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Follow Me】活著是,除非好好地學習如何與⼿機共⽣死——訪崑南《人間零度醉醉念》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去年七月,作家崑南出版「手機書寫」系列之二《人間零度醉醉念》,收錄30首他在手機上即「機」揮毫的詩。自20多年前起,崑南已經想寫「天、地、人」三部曲小說,現時「天」有《天堂舞哉足下》;「地」有《地的門》;「人」則醞釀多年仍未寫成,崑南說他寫了三分一,「但都不滿意,」於是在未寫成「人」字小說前,「我就想不如用『人間』代替一下。」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黃桂桂

去年七月,作家崑南出版「手機書寫」系列之二《人間零度醉醉念》,收錄30首他在手機上即「機」揮毫的詩。自20多年前起,崑南已經想寫「天、地、人」三部曲小說,現時「天」有《天堂舞哉足下》;「地」有《地的門》;「人」則醞釀多年仍未寫成,崑南說他寫了三分一,「但都不滿意,」於是在未寫成「人」字小說前,「我就想不如用『人間』代替一下。」

手機變身成為骨肉的一部分

《人間零度醉醉念》中的配相是崑南用手機拍攝的,大部分拍得隨興,大腿、酒、晚霞、黑貓,當中不少攝於威尼斯。「因為我去過威呢斯三次,是個印象幾深刻的城市。」拍攝時他沒想過要寫詩,詩都是後來的。

崑南在前言寫:「活著是,除非好好地學習如何與⼿機共⽣死。」他總是機不離身,每天有三分一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所以他說:「手機變身成為骨肉的一部分」、「從此,我機故我在。機我無處不在。」沒有手機在身時,崑南會感到茫然,約人要用手機、搭巴士要用手機,沒有手機生活幾乎一塌糊塗。

「手機書寫」是必然現象

自電腦面世以來,崑南便深深地著迷,「我年輕時喜歡砌機,經常去黃金廣場打發時間,看人家怎樣砌機,自己再回去砌。」即使已屆88歲高齡,他仍涉獵各種電子產品資訊,「手機我用Android,iPad是Apple,電腦則是Windows,三種工具都有。」

以前崑南寫文章都用筆,後來發明了打字機,他想:「如果打字機可以打中文就好。」崑南在報館工作時,還用活字印刷,每篇遞交上去的稿件都先需由執字粒師傅一字一字去執,偏偏崑南字體狂野不羈,只有熟識他的老師傅才能從上文下理推敲出正確文字;後來老師傅退休,年輕人上任,看不懂崑南的手寫字,於是編輯向崑南投訴:「阿岑,如果你再不寫慢一點,或者再不用電腦輸入真的不行,老闆說不行。」崑南只好學電腦輸入。

現時他創作只用鍵盤,「現在對著筆寫不出東西,一定要用鍵盤才有靈感。」他覺得世界發展的趨勢會逐漸走向數碼,因此「手機書寫」是必然現象。必須對著鍵盤才能創作的他,反而在使用手機時可以手寫,還洋洋灑灑寫成《人間零度醉醉念》。

崑南與出版社藍藍的天商議印100本《人間零度醉醉念》,「其實100本我都覺得多,現在哪裡有人看實體書,沒想到書都賣光了,現在加印第二版。」別說其他人,崑南也已經放下實體書,迎向電子書的懷抱,「可以隨時highlight、寫筆記,又可以找dictionary,方便很多。」重點是電子書方便收藏,搬過幾次家的崑南搬書搬到怕。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出實體書?「編輯話要出實體書,」崑南吃吃地笑起來,「我認為書不存在,要有人看才存在,所以書本身並不重要。」

老人家的社交媒體

偏偏在這個Too long didn’t read的數碼世代,別說看書,連長一點的文章都沒有人有耐性去看,「我也一樣,不喜歡看Facebook的長文章,我自己也很少出長文章,怕囉唆。」有人說Facebook是老人家的社交媒體,崑南欣然接受,因他已在Facebook上建立了自己的社群,他享受Facebook有回應、讚好,「有時不是想讓人知道自己抒發甚麼,不過有時人會想表達,老實說我年紀都這麼大,但我想保持寫作的動力,習慣多思考。」

崑南認為:「人會跟隨年紀而改變,身體的變化會影響對事物的看法,還有時間的捕捉。年輕時覺得前面有很多時間,隨便寫都可以,年紀大了,覺得所有物事都有限期。我已經到了不知道明天會怎樣的年紀,可能明天就走了,所以觀念就不再一樣。」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Author
  • More

2024 好平安編輯室 聖誕Chill Guy書單

幣圈富豪以逾四千萬港元拍下藝術品「喜劇演員」引發熱議 牆上的香蕉三度被吃掉 藝術的價值如何界定?

從改編到概論:劉偉霖《用日本電影讀日本文學:從夏目漱石到村上春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