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尋找「自由」》階段性進展
這是一個進行中的長期藝術項目,名為 À la recherche de la "liberté" à Pékin(《在北京尋找自由》)。2021年4月我曾在Matters上發佈,邀請參與者們在北京尋找並拍攝下街頭巷尾的「自由」二字,並在尋找「自由」的同時,在腦海中想象和思考「什麼是自由?」。「自由」一詞在不同的語境下有其多義性——當「自由」出現在維權人士的標語中,無疑會是某種禁忌;而廣告中的「自由」卻象征著中產生活的隨心所欲;最常見的「自由」往往作為官方宣傳系統的一部分出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事實上,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可以參與這個項目,每個參與者在尋找並拍攝「自由」的同時,也相當於為他們所理解的「自由」投出一張耐人尋味的選票。
我為這個項目製作了網站 https://chercherlaliberte.com/?cn ,同時我創建了 Instagram 的賬號@chercherlaliberte 展示這些收集到的「自由」。所有照片都不是我拍攝的,重要的並非在於網站最終呈現了多少張圖片,而是越來越多的公民傳播並參與進這個項目的過程。我曾在豆瓣發佈過4次廣播,邀請豆瓣友鄰幫我在北京尋找「自由」,出人意料的是,這4條廣播都被豆瓣刪除,不過正是審查的存在的語境才使這個項目更具價值,而刪除也使得《在北京尋找自由》慢慢變為一個道聽途說的「謠言」或是「都市傳說」。正如博伊斯在卡塞爾種下的「七千顆自由意志」一樣,如果有一天, 有7000甚至更多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尋找自由,像一場不約而同的遊行,這聽起來是件多少有那麼點浪漫的事。
@歪脑 Whynot歪腦曾為這個項目做了專訪,https://www.wainao.me/wainao-watches/art-freedom-beijing-cher ,採訪中我曾談到,其實我不介意我做的是不是藝術,或者我的身份是不是一個藝術家(當然因為可以因藝術之名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所以我有時也可以是個藝術家)。我更希望我的工作可以走出畫廊、走出美術館,在更大的層面改變社會的肌理,哪怕只是創造出改變社會肌理的可能性。好的藝術是對生活和藝術本身的反抗,它質疑並反思邊界和規則。先鋒藝術家追求的應該是改變社會,而不是改變藝術,藝術行動不應僅僅滿足於為舊系統創造新圖像,而應嘗試為一個新的烏托邦構建新的觀眾。博伊斯的時代,他說每個人都有權利他或她為藝術家,那種曾經被理解為權力的東西現在逐漸變成了一種責任,在博伊斯的幻景尚未降臨之前,藝術家們應該爭取一個自由的區域,讓一切革命可能從中發生。
截止目前為之,我收集到30多位朋友投稿的100多張「自由」,其中一些令我印象深刻:
這看起來是很普通的一張「自由」,但圖像的拍攝者是薩哈羅夫人權獎的獲得者胡佳,胡佳因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曾被多次軟禁,2007年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捕。胡佳告訴我「自由」二字是他選擇這個小區的原因。
最後,北京的「自由」仍在收集中,路過或者居住在北京的朋友,可以留意並拍攝身邊的自由。投稿請附帶1.圖片名稱、2.拍攝時間、3.拍攝地點、4.拍攝者信息,發送至郵箱郵箱chercherlaliberte@gmail.com或聯繫Instagram賬號@chercherlalibe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