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艺术家火烧安全局大门 | 艺术行动 009

行动行动
·
·
IPFS
这次,去俄罗斯,看最近十多年俄罗斯最生猛的行为艺术家彼得·帕夫伦斯基在俄罗斯做过的最后一件作品,将艺术、抗议和犯罪的边界模糊。
B站“行动行动”已被封,请在油管关注,或B站小号“开会开会-”

以下为视频原稿

开会开会,行动取消,我们先开会。我是你们的会议主持人一辉。

月初刚过去的三八节,一个国际女性权利的节日,据我所知在一些地方过得似乎并不顺利。但我们今天的会议,先不讲这个,我们要讨论一位在这一天刚度过40岁生日的俄罗斯行为艺术家,彼得·帕夫伦斯基。

彼得·帕夫伦斯基出生于1984年3月8日的苏联列宁格勒,也就是后来改名为圣彼得堡的城市。他的母亲在一家精神病院当护士,父亲是一位地质研究员。用帕夫伦斯基的话说,他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普通苏联公民,只是想维护自己平稳安全的生活,是既定秩序忠实地仆人,从未从苏联解体中恢复过来。并最终在49岁的时候被一块生肉噎死了。帕夫伦斯基说,我的父亲就是人类软弱的体现,从他那我学会了我不应该做什么。

帕夫伦斯基很早就辍学了,混社会、干体力活,开始吸毒酗酒,但也很快醒悟并考取了圣彼得堡艺术学院学习纪念性艺术。但真正让他伟大的,是他的一系列因摧残自己身体、具有明显政治性的行动作品。今天会议,我们只讲一件:2015年的《威胁》,也是他迄今在俄罗斯的最后一件作品。

位于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库兹涅茨克桥大街24号的卢比扬卡大楼。这里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所在地。19世纪末,这桩大楼就存在了,从苏联的克格勃,到后来的俄情局,几度改组又扩建,惹满了鲜红。

2015年11月9日凌晨,莫斯科的冬天,彼得·帕夫伦斯基就在此处。他提前一周联系了两位年轻的记者,33岁的摄影记者Nigina Beroyeva和28岁的独立电视台记者Vladimir Romensky让他们抵达一家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24小时咖啡馆Chocoladnitza,除了会面的时间地点,他们二人一无所知。Beroyeva回忆道,当时他们正在咖啡厅,帕夫伦斯基晚他们20分钟后到,在咖啡厅坐他们对面,没有和他们讲话,也没有点餐。等待了十分钟后,帕夫伦斯基走出咖啡厅,两位记者紧随其后。跟着戴着兜帽的他走过了地下通道,来到了卢比扬卡大楼。

此时莫斯科时间凌晨1点15分。

记者们跟上,然后看见帕夫伦斯基对着大楼正门做着些什么,然后突然大门火起。此时记者才刚从包里拿出相机。帕夫伦斯基面朝大街,略带诡异地、平静地站在大楼前,依旧戴着兜帽,提着汽油桶。他的背后,火焰舔舐着标志性的卢比扬卡大楼的前门。帕夫伦斯基只是站着等待,没有做任何宣言或表达。

30秒后,警察赶到了现场,把Beroyeva摁在墙上,把Romensky摔倒在地并骑在他身上。警察开着一辆黑色奔驰把两位记者给带走,随后使用各种审讯技术拷问了他们整晚,甚至威胁他们参与共谋。

几小时后,互联网上出现一段关于这次燃烧行为的解释视频。这段视频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留下的媒体对他的记录,帕夫伦斯基自己介绍道:恐惧将自由的人民变成一团黏糊糊、毫无协调的躯体。 任何人头顶都悬挂着不可避免的威胁,他们被定位追踪、电话窃听,以及护照管控。军事法庭扼杀了任何自由意志的展现。但恐怖主义只能基于动物的恐惧而存在。一种原始的防御本能会迫使人们抗争,这是无条件的防御反应。为了生命,值得一搏。

