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Matters 上這麼多人談政治。
在 Matters 一段時間了,最近因為生活太忙碌,所有有四五天沒有回來好好的跟大家交流,今天起床後剛好時間上允許,回來看大家的作品,發現首頁仍以歸類「政治」相關文章為主。
記憶中,好像從一開始來到 matters 就是這樣,我自己也寫過幾篇時事評論,想要透過這個平台表達自己的法,但真的引發我想要寫這一篇文章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之前的藝人情緒管理風波,因為她說不想要參與政治。
其實背景沒有什麼好坦討的,但是先把結論說在前頭,政治從來都不是想參與跟不想參與的問題。因為,政治是在你生活周遭的所有事情。
政治是什麼?
身為政治學本科的學生,我記得在大一的政治學中,教授花一整節的課程跟我們討論一個問題:「政治是什麼?」課本已經不知流落何方,但還是可以找任德厚教授對政治起源的定義。
政治出現肇因是:「每一個群體生活非經政治無法處理事務、或雖可以其它方式處理,但以政治方式較為恰當。」
而工業革命之後,在高度分工的社會之中,群體生活成為了現在社會組成的必然,人與人之間完全無交流的可能性甚低,等於你生活在這個社會之上,就必然會有參與政治的可能。因為我們每一天都是在處理不同的事物,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人際交流。
即使我們在家中不出門,其中也是包含著許多政治議題,只是在長期的生活下,我們不自覺習慣了。
例如為什麼電力公司要為我送電,為什麼他為我送電,我就需要付錢?如果我沒有付錢給他,他是否就不會送電給我呢?
這一些屬於法律的權利義務關係,背後的框架是透過政治體制規範,因為有相信的司法,我們才會去依循這樣的規範。當社會對法制的信任崩解的時候,往往會引起一場政治變革,或政治運動,近期內最明顯的案例就是「香港反送中運動」。
由此可知,當我們生活在群體之中,政治是必然存在的一個元素,無關乎我們是否主觀上是否選擇參與。
政治做什麼?
既然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政治的氛圍之中,更應該探究到底政治在我們生活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由於類周遭呈現出差異(以至於人們不可能一模一樣)以及事實上物之稀有性(資源不可能取之不盡),使正成為人類環境不可避免的特徵。於是,從這一廣義的角度來思索政治的意涵,其重點是在尋求「衝突解決的途徑」,而不是「目標的達成」,因為並非所有衝突都可以解決。
這是一個跟很多人理解不同的定義,我們往往將政治視作爭取利益包含政府的權力,在民主自由的社會中,透過投票的手段;在非民主自由的社會之中,也會透過不同的方式。
政治本著人的差異,在找途徑解決這麼多獨立個體要怎麼共同生活。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都一定具有差異性,即便雙胞胎也無法例外。當我們跟別人有共同生活的事實發生時,政治就自然產生了,即使是兩個人中間都是一場政治。
睡覺睡在床的哪一側?今天要去哪裡玩?吃完飯誰洗碗?等等都是在尋求途徑,好一點的政治體制可以預先避免發生衝突,或者不好的政治體制,就是創造了衝突,在尋求其他途徑(政治)來解決。
每天不斷的微調,不斷的去進化,這就是政治在做的事情,因為人的狀態會變,生老病死的必然,時代會更迭,世代會交替,在時間的變數之下,政治必然會在不斷演進的過程。
歷史故事就是不斷的紀錄下這些,英國光榮革命以及其後的《權利法案》及《王位繼承法》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法國大革命;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美國南北戰爭,族繁不及備載。
顯示政治就是透過不斷的演化、迭代出新的途徑解決個體之間可能產生的衝突。
政治為什麼?
就像剛剛講到到的,當勞動分工成型,人們就是需要與別人有群體活動。而為了確保能夠規則的穩定,人們會傾向參與既有的社會體制,即所謂的政治,去盡力消弭生活的不確定性。
政治是人們透過制定、維繫和修正其修正一般規定的活動。人們承認:「為了影響這些規則或確保這些規則獲得支持,他們必須與他們互動。」於是,鄂蘭(Arendt) 將政治權利界定為:「同心協力的行動」。
多數人的參與,使得政治得以運作,並且成就一個社會,進一步的塑造為一種文化。
如果既定的政治體制是多數人可以接受的,那這個被成就的群體就會去保護並支持既有規則;反之,群體也可以透過影響甚至變革,去成就新的規則。
群體成為了政治中重要的角色,現在社會中「群體」的不可或缺性很高,所以必然就會有政治,必然就會有需要跟人協調的地方,政治的出現,可以有效地幫助群體去齊一目標,才能夠往同個方向行動。
就像台灣這次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政府的舉措,讓大家有辦法在對時局不夠了解的時候,可以有一個依循的方向,當然所有的決策都可能有正面與負面的影響,然只有往前行動後,才會有改變的機會。
政治就是讓大家可以不斷前進,不用原地踏步的有效方式之一。
回到我思考的議題,為什麼在這裡,這麼多人談論政治。
我認為,重點都不是政治有多好玩,或者是多直得拿出來說,而是我們在追求「談」這個動作。正因為我上面所說的:「生活在群體之中,必然有『政治』存在。」所以其實我們是在訴說生活周遭的事情。只是,很多時候這個權利被限制住了。
這一點在美歐等國家不常見,因為多數的美歐國家已民主化多年,即使年輕的民主國家美國,也已經完全民主化一百年了,談論政治並沒有太多的阻礙。
但在華人社會之中,向來都不是這樣的事情。但我們又怎麼可能不去談論生活,不對周遭的事情產生感覺,當強調文章永久存放之時,以華文為主的平台 Matters 釋放出了一個「自由的氛圍」,這一點是放眼現在華人社會少有的。
甚至可以這麼說,目前只有台灣擁有完全自由的氛圍,可以在生活的各的地方談論,而不會有政府的箝制或生命危險疑慮。
因此政治就這麼走入了平台的角落,躍升為主流之一(或者可以說目前看起來是唯一)。
而我怎麼去看待這麼被歸類政治相關的文章呢?提供一個我自己的想法:「政治文章或許立場明顯,但那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什麼樣的立場,都是在幫我更了解這個世界。」
文內引用之參考資料來源:https://blog.xuite.net/nevergo2far8/wretch1/90971425-政治的起源、政治的特徵─衝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