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黃老思想】第二十九篇 為無為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其易,為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冬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猷難之,故終於無難。
作無為,治無事,吃未臭,簡化問題,以德化育,想成大功,小處著手;世間的難原本易,世間的大最初細,所以聖人不造大業,才能成就大功。所謂輕易承諾難守信,見異思遷難處多,聖人必深明其理,才不致遭逢困厄。
此篇文章應該出自夏朝後期,崇尚無為、提倡德化、小處著手、不自圖大、重諾守信,基本都是拼湊前人的道理,「是以聖人...」說明作者的理解程度,「不為大」、「猷難之」才是作者的實際意圖,應該是用於勸說君王。
「未」應該不是筆誤,反而是畫龍點睛,「味無未」是說在食物未發臭的時候吃;因此,「為無為,事無事,味無未」道理應該近似於「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幾也,易踐也。為之於其無有也。治之於其未亂」。
先說前人道理的拼湊,「為無為,事無事,味無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其易,為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這四段都應該各有出處。
郭店楚簡有與此篇相似的文章:「為亡為,事亡事,味亡味。大,小之;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猷難之,故終亡難。」但它應該不是摘錄自〈李耳筆記〉,而是民間藏書或教學筆記,因此,李耳收錄的五千餘言中,郭店楚簡相似者只有千餘言。
「報怨以德」或許是郭店楚簡抄錄略過一大段的導因,《論語》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可見「報怨以德」至東周時已被曲解;畢竟東周與夏朝相差至少一千餘年,沒同理心根本無法理解。
「報怨以德」是德治時代的理論,「怨」者是誰?諸侯因夏朝失道而怨,或因治水不利或因治理不當,百姓因政府失道而怨,或因水患問題或因民生問題;夏朝政府該如何處理?懷柔諸侯改善政策,行德政以消弭怨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