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数不是别人,就是我们之中沉默的普通人

秋涼
·
·
IPFS

@k粒码 发起“我认识的一位性少数”提案之前,我刚好转贴过自己的旧文,关于2006年在凤凰卫视上出柜的成都拉拉于是,很多人知道她正是通过当年的《鲁豫有约》和她经营的“月恋花”酒吧。我看到那期节目的时候是非常吃惊的,虽然当时已经通过泛滥的盗版影片对外国的拉拉文化有所了解,但第一次看到一个素人在主流媒体上出柜,内心很受震动。

于是在《鲁豫有约》节目上

在我青春期刚开始探索性取向的时候,混迹论坛看到许多同志悲情、压抑的故事,但在过了这么多年之后,总体上还是没有什么改变,仍是悲情、压抑的路线。到米兰之后第一年参加骄傲节,碰到一家网红媒体采访,让我说一个自己国家的Gay Icon,我竟然想不出有哪个大陆偶像公开出柜过,顿时语塞。尽管当前有大把女明星活跃在屏幕上,以“x哥”“x爷”自居,动辄“霸道宠粉”,但都乖巧地避开了LGBT议题,即使为相关公益站台,也是打着“防艾”旗帜,圈内传烂了“某明星是弯的”,也不会有一个作正式的出柜。唯一的变化可能是彩虹家庭的出现,但与之相随的A卵B怀、海外代孕等话题充满争议,就我个人的理解,更像是父权制的变异及新自由主义对粉红经济的收编。正如之前做客我电台的嘉宾小荻说的,只有圈内人会关注拉拉电影,性少数仍然是无法“破圈”的话题。在掌握资源的上位者都三缄其口之际,作为沉默的普通人的性少数是什么样的呢?

在2013年上映的国产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海清扮演的孕妇周逸(左二)被认为是一名借精生子的拉拉。

我想讲述一下我观察到的日常。六年前我加入了一个微信群,来来去去至今固定下来二十多个蕾丝边,活跃发言的人大概十来个,这些年三三两两地互相面过姬,算是认识了。群友们来自天南海北,有京城白富美,有县城微商,有在山沟里开宠物中心的,有宅家做自由设计师的,还有当公务员的,总结起来都活得接地气,不装逼。以前有个群友说,啥时候觉得自己飘了,就回群里来聊两句,马上就回到地面了。

最初加群的时候大家多少有些搞对象的心思,但几年下来,在群里谈了对象又分手的自动退群了,在群外谈了对象的不好意思老秀恩爱,单身的人也懒得互相揶揄,慢慢就消停了恋爱话题。在最小的群成员跨过三十岁大关后,我们像是集体进入了“床死”期,变成了一个水聊群:早上有人分享淘宝红包,到饭点了有人晒食物,晒运动,形婚生了孩子的晒晒娃,养猫养狗的晒晒毛孩子,微博的热门话题时不时闪现一下,如此循环往复,一派养老院的气象。

 群主老孙和她的女朋友老王谈了十多年对象,各自找过男同志演过婚礼(没领证),以堵上三姑六婆的嘴,奔四之后,来自家人的压力渐渐变成了远去的雷声,而创业的压力才是滂沱大雨。有一阵老孙和老王拌嘴,从线下吵到线上,老王说你再喝酒我要和你分手,老孙发了一串谢广坤的表情包,继续和群里同城的朋友约酒局,喝懵了老王把她拖回家,上群里抱怨两句,我们跟着劝两句“少喝点”“心疼”,老王就不再提分手了。

群里年纪最小的奶T最初在上海的一家美甲店做工,长着一张好欺负的娃娃脸,刚进群的时候正和前任闹分手,说伊又虚荣又爱劈腿,我们纷纷帮她唾弃:“早分早好!”很快奶T结识了一同打工的新女友,后来美甲店倒闭,她带着女友回了南通老家,线上做淘宝客服,线下养羊种地。她很少抱怨日子过得苦,在朋友圈里刷广告的间隙也会晒个恩爱,拍个女朋友做的菜或者背影,偶尔吐槽自己碰到的极品客人,例如买衫说不知道自己的尺码,直接拍了胸部照片要她鉴定,或是半年前下了单,突然冒出来问她可不可以退换货。

群里最活跃的是做互联网的猫总,和大多数拥抱消费主义的白领一样,热爱淘宝和代购,依赖面膜和褪黑素。疫情爆发前,她正和大多数有钱的东北人一样,在海南的自家别墅里度假,吐槽家人又介绍了什么不靠谱的对象。辗转回到北京后,她依然保持了朋友圈的丰富多彩,一日三餐都不带重样,疫情好转后第一时间去网红打卡地拍照,争分夺秒地享受夜生活。面基的时候她悄悄告诉我,她也是BI,但在拉拉群里和现任女友面前,作为BI有着另一重柜子。

动画民工大西在群里的六年,是一路蜕变为彩虹母亲的过程:脱单,找形婚,结婚,备孕,怀孕,生孩子,协议离婚,合作抚养……在形婚男女们各怀鬼胎、讨价还价的时候,她似乎早就想清楚了这条路的前因后果,并且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了。女朋友起初是不乐意她这样做的,但被她花了几年做通了思想工作,而且乐呵呵地参与到了养娃之中。贡献了精子的前夫似乎也没有和她撕破脸,仍然客客气气做着孩子的爸爸。在众多惨烈的形婚故事之外,大西稳稳地走向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除了在群里晒娃之外,大西从来不会主动说起自己的故事,更不会走到镁光灯下,“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是大多数拉拉的选择。

我常觉得微信群就是墙内最直观的平行世界,顶着不同的群备注可以切换不同身份。作为步入中年的性少数,我们每个人也有故事可说,但大多数人选择沉默,像于是那样的勇士是少见的,搭顺风车的人或许才是大多数。作为记录故事的人,我也会不时陷入困惑:“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普通人只是前赴后继地活着,前赴后继地死去,身处洪流之中,唯有抱紧日常而已。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秋涼早年給體制打過工,業餘策展人,在韓國和義大利生活過,目前以陸配身份在台灣讀博。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深度报道|两岸夹缝中的流量密码:当陆配和陆生成为YouTuber

媽媽,我在台北挺好的

潤了一半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