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跟我们差在哪里?

译师姐
·
·
IPFS
古有张仪舌,今有大卫屌。张仪三寸舌不烂难立国,大卫三寸屌不短怎风流?

昨天忙了一天,回来想读点鸡汤文,迷迷糊糊地刷到一条陈丹青的视频。提到韩寒的三篇博文,陈丹青毫不吝惜对其赞美。

出于好奇,就去搜了这三篇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于2011年圣诞节前后,先后发表于韩寒的新浪博客)。顶着昏昏沉沉的脑袋,一口气读完。行文流畅,读完感觉精神上出奇痛快(尽管身体还是疲惫,两者有点脱节),反正比那些所谓专家的政治评论要精彩多了。

稍微了解一下“历史背景”,就知道“韩三论”在当时的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而且,骂他的人大多嫌他太保守,颇有要在网上煽动革命共产党的意思!某次重大事故(大概是温州动车事故),据说很多实地调查的记者都被官方控制住了,甚至被拘留,而韩寒去现场逛了一趟,竟好端端地回来了,又被网民一番质问,问他是不是收了共产党的钱,他调侃说自己是“我党派来的特务”。

读罢,感慨这些年来中国互联网言论环境变化之大。

在中国互联网自由度降低的进程中,有几个断崖式的节点,割裂了80后和90后网民的互联网生态。对于具体事件的记录,各种人权组织有专业的研究,不多赘述。我只讲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们这代中国人,多是小镇作题家的命。上大学前,只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别说中东问题、巴以冲突了,一直到初中毕业,我连国家主席是谁都不知道。老师说台湾属于中国,没人会反驳,因为只有这样写考试才能得分。在中国读书,没人在乎教材是否洗脑,只知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我们考试复习内容的边界,就是我们世界的边界。第一次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走向互联网的大世界,是因为性。小学一位要好的朋友分享了一个黄网给我,那大概是我第一个认真浏览的英文网站。至今记得域名是www.fux.com。

等到初高中,身边大部分男生早已无师自通,轻车熟路。每次电脑课,总有人偷偷浏览色图,然后演变成聚众观摩。高中时,由于是理科班,男生人数多,某次运动会,几个不要命的男生一协商,干脆把班级队伍的申报名填成“亚洲捆绑”。这个关键词,懂得懂得。

几乎一夜间,那些布满各种博彩广告的网站都没了踪影。后来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扫黄打非”和“净网2014”。净网并非一蹴而就。本科那几年,经常使用哔哩哔哩,隔三岔五就收到“整治社区氛围”的通知,弹幕一片片地删,视频一片片地被打上“低俗”的标签,然后下架。等到走出小文化圈子,觉得自己也该插嘴一两句政治,网上已没有多少讨论空间,果真一尘不染。

一句话总结,韩寒在网上骂言论审查的时候,我们还在网上找毛片;等到我们要骂言论审查了,《飞驰认识2》都上映了!看他现在拍的电影,谁能想到他之前有那番豪言壮语?

言论环境可以变,但人心难变。人总是焦虑的,总要给焦虑找点借口。前段时间某女高材生跳楼,据说是因为自己在上海购置价值千万的房产,结果市场波动,导致首付几乎赔完。加上工作降薪,产后抑郁,终于选择轻生。我想,这话题放到以前会如何发酵?该不该向政府讨回部分那位女生应得的正义?当然该!为什么要营造房地产欣欣向荣的假象?为什么不允许别人“唱衰”中国经济?为什么永远在报道“稳中向好”?要问责政府,一定要问责,不管多牵强都可以问责。

许志永说过,政府(或政治人物),就是用来让人“妄议”的。我深以为然。你不问责他,他就甩给你一句“产后抑郁”。抑郁嘛,个人的心理问题,别来沾我党的边!你不给焦虑找外在的借口,就会转向内心,攻击自己。我以前从没听说过“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不知何时就火了起来。跟着火起来的还有“精神分析”和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如果要给当今中国年轻人的精神生活找一个代表人物,我会选武志红,和一众搞心理学的“暖女暖男”。正好对应了韩寒的“寒”,那种冷酷,那种锋芒,那种特立独行。

有段时间因护照问题而烦恼。据说由于正值疫情,政府都不给一般人发护照,甚至有在海关被剪护照的案例。加上当时核酸不断,层层关卡,出行各种不便,很是窝火。情绪不稳定时就做了心理咨询。医生诊断,我对“原生家庭”的极度怨恨,投射到了政治上。当时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但后来越想越不对劲,因为她对疫情政策表示完全理解,好像我不满他们的政策,就是自己的问题,全然出自内因。其实,哪怕当时有人能与我共同咒骂几句都会好受很多。被迫进行内在反思,恰恰证明了外部环境有多么令人绝望。以前讨工资去老板门前抗议,现在讨工资去庙前烧高香。不是开玩笑,身边烧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多!

再者,若向外求,要咒骂,政府是最佳选择,黑锅永远要他来背。否则,男人骂女人、顾客打店员,就变成底层互害。

写了那么多,其实大都是在宣泄情绪。读以前的文章,暗暗感到痛快,觉得那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活力,他们比我们这一代人要年轻太多。看看现在互联网上的内容,言辞越来越正确,概念越来越抽象,态度越来越谨慎,内容越来越无聊。

忍不住再讲讲姜萍事件。有个叫“大卫哥”的博主不停打假姜萍,最近又宣称要打假牛津大学某数学女博士。说实话,很害怕看到有人一板一眼地跟这种烂人较劲,人家都骄傲地用自己的生殖器发毒誓了,还要无懈可击地反驳他,不值得!为了改善中文互联网陈词滥调盛行的风气、活跃文艺氛围,本人愿以身作则,送给大卫哥两句话:

自短三寸大卫哥


古有张仪舌,今有大卫屌。张仪三寸舌不烂难立国,大卫三寸屌不短怎风流?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译师姐说说笑笑,通了七窍/文学/翻译/笑话/人生智慧/与言论审查斗争到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从一孩政策到鼓励三胎——生育真能计划?

记夜聊打油诗一首

信仰问题,我们该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