条导火索:一是对自由的追求,二是对特权阶级的憎恨,但是相比较而言,对特权的憎恨比对自由的追求更加强烈。
- 其次,本书对当时法国政府政策上的一些失误做出总结。
1.由封建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是一个错误,王权为了集中权力,免除了贵族对自己领地的治理义务(公共建设,赈灾等),却任然保留贵族的经济特权(免税,收地租等),导致阶级对立的加深。
2.由于贵族不再对自己的领地具有治理义务,导致贵族向巴黎搬迁以享受城市的繁华。加上巴黎为了吸引资产阶级及以及产业工人,在税收政策上予以优惠,加剧了巴黎的迅速扩张,导致巴黎即法国的事实,为巴黎发起的革命迅速传播到全国范围做好了铺垫。
3.印刷业的发展结合当时欧洲各种民主、自由、人权思潮的发展为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托克维尔是反对限制言论自由的,他在书中以反基督教思潮为例:同时在法国和美国出现的反基督教思潮,在言论自由的美国,反基督教思潮最终被人民自己抛弃,而在限制反宗教言论的法国,政府的各种限制行为反而激化了矛盾,加剧了反基督教思潮的壮大。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法国对宣扬民主、自由、人权等思想的宣传册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也不排除有人解读出“没有严格的限制言论自由是导致大革命的因素之一”。
4.统治阶级的相互指责是加剧人民不满的因素。因为当时已经被很多人接纳的人权思想增加了统治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同情,连路易十六自己都说过“最穷的人修路,享用的却是富人”这样的话,当时的统治阶级经常批评行政系统或者法律中的种种问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他们把这种批评视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却没有提出解决的方案,而这种同情更加剧了底层人民对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感受。托克维尔在书中只是指出这一现象并没有说出自己的见解是耐人寻味的。或许他认为应该把这种批评转化为实际的改革行动,但我们是不是也能做出这样一种解读:政府或统治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批评自己以加深人民对自己的负面看法。 - 最后,本书还总结了为何以自由、民主为口号的法国大革命最终却走向了更加集权的专制。其实也就是本书对大革命形成原因的总结,因为当时的法国人认为平等比自由更重要,他们宁愿在被奴役中平等,也不愿忍受在不平等中自由。托克维尔显然是赞扬自由的,所以他把革命分为两类,一种是对自由的向往引起的,他们原意为了自由,忍受物质生活上暂时的匮乏与混乱,即使专制能带来稳定与物质上的平等也不能使他们满足。另一种是对不平等或某种政策弊端的仇恨引起的,自由只是他们的口号,如果一个专制政府在短期内改正了他们认为不能忍受的不平等或者政策弊端,革命也就会自行瓦解。但托克维尔认为一个自由的社会更能保障长期的经济活力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