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遍寄生蟲
下面當然有劇透。還沒看的強烈推薦你們去看啦!
真的是太厲害的電影。對階級和人性的討論,美麗又意味深長的鏡頭,恰到好處的節奏,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主角Kim一家住在半地下室,勉強看得到希望。在他們之上是陽光中富裕的Parks一家,而在他們之下,還有黑暗深淵中的負債夫婦。石頭象征好運和財富,結果在洪水漂浮起來,這份希望也是假的。而正因為是空心的石頭,少年被狠狠一砸最終仍舊活了下來。死去的為什麼是姐姐呢?我覺得她是最狠心的一個,欺騙的時候沒有猶豫和愧疚,在豪宅中姿態也自信自然。她不在乎嚴重過敏的老婆婆接觸過敏原會不會有生命危險。她會陷害司機。一開始也是她幫弟弟偽造學歷。誰是寄生蟲?在最初明顯的答案——那些陷於貧困,「不得不」靠欺騙來生存的窮人——之後,也看到人們說,寄生蟲其實是上游社會聚攬了大量財富的人,說他們是靠剝削下層的人們來生活。
可以說,Kim一家攢錢搬出半地下室的可能性極低。哪怕搬出了地下室,也仍舊是「窮人」,仍舊是「帶有貧窮氣味的擠公車的人」。而影片最後一幕也是告訴觀眾,弟弟買下房子的美好幻想不可能實現。無法上升還不是最可怕的,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墜入更深的黑暗,那裡連半個窗戶也沒有。
自從學到這詞彙,我一直對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深以為然。它出自新約全書中馬太福音第25章的寓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在經濟社會以及很多領域中都適用。上坡路和下坡路都不是平坡,而是指數那樣的曲線。成功的人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機會,而底層的人,好比你先失去工作,然後心情不好不願意社交,孤立太久後產生抑鬱,借酒澆愁後開始成癮,整個人狼狽不堪更找不到工作,交不起房租後流落街頭。層層困難纏繞在一起,吸引來更多的絕望。
馬太效應就像自然規律一樣。「事實就是這樣。」沒有對錯和好壞。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財富流入一小部分人那裡,不是靠剝削、欺瞞、和惡意,而是在任何形式的群體中,兩極分化都在不斷發生。這個現象會帶來不平衡和苦難,社區中的我們嘗試加以干預,互相幫助。但是它自己只是現象而已。
所以我會覺得,Parks一家的富裕沒有錯。他們是表現出了無知,有輕蔑的態度,並且不願意經濟上在他們下層的人「越界」。這些態度可以說是「錯誤的」,但它們不構成死罪。
而欺騙是錯的。陷害是錯的。故意傷害是錯的。謀殺是錯的。
那句「他們有錢所以可以善良」,更像是懷有惡意的人給自己找的藉口。貧窮是不幸,但它不構成美德,就像它不構成罪惡一樣。Kim一家對工作不負責任,投機取巧,欺騙和傷害他人,這些行為才會毀掉一個人的靈魂。那位父親說,對事情抱有希望,最終都不會按你想象的來,所以不抱希望就好了,這樣也沒有失望,怎麼糟都沒所謂了。
沒錯,抱有希望並不會保證任何回報,說實話,失望是生活的常態。但是沒有希望,渾渾噩噩地活著,自欺欺人地活著,或者更可怕的——懷著惡意、仇恨和報復心活著,只會讓自己、周邊的人以及這個世界變得更糟。
所以請保持希望。所以要堅持做誠實和善良的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