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翻譯小技巧
楊道還 6/13/2023
日前,偶爾聽到一則歷史學家的名言,「The present is the past rolled up for action, and the past is the present unrolled for understanding」。這句話我沒看懂。常聽人說,英語就是清晰,中文就是模糊,不由得人不信——三人成虎,豈可不識時務;眾口鑠金,不要不識擡舉。所以現在英語擺在面前,就讓我犯琢磨了,為啥清晰的也看不懂?
看不懂可以查字典。字典說,繞著一個軸轉,叫做roll。翻成中文,簡單說,就是個卷。說多了,打滾 、繞、旋轉、用輪車載運、 擲(骰子)、輾、軋 、擂(鼓)等等,只要牽涉到卷的都是roll。大概,卷比轉圈意義寬泛一點兒,不成個圓兒的轉圈,也叫卷。
這就有個問題,歷史怎麼卷?內卷?顯然,這句名言裏講的roll,不是說要去卷歷史書,竹簡羊皮能卷,硬皮書不好卷,unroll也是個問題,要說有個rolling pin,可以像搟面杖那樣去輾,軟皮書大概禁不住。那就只能是卷史實嘍。ho,ho,ho,這就有線索啦。以前有名人講,歷史是個小姑娘,憑你打扮。這個說法走江湖倚門戶的風塵氣有點兒重,使人懷疑這是歷史學家嗎?但輾一下史實,風塵氣就輾沒了,動作性很強,是個歷史實幹家風範。按照這個思路,這句名言似乎可以解為,碾一下現實就可以理解歷史啦;卷起來歷史,該幹啥幹啥。但是我不確定,這個理解對頭與否。
另起思路:中文很模糊,說不定這句名言能翻譯成中文?至少能理解一點點?聊勝於無。可能嗎?答案是可能,這個翻譯需要一個小技巧,而我恰恰聽說過。
據傳,某地一個資深中學英語老師對學生講,遇到不認識的英語動詞,就翻成「搞」,比如說「搞這個、搞一搞那個、你搞我一下、我搞搞你;搞生意、搞科研、搞錢、搞事情……」,一切皆可以搞,批卷子的不敢說你的翻譯是錯的,總要給幾分。他的學有所成的學生應該對中文的模糊印象深刻。
無獨有偶,類似於「搞」,還有其它的動詞,如「整」,如「這事兒、那事兒咋整」、「整點兒吃的、用的」等,皆可用整。上個世紀末,還有個詞,叫「腐敗」,沒天理侈人欲的事情都可稱腐敗,比如說,問人幹什麼去,他可能說,去「腐敗腐敗」;又如「今天又腐敗了」。又有個詞,叫「捯飭」。其例甚多。
把這些詞七葷八素一下,一齊用來翻譯這句英文名言,就可化模糊為清晰了。
以前有某啥啥名人說,讀中文《老子》,總是一頭霧水;讀英文翻譯後的《老子》,一看就懂《老子》了。此事至為神奇。但我想,應有可能。比如說,老子說的「知不知」和「不知知」,可以翻成got no getting it和didn't get getting it。get it?get it get it?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