次日早晨七点,两位记者被释放。而帕夫伦斯基被指控破坏公物罪被拘留。在这件名为「威胁」的作品发生后两天,俄罗斯安全情报局把着火的大门外封了一层褶皱的金属板。

在和警察争斗中,记者Romensky曾试着保护相机储存卡,但弄断了,所以除了参与了一次现场,他什么材料也没留下。不过令Beroyeva惊喜的是,她拍的所有照片都在,照片数据显示,从第一张到最后一张拍摄间隔只有17秒。随后全世界的媒体,都争相给她电话。但他们俩至今都不知道,为什么帕夫伦斯基会选择让他们俩参与现场。

2016年1月27日,帕夫伦斯基被送进莫斯科臭名昭著的謝爾布斯基研究所(Serbsky Institute),接受可能持續至多21天的精神科評估,而他是苏联91年解体后第一位被强制送去的艺术家。他的伴侣兼同僚Oksana Shalygina在1月29日公布此事並稱,帕夫倫斯基進入謝爾布斯基中心後被迅速隔離,即便律師也不獲准進入。

2016年2月16日,作品《威胁》被俄罗斯当代艺术创新奖提名,并在网络上的专家投票中拿到最高票,但组委会还是撤销了该作品,并没有提供任何解释或理由。也因此,8位专家辞去组委会的工作。2月22日乌克兰知名激进女权组织FEMEN在哥德堡艺术厅中央入口复刻了帕夫伦斯基的行动,并在网站发布**Free Pavlensky!**声明:“我们需要为捍卫人权而发声的艺术家。自由的艺术是无法被收买或驯服的。僵化的艺术机构需要温顺服从的艺术家,而不是那些坚定的质疑和行动。镇压当局希望艺术家熄灭火焰,好让他们焚毁自治。

2016年5月25日,帕夫伦斯基还被关押期间,他获得了瓦茨拉夫·哈维尔人权奖,一个在欧洲表彰捍卫公民权利的年度奖项,那时候曾经十位获奖者中的七位仍在狱中。帕夫伦斯基的伴侣Oksana会替他去挪威奥斯陆领奖,他的获奖发言中写道,他在去法院的路上被守卫暴力殴打,膝盖断了,肋骨裂了,还有很多内伤,每口呼吸都是痛苦,在狱中六个月,每天都在见证警察的监控。但后来该奖项撤销给他的4万2000美元的奖金,认为不应授予使用暴力作为抗议手段的人,但当时帕夫伦斯基已经承诺将奖金赠予一个反抗警察腐败和不公执法的团体Primorsky Partisans。俄罗斯商人Yevgeny Chichvarkin随后决定替他赠予奖金给该团体,帕夫伦斯基出狱后也将自己的哈维尔人权奖杯送给了Yevgeny Chichvarkin。

16年6月8日,在帕夫伦斯基被关押在监狱7个月后开庭,莫斯科法庭宣判帕夫伦斯基犯有破坏公物罪,罚款近50万卢布,但他拒绝支付,并要求自己被以更严重的恐怖主义罪名宣判,但未果。虽卢比扬卡的大门原件在2008年时被替换过,燃烧的是复制品也只损坏了部分,但他最终却被改判为破坏历史遗迹罪。

帕夫伦斯基的行动时常模糊抗议、艺术和犯罪。他的行动对俄罗斯当局的反抗是明显的,他的抗議藝術作品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異見人士的表達方式之一,他指出:「我們不需要做粉飾工作的藝術家。」

而真正的争议主要在于如何辨析它是艺术,以及以艺术之名而犯罪的边界。

莫斯科艺术批评人Marat Guelman认为,帕夫伦斯基这件作品具有显著的符号性,卢比扬卡大门是地狱之门,是世界之恶的入口,而帕夫伦斯基站在安全局火焰中的人影,对当今的俄罗斯来说具有重要的符号价值,无论是政治的还是艺术的。俄罗斯艺术新闻报记者Maria Semendyaeva认为,从艺术批评角度看,帕夫伦斯基创造了一幅从未有过的画像,他利用自己的身体和媒体作为传递这种画像的手段,当我们观看它时,会激发很多人表达的欲望。他的伴侣Oksana说,这是一次从陈腐的官僚体系中有趣的延展,这里面每个人都是病态的,从人到家具到话语到官僚垃圾语汇,我们稀释它们并赋予新的价值。

