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理科假文青
·
·
IPFS
·
人生沒有正確解答,不妨「多方嘗試」,重要的是先了解這個社會的運作原理,了解世界上有什麼工作。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的作者是資深媒體人池上彰,他擅長用幽默、容易理解的方式描述世界的結構和複雜的事件。

書中直接點出多數人曾經困惑的問題,而作者在開頭就直接給了我們答案:「工作是為了幫助他人」。

從工作中賺取的金錢只是種對等價值的反饋,而工作真正的目的是幫助他人並讓自己融入這個互助合作的社會,創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更美好。

▍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本書從「工作」的角度切入,閱讀後可以預習接下來的人生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大人也有很多不明白的事,也有許許多多的煩惱」。大人跟小孩一樣,都的學習不明白的事,即使煩惱也得做出決定,從而一步步的成長,只是大人比小孩多了一些經驗。

而整本書最有趣的地方是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漫畫風格的方式,說明關於「工作」與「生活」的事,讀者可以輕鬆地理解故事,同時也能學到重要的知識。用意在於希望國、高中生都能積極思考未來的工作模式。

💡 人生沒有正確解答,不妨「多方嘗試」,重要的是先了解這個社會的運作原理,了解世界上有什麼工作。

書中的背景設定是一段故事,故事主人翁是一位名叫「隼人」的國中生。他在進入國中後,開始感受到學習上的壓力與對生活的迷惘,這種對未來的不安感與煩惱,讓小小年紀的他產生巨大的壓力。

隼人的阿姨是位自由接案的設計師,為此正好交給隼人一份準備出爐的書稿閱讀,希望能夠解開心中的疑問,了解人們為什麼要讀書、又為什麼要工作,整本書就圍繞著這個故事開始展開。

這本書一共有六個章節,每個章節的前半部分是隼人的故事漫畫,後半部分是文字和插圖,描述他閱讀書稿的心得。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又有讀漫畫的輕鬆感,又能夠學到紮實的重點。我們可以想像自己化身成為隼人,想像自己的處境,並透過詳細的解說逐步解開心中的困惑。

人物介紹
漫畫章節簡介

面對未來應該要建立的心態

在探討工作到底有什麼意義與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職前,我們要先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因為面對未來,連大人們也不知道十年後的工作在哪裡?

下面濃縮幾點在思考完上述問題後,應該要先建立的正確心態跟大家分享:

  1. 工作是為了幫助別人

    工作不僅是要讓我們能融入這個互助合作的社會,在接受別人的幫助的同時,每個人也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幫助別人,讓世界運作得更順暢。

    書中就舉例,社會上提供的許多服務看似免費,但實際上背後都有一個微妙的金錢運作。例如,消防隊、警察、城市清潔人員等,他們的服務是透過我們納稅而支持的。政府支付他們的薪水,以確保整體社會運作良好。

    而像我們最常接觸的社群媒體或是YouTube,他們靠的是廣告投放為這些平台提供了收入。在了解了這些工作背後的運作方式,將有助於我們探索更多的工作和商業機會。

  2. 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比學歷重要

    書中提到:「最糟糕的是只顧著提升學校的成績不去思考自己的夢想、自己想做的工作。這麼一來,即使考上再好的學校,也找不到想做的事,等到真正要找工作的時候就會毫無頭緒。」

    這邊讓我想起以前學校老師講過的一段話,通常被學校邀請回來演講的,都是那些班上成績最好的,在大企業當高階主管的人;而那些當年成績不怎麼樣的,都是回學校捐錢😂

    這裡想說的並不是學歷無用論,擁有足夠的知識基礎在這個社會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多去探索、嘗試,試著找到自己最想做得事情。了解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後,再去尋找可以讓自己能力進步的資源,不斷地學習。

