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自己的创伤医治者

kina酱
·
·
IPFS

我是一个喜欢把很多事放在心底,不表露出来的人。

最近惊觉这个特质在小时候就给我带来过创伤,但那时年纪尚小,未能意识到原来这样做叫没有释放情绪。

比如,八九岁上课外英语补习班时,全班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分析下一道题,突然,她的手机铃声响起。和我们说声抱歉,她翻开盖子,接起电话,一瞬间,她的眼眶红了。这位年近中年的老师在努力不让眼泪掉落出眼眶,但还是失败了。她告诉我们,题目做完后就可以下课了,今天有个紧急的事要去处理,非常抱歉。后来隐隐约约听说,是她的父母其中一方,去世了。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成年人在工作场合如此失态。但想来,未必是失态。所有的工作啊,活动啊,都没有家人的生命重要,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但那个微凉的,天空灰暗的天气,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原来你特别难过的时候,是可以不顾场合的先流泪。It's OK, it's not a big deal. You have the right to tear.

在我的家庭教育里,父母总是对我的哭泣感到厌烦和暴躁。即便我真的因为痛苦(生理上的)和难过而啜泣,他们也只会说,好了好了别哭了,这么大孩子再哭就不像话了。一点都不懂事,你在这里哭搞的大家多尴尬。等这番恐吓起了作用,我吓得不敢再哭时,又转而甜言蜜语的拿个好吃的来哄我。我四五岁起大约就留有这样的记忆。

我那时最爱的零食就是糖果。各种糖,水果味的为上乘。甜甜的,在嘴里慢慢融化。但我不知道的是,虽然嘴里甜了,但心里的的悲伤依然存在,没有被化解。以至于多年后,想到糖果味,大脑里总泛出一丝苦涩。我就像一个表面很阳光、可爱、乖巧的人,但剥开糖纸,被包裹的是苦苦的黑巧。

上学后,被同学嫉妒过,阴阳过,但我既没有告诉父母,也没有告诉老师,总是一个人默默消化。我不是退让,只是相信自己可以消化这一切。放到现在很难相信自己居然承受过这么多还能好好活到现在。

我想,更多的还是父母的性格让我不敢向他们倾诉学习以外的事。他们总会以“小题大做”,“和学习无关的事少做”来将我搪塞或骂回去。即便和他们一起参加饭局,推杯换盏,我也总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只是默默地观察这一切,从没有融入过进去。

大概到了高中以后,我好几次难过的在房间崩溃大哭。当然,是挑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像一个情绪溺水的人,努力往上滑,想要得到一些喘息,但从未得到救助。

于是心渐渐封锁。

大学、研究生、工作,一步一步走来我有很多困惑和心碎的时刻。但我从未向我的父母寻求帮助。因为我可以很清楚的在脑中构想出他们的答复,以及表情,以及语气,以及那种不耐烦的氛围。

所以独自生活以来,我有时间会去锻炼、看电影、唱歌、跳舞,但,绝不会选择和父母打电话分享自己的生活。我对他们很不耐烦。一听到我妈东扯西扯就扯到结婚上的行为,我无语到任何路人都能看到我头上顶着的一团怒火。我不愿意与他们交心,也不愿意听他们讲自己的鸡零狗碎。

没错,我没那么宽容,我就是这么不耐烦,这么的,mean。

那是因为在漫长岁月里,我已经受够了不能自由自在展露个人情绪这件事。对某些人来说,这不是一件重要的事。但对高敏感人群而言,这非常非常重要。

庆幸的是,我从我的好朋友和伴侣身上学到了太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如何安慰自己,如何缓解焦虑,如何不要苛责自己和他人。如何好好的享受当下而不内耗。

我相信命运的安排让我经历坎坷也会让我看到幸福和自洽。面对温柔的人,内心也会不自觉柔软起来,开始包容,开始放声欢笑,开始不再陷入某种情绪不能自拔。

写到这里,我脑海里浮现出那几个人温柔的声音和表情。我不相信神仙鬼怪之说,但我相信一个善良且努力且不虚伪的人,会碰到值得他付出真心的人。爱如溪水潺潺,在彼此的内心流动,带去快乐与光明。

当2020年我走在山间,和朋友们看日落,追逐星星,哈哈大笑时,我体会到原来幸福会让人晕厥。不是只有爱情会让人快乐,任何一种真挚的感情都会。

内心一层又一层的创伤,不妄想靠看几本书就去解决。但这几年,至少2020年以来,我有在尊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再为成绩而活,不再为夸赞而活,毕竟“半生累,尽徒然,碑文完美有谁看。” 这个过程中我无数次受到父母的责骂和不屑,但我已经不是那个只会哭泣的小孩了。

我,会永远的,站在五六岁那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身旁,心疼的抱住她,告诉她,表露自己的情绪没有错。哭泣不是懦弱的表现。犯错也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你不用事事正确。面对不同的选择,你可以做,你也可以不做,你只要知道,有人会坚定的站在你身边支持你。

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kina酱 生活日记本| 豆瓣爱好者|正义与勇敢的化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天才女友们,你过得好吗

为什么要写作

需要一段时间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