帕夫伦斯基对自己的艺术主张其实非常明确,虽然被认为是第三波俄罗斯行动主义或政治艺术的代表人物,但他认为要抛弃这些术语,而灌之以主客体艺术事件之名。在他的行动表演里,他让抽象的权力机制变得可见。如果权力要表现得具有攻击性,那就必然会落入他安排的剧情、事件中去。而通常这些事件都和犯罪相关,权力体系被卷入到犯罪纠纷,表演交互就发生在管理者,即权力的主体,和被管理者,即权力的客体之间。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显现,并同时,权力的主体成为了艺术的客体,使之发生的,就是权力本身。而另一方面,为了反抗被强加的思想,让我们的生活解放,首先需要撕破眼前的布景,直视我们自己沦为其人质的现实。街道、广场这样的公共区域成为了画布,观众席和舞台融合,观众在无意识之间参与到了行动演出中。

帕夫伦斯基也区分了对事件现场的记录和艺术档案的区别,后者是美学意义上的图片、文字有意安排好的创作,并被艺术家和艺术展览在一系列判断过程里选择、展出、发表、出版,而事件现场的照片无需他本人提前安排设计好。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他没有过多和两位记者事先交流,只是专注在事件发生。

对于艺术同行和媒体记者来说,帕夫伦斯基的这件作品无疑是先锋的艺术。它的视觉呈现相当清晰:正面曝光、黑暗图像、燃烧画框,在熟悉的图景中开辟出一个新区域,如海德格尔所言,画面中的一个「断裂」,世界中央的裂隙。这甚至不仅仅是一个画框,而更像是艺术本身的图像,现代艺术作为火焰,燃烧的画作,以及艺术家在现代艺术本质背景下的自画像。艺术家拿着汽油罐,既是纵火者又是创造者…… 如果说马列维奇的黑方块是绘画的绝对化,那么这个作品则是对现代艺术本质的象征性表达……在帕夫连斯基的作品中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可以称为「艺术家在现代艺术背景下的自画像」。

但站在艺术对立视角的也大有人在,一位人权运动人士L. Alekseeva批评道,如果这是一场表演,那就是一场愚蠢的表演,如果当时有人在里面,逃不出来,被烧伤,会发生什么?他应该去看病,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做这样的表演。

的确,如同他所说的,帕夫伦斯基时常被指控精神问题,如同对梵高的天才和精神问题的左右为难一样,鉴定帕夫伦斯基的精神状态和专业创作行为之间的区别也使精神分析师踟蹰。虽然精神病医生多次诊断帕夫伦斯基精神正常,完全清楚自己的行为会导致肉身和社会危险,但案件调查官依旧拒绝承认帕夫伦斯基的行为是当代艺术主张,法庭上他向帕夫伦斯基说:我不反对艺术,但你必须区分艺术和犯罪行为。帕夫伦斯基回应说:事实上,艺术是没有界限的,所谓非法行为只不过是他们用来限制艺术表达的幌子。

话虽如此,但其实帕夫伦斯基所有作品除了他自己,谁也不会受伤,比如《威胁》作品里,他选择了夜深人静的凌晨执行,带的汽油也并不多。

在今天这个时代,所谓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艺术被拉下神坛。重要的可能不再是艺术的审美价值,艺术超越庸常生活的价值,而是艺术家重新使其产生社会功效,不惜代价地刺穿虚伪的面皮。

一位和他有过交流的艺术家写道:“艺术发生在语词匹配行为之时,发生在你对自己的注意力掌控之时,即便当你难以微笑,你的肋骨断裂,艺术依旧发生。”

好,今天的会议到此为止。如果你觉得这次会议让你又学习到了新的思想,请把会议内容发送给更多人,或去会员区资助我们的会议,让我们可以一直把会开下去。

【另】我是个独立创作者,除了视频博主外,我也从事艺术创作,过去十年以影像、行为、表演、文本、社会实践等方式创作。因题材原因,此类项目难以获取商业价值,也不想被算法和系统笼罩,故在粉丝平台设立账号,希望获得你的支持。希望也借此证明,创作者可以独立自由创作。

爱发电:https://afdian.net/a/actioninaction
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actioninaction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