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樂齡族群而生的社群媒體,除了品味人生還可以做些什麼?
這篇感謝@Duckling Chiu 給我靈感,讓我想到可以談談對台灣的樂齡族群社群媒體的觀察~
我最初對與「銀髮族」、「熟齡族」的新媒體印象,是源自三年前逛新一代設計展,偶然看到輔仁大學的畢業製作,真的做出一本「屬於台灣銀髮族的時尚雜誌」——《銀時尚》,風格很活潑,復古與年輕元素的融合玩法,讓銀髮族自信走上時裝伸展台,成為時尚雜誌裡的主角。
這本由年輕團隊設計的銀髮族群刊物讓我很驚豔,也不禁想,已正式進入高齡化的臺灣社會,對於老年人其實仍存在很多僵化的印象。要不在家含飴弄孫、等家人回來吃飯,要不在社區做運動,不會使用科技、對新事物沒興趣,把這塊龐大的人口視為同質且無聊的族群,可以說是反映了台灣人對於「變老」這件事根深蒂固的恐懼。
後來,不意外這份雜誌沒繼續做下去,但這三年,伴隨熟齡銀髮族在智慧型手機上網與消費的普及程度更高,一些傳統媒體也逐漸轉向重視此類族群的資訊需求,從副刊的形式拉出獨立的內容網站。如《康健雜誌》的大人の社團、《遠見雜誌》的50+、《今周刊》的幸福熟齡等。慚愧的是我昨天才知道還有「安可人生」,這個去年創立的網路新媒體,已經出版了四期刊物。
當然,還有一些是既有的電商服務為瞄準熟齡銀髮市場打造的社群媒體,比如雄獅旅遊的「旅行大小事」、104的「高年級」等。
在進一步談我對此類新媒體的觀察與期待之前,先解釋為什麼我在標題使用「樂齡族」一詞,因為相較高齡、熟齡、銀髮這些詞,強調客觀、外在可見的年齡特質,「樂齡」更主張「樂而忘齡」的生活價值,並鼓勵追求退休後的自我實現。意即,只是回應到維持健康、發展人際關係的基本需求是不夠的,也要更深入挖掘樂齡族群對生活的想像——如何活得快樂、踏實、有質感?
我對樂齡族群新媒體定位的分類,位於象限右上方是當前新媒體攻佔的目標。1. 與社區大學差異化,學習體驗漸趨多元化
報名課程學習新語言、新技能,不僅能充實生活,也可以認識新朋友、活絡社交圈,教育部現在就有補助辦理「樂齡學習中心」,鼓勵住家附近的學校、圖書館、鄉公所等公共空間開設課程,課程主要圍繞在協助準備老年生活的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及促進社會參與類的志工服務性課程。
一些大學因應少子化的招生壓力,也轉型開設銀髮產業的科系,以及結合學校師資優勢提供給樂齡族群更專業化、整合體驗的課程。比如玄奘大學推出的銀髮書院,規劃兩天一夜、三天兩夜、五天四夜的短期寄宿學習,且由大學生一對一陪伴。課程較強調跨領域、心靈成長,將樂活的生活主張體現在豐富、有新意的課程內容設計。旅行社設計友善樂齡族群的深度旅遊、遊學行程,也是近年的趨勢。
2. 對樂齡族群的「分眾」媒體定位可更細化
從前述所提及的社群媒體,一一點進去看,讓我疑惑的是內容性質其實大同小異,不外乎鼓勵活出自我、品味人生、追求時尚……,似乎還停留在迎接老年生活、發展興趣階段的綜合性媒體,未來或許可朝向特定領域的內容深化,才能在既有品牌的知名度以外,彰顯市場定位的獨特性,比如可以是「樂齡族食品營養資訊第一站」、「樂齡族的投資理財知識專欄」、「樂齡族自助旅遊交流論壇」之類的。
還有一點我認為很值得關注,但現階段觀察尚未成形的內容,就是「青銀對話」或家庭關係的培養。
3. 想像一個搭起青銀對話橋樑的新媒體
《奇葩說》是一個結合辯論型態的中國網路綜藝節目,深受90後年輕人喜愛,擁有辯論專業背景的辯手及不同領域的意見領袖,經常在這節目裡辯論網路上的熱門話題,或能夠引起當前社會共鳴的議題。在第四季有一期的題目就是「父母提出要住養老院你會支持嗎?」,這個提問方式很不一樣,不是父母去或不去養老院恰當與否的問題,而是當父母提出想去養老院住,身為兒女該表達支持嗎?
馬薇薇作為反方,提到因為和其他辯手朋友在北京租房子一起住,父母曾經來拜訪主動提議不住他們家,要住酒店,說「我們薇薇不習慣跟人睡」,怕今天去拜訪其他室友的爸媽也跟著來住,馬薇薇當然知道父母是真心的,但聽著很心酸。
這期節目把很多人說哭了。也是這樣的辯題,才讓年輕人在看綜藝節目時難得地想起自己與父母相處的關係,長期以來因為含蓄、互相猜測導致誤解的表達方式,使得如何與家人好好溝通,一直是難解的問題。
但個人私密經驗透過文章、廣播、影視節目等媒介,面向公眾的轉述過程,給了我一個新的想像。我們需要的是有距離感的親情對話,若把關注過度投射在對方「應該是」、「應該成為」何種面貌時,無論是小時候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還是成年後子女對父母的態度,很容易不小心造成單方面去限制、要求的緊張關係。有距離感的對話,是拉開對角色形象的預設,較為客觀地關注為什麼她 / 他會這麼想、她 / 他在這件事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從而依據真實需求建立出較對等溝通的關係。過去早有親子或家庭專欄或節目在討論這些話題,期待未來有更多年輕團隊透過線上內容、線下活動的策展,深化青銀對話的創意嘗試。
4. 解決查找不易、核實困難的資訊諮詢服務
最後,是我從教我媽用iPad查找資料、網購觀察她的使用習慣,發現對熟齡或樂齡族有一個很重要的誤解需要釐清,其實並非不擅於使用科技,如果操作流程夠直覺是很好上手的(像是切換頁面、如何篩選資料、轉發與存檔、查詢訂單細節等等),有的購物網站的手機或平板頁面真的很可怕~~
針對此族群常搜尋的飲食、保健資訊關鍵字,是否有更輕鬆查找,且能夠得到可靠訊息來源的方式,比如在推廣食品安全、健康飲食的Line bot輸入關鍵字「牛奶」,得出系列推薦文章,或是新媒體結合醫療諮詢服務的聊天機器人,可以依據常見診斷問題做回答。
最後推薦一個為了解決Line上面假新聞問題的新創團隊「真的假的」,就是降低資訊查找門檻的好案例,只要把文章網址貼上去,Line Bot就會自動回覆內文有哪些不實訊息,並附上相關出處。(過去是有新聞小幫手這種插件可以查核臉書不實訊息)
關於樂齡族群社群媒體的討論,僅止於鼓勵「趨勢」的表面是很可惜的,相信有更多值得深入分析的內容。
以上是我的初淺觀察與期待,也想請教大家對此類社群媒體的想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