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omno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棱楞稜崚廉瓤瓣

somno
·
·

荔枝圖序 白居易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白居易的功力果然了得,只以文字描述,一幅寫實圖就躍然紙上。

瓤肉,即是果肉!瓤 念 nng5!


續前篇的 nia7 音! 是「稜」,是「崚」,是「嶺」。

「ling7」 這字《台日新辭書》寫(令+刂),1.畦うね。畦あぜ・畔あぜ。。例:山一~一~。2.筋すじ(細長く 脈絡となりたるもな、山なわねと連りたる如きに。)。例:phah kah 烏肉~。打つて黒くろ筋すじが出来た。

為著第二義,共漢字寫作刂字旁!其實免,用稜/棱/就可以! 1.用「山一崚」。2.用「打到烏肉棱」

《台日典》ling7 則寫「崚」字。細長隆起ê形。解說(日文)細長ほいながく隆起りゅうきした形かたち。蚯蚓脹みみずばれの樣やうな形かたち。例(漢羅)hō͘人phah kui ∼;山 ∼;疊柴ê時下腳創二支 ∼;橫 ∼。例(日文)歸崚[kui lēng]=同上。被人打歸稜[hō͘ lâng phah kui lēng]=人ひとに打うたれて蚯蚓脹みみずばれができた。山崚[soaⁿ lēng]=分水嶺ぶんすうれい。疊柴--的時下脚創二枝棱[thia̍p chhâ--ê sî ē kha chhòng nn̄g ki lēng]=薪まきを積重つみかさねる時ときは下したに二本ほんの橫木よこぎを敷しく。橫棱[hoâiⁿ lēng]=橫木よこぎ。(註: 木頭可以用字)

「岭 nia7」 。稜線ê形。解說(日文)稜線りょうせんの形かたちをしてゐるもの。例(漢羅)山 ∼;湧 ∼;牛 ∼;魚 ∼。例(日文)山岭[soaⁿ niā]=山やまの脊せ。湧岭[éng niā]=浪なみの蜿蜒うねり。牛岭[gû niā]=牛うしの脊筋せすぢ。魚岭[hî niā]=魚うをの脊鰭せびれ。

因為這字「nia7, 稜」。想到一詞,講一個人若流氓,行路「三角六肩」!結果不是焉爾寫,是「三角肩」(=三角身)的變型。然後看到三角六liam7,真有意思!來看「liam7」字:

  1. 三角六liām。棒ぼうなどが五斂子ごれんしの様ようかどだってゐる。(

  2. kik-liām 激捻。力瘤ちからこぶの様に筋肉きんにくなどを隆起りゅきさせる。節ふし榑打くれだたせる。。解說(漢羅)筋肉隆起kah-ná肉瘤。(結棱

  3. kiat-liām結捻=[激捻]。(結棱

  4. kim-kue-liām金瓜捻。金瓜ê liām(表面凹落kap凹落ê中間區域叫liām)。(

  5. kue-liām。瓜liām。南瓜等稜起ê一區劃。(稜,斂,㼓

  6. ōng-lâi-liām。鳳梨捻。鳳梨切片。(鳳梨切片作三角山形狀)(稜,斂,㼓

《台日典》,《教育部字典》擬寫「捻」,完全是借音字!

日語漢字的「五斂子」就是楊桃!楊桃的果實,外型是五個相鄰若高聳的山脊,橫切,一片片像似海星的形!這個山脊就是nia7, n是半鼻音,正確的寫法是niann7, 這是-ing韻母的變音型態。不過,鼻音徙(sua3)去後面,前面的聲母變作l-, liann7 再變音作合口的-m, 就是liam7音! 證據在:

五歛子:楊桃的別名。亦稱“ 五棱子 ”。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卷下:“五歛子,大如木瓜,黃色,皮肉脆軟,味極酸,上有五稜,如刻出,,故以為名。以蜜漬之,甘酢而美,出 南海 。”

如果需要保存音的話,不妨採用「斂」字,切音, liam6。遵循字典的記載:「南人呼稜為斂」!

古華光先生補全了這個音字的最後一塊拼圖。他的口音是 lim, 跟粵語「廉」lim4音一樣。稔的切音是jim6, 因此推測古先生的客語音接近粵語區。

廉,【說文】仄也。【儀禮·鄕飮酒禮】設席於堂廉東上。【註】側邊曰廉。 今客語 zedˋ iamˋ(事物的側邊, 教育部版作 “側膁”)的本字恐怕就是“側廉”.又, 邊謂之廉,角謂之隅。——《九章算術》; 廉,廉隅也; 廉, 【玉篇】棱也。;廉,稜也。——《廣雅》。以其稜利之義,借用於做人“廉正”、“廉潔”。故“廉”也有棱角的意思 今楊桃又名: 五斂子(本草綱目)、五稜果(猛臘)、五稔 (jam5/nam5)(廣東)、五斂、五稜子. 其中“歛”、“稔”恐怕也是“廉”的借音字.

客家社團的回饋:黃福星柑仔、柚仔、西瓜、楊桃….擘開或切開北客家一般稱為「」。四縣音 liam。彭欽清 苗栗地區講liam55。根據康熙字典的切音:

盧忝切 liam5, 又【集韻】離鹽切,音廉liam5。瓜子(實)也。【博雅】冬瓜,𦶍也。水芝,瓜也。其謂之㼓。【釋文】,力佔切liam7。又【集韻】歷店切,稴去聲。義同。liam7 (註解:liam5, 音值 liam35,liam7 音值 liam22)

基本上跟閩南語音是ㄧ致的,調值差異可以忽略!