  3. 找不到喜歡的事就多方嘗試

    我們或許都被小孩或社會新鮮人問過「該如何找到想做的工作?」。

    書中強調,我們可以從自己「擅長」的事物找到工作的方向,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所謂的擅長,不一定是比所有人還厲害,而是跟自己比:做這件事情可以做得比別件事情好,就已經算是比較擅長的了。像是比起要逗別人笑,如果自己更擅長用寫作傳達想法,那麼寫作就是自己比較擅長的事情。

    還不知道想做什麼工作沒有關係,盡情探索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好了,在長大的過程中,雖著經歷的事情越多,能力會越來越強,也會越來越了解這世界上的事情,透過不同的視角,去觀察這個充滿各種工作機會的世界。

    當然,想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光是用想的是沒有用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嘗試,只有試了之後,才知道自己喜歡還是討厭。喜歡就繼續深耕,討厭就果斷放棄,不需要留戀。

最後,如果你對以上這些認知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後,對於學生而言要如何實現?除了多方嘗試外,對的方法也是相當重要。

這裡特別推薦可以參考劉軒的《不敗學習力》,書中提到很多有效學習的方法,正所謂「方法正確,努力才不會白費」,同時,也呼應一個相同的觀點:在探索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好奇」的能力。

▍ 帶來好運的五個行為準則

書中有段提到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 約翰 ‧ 克倫伯特茲認為「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有八成取決於無法預期的巧合」,並發表了「有計畫的巧合理論」。

簡單說,沒有多少人能預先想像多年以後的人生,讓生涯規劃完全按照自己的劇本實現。而這個理論就是「能好好地生活、工作的人,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抓住好的巧合」。以下就介紹這5個提升自己好運的行為準則:

  1. 擁有好奇心

    擁有好奇心的人對任何事都有興趣,一旦有了感興趣的事,能夠好好面對這種情緒就顯得格外重要。藉由接觸新的事物,或許也能有什麼新發現。

  2. 持之以恆的毅力

    藉由堅持不懈的精神,就能產生與初次經驗截然不同的看法與想法。如果沒有毅力,做什麼都不會成功。

  3. 彈性的思考方式

    擁有自己主見的同時,也要接受其他人的意見或嶄新的訊息,就能學習從自己沒有的角度看事情。只要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自己的世界也會變的無限寬廣。

  4. 天性樂觀

    任何挑戰都伴隨著不安和不確定性。不妨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自己覺得有趣、想要做的事情,仔細考慮之後再去努力的話,肯定天無絕人之路。

  5. 勇於冒險

    進行挑戰的時候,可能不容易預測結果,也有風險,但世上沒有毫無風險的挑戰。不仿重視自己的興趣,勇敢踏出第一步。

以上五大要素,不只是工作中的人,對於正在尋找自己的夢想或是想做什麼事情的孩子和年輕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建言。

帶來好運的五個行為準則

對每件事情都充滿好奇心、勇於採取行動、對特別感興趣的事情則堅持到底不放棄,讓心態和思考保持彈性,傾聽周圍人們的意見,有時也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及時面對遲遲職找不到答案的未來,也以樂觀的心情積極面對。有時候鼓起用氣冒個險,無所畏懼的迎接挑戰。

▍ 後記

雖然說這本書適合給在學生閱讀,但對於出社會的上班族,個人覺得書中很多觀點,透過開頭的漫畫搭配文字和插圖呈現重點,可以讓我們用輕鬆的方式去思考,畢竟學校考試的問題都有答案,可是工作多半都沒有正確解答。在沒有正確解答的問題,唯一能解答的人,就是自己。

自己的人生道路

特別提一下書中提到「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工作和生活的理想比例是因人而異,重點在於配合自己價值觀去選擇。在做選擇前,很推薦先去看上本分享的《一週工作4小時:擺脫朝九晚五的窮忙生活,晉身「新富族」!》,這本書讓我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並且做出行動改變,生命中最大的風險就是遺憾,錯過不該錯過的,再也不能回到過去

最後,這本書如果是購買電子書,由於內容是用全彩與生動的插圖呈現,建議是用電腦或是平板看,整體閱讀體驗會更好。

#閱讀筆記 #B084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