後來經由另一位網友提點,原來客語字典已經有收錄這字,「」,lim, liam 兩音都有!

從方言音字的創造, lian7,㼓 liam5/liam7 可以看出 ling7->lian7->liam7的足跡! 多數的果肉內瓣,都是底寬頭兩面斜角合在一起的稜形!所以他的字源是稜/棱/崚 ling5/ling7 等字!最後發展出,ling5->瓤jiong5->nng5。ling7->lien7 lian7。以及㼓 liam5/liam7 。


旁證:梁實秋《老年》:“臉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還平添無數雀斑,有時排列有序如星座。” 

李大樹先生的指教:

辛=子(ngin),子和人同音。<詩經>執子之手。子=人=你,所以釋為舉起你的手。一般人都誤會“爾”=你,然而“子”才是你。子不唸(ㄗ3),而唸(ngin),客家話你和人同音(ngin),以上是甲骨文金文及先秦文獻推論。

註解:個人的理解,瓣,瓤的本義都是「瓜實」,指的是「瓜子」,段玉裁注:「瓜中之實曰瓣實中之可食者當曰人如桃杏之人。」,子=人,子(ji2)為古人(jin5)對人的嘉稱。即是閩南語說的「仁」的 jin5,確實這音kah lian5( lian7)有關聯!lian5後來再次演化成為 liang5 -> nng5 就是「瓤」字!晉傅玄〈瓜賦〉:「細肌密理,多瓤少瓣。」透露出一點玄機!

「瓤」,與「瓣」,後來分化歧義,各有所偏重。「瓣」字義在閩客口語為liam, 客語寫以「廉」字衍生的「」字,而閩南語則還找不到字,粵語用「稔」字代! 字典早有提示,「南人呼稜為斂」,故,如要落實口語文字化,那麼「」,「斂」字可以考慮!

瓤,客語閩南語,多指皮裹下之物。在果實為仁,為肉。閩南語中語義又拓衍為內膜

閩南語字典內還收了一詞,膩瓤:ji/li7-nng5, 第二義的這個 ji7/li7 應該是 「子」字! 棋子的 ji2 音變調而來!

字彙收錄《台日典》 :䯖(寫錯,應該是瓤)

  1. bah-nn̂g肉䯖=[膩䯖]。

  2. bah-nn̂g-iû肉䯖。油皮下ê脂肪。

  3. bi̍h-nn̂g篾䯖。竹剝皮了ê竹身。

  4. tsínn-kue bô-nn̂g嫩瓜無䯖。嫩瓜無䯖,嫩子無腹腸[chíⁿ-koe bô-nn̂g chíⁿ kiáⁿ bô pak tn̂g]=小ちいさい瓜うりに中子なかごなく幼をさない子こに分別ふんべつなし。~~~~ chíⁿ-kiáⁿ無腹腸=細漢gín-á無判斷能力。(chinn2 =稚)

  5. hàm-jī-nn̂g hàm膩䯖(1)水腫或產後[膩䯖(jī-ⁿ̂g)]變厚。 (2)罵肥chi ê人。

  6. jī-nn̂g膩䯖(有內外兩重皮ê內重)真皮,軟皮。(內外二層ある皮の內層)真皮しんひ。肉にくの間あひだの薄皮うすかは。(筋膜?)例:膩䯖油[jī-nn̂g iû]=同上直次[すぐつぎ]にある脂肪[しばう]。膩䯖肉[jī-nn̂g bah]=同上の皮[かは]と赤身[あかみ]の間[あひだ]の脂肉[あぶらみ]。竹膩䯖[tek jī-nn̂g]=竹[たけ]の甘皮[あまかは]。

  7. kue-á-nn̂g瓜仔䯖。瓜ê果肉。

  8. kut-nn̂g骨䯖。包骨ê膜,骨膜。骨ほねを包つつんている膜まく。

  9. nn̂g䯖。皮內面ê肉。

  10. tîn-nn̂g藤䯖。藤內心軟ê所在。

  11. iū-jī-nn̂g柚膩䯖。柚仔ê薄皮。朱欒ざぼんの薄皮うすかは。(註解:柚皮剝開,還有一層白色的纖維層,包裹著柚子果肉)


番外篇:

來說閩南語的 gin2-a2, kiann2-ji5,有個假說,是從上面果實的果仁,種子而來,果實,由果肉包裹種子,果肉為果仁,仁是人的假藉,人是子的嘉稱,故,這兩個「人,子」字互義互訓,字典裡都寫「瓤,瓣,㼓,㼑」為「瓜子」,後人都解成「瓜種子」,其實是解錯了,是「瓜仁」才是!

「人」的音 jin5 ->jing5->jiong5 得到 瓤字!jiong5 ->jiang5

再來就要來假設 j- 的日母(半齒音次濁聲母),跟 ng-的疑母(牙音濁聲母)會發生轉移,於是會j- ->ng- -> n- g-,所以,會看到 發生 jin -> lin ->ling->liang->liam/lim 或者 jin ->gin 的音變! gin ->ging->giong->kiang ->kiann 的遞變!

因而,閩南語的 gin2-a2, kiann2, 都是從子<->人->gin2 , kiann2 !

「子」,本就是第二人稱之一,子ji2 vs ji2汝/li2 爾。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