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影像|追蹤一年 紙包回收廠喵坊「重生記」

香港紀事
·
·
IPFS
·
垃圾徵費近日掀爭議,公眾批評執行混亂、回收設施不足,致政策僅達致「徵費」而不能實踐減廢原意。在香港經營回收產業甚艱難,面對土地、資金、政策等等不同挑戰,喵坊 MilMill 的故事正是一例。《集誌社》和獨立製作人葉家文透過影像記錄喵坊過去一年變遷,揭示這間全港唯一紙包盒回收廠,如何在困境下求生、重生;喵坊的經歷又對正為走塑、垃圾徵費爭議不休的香港,帶來甚麼啟示和反思?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攝影|葉家文、楊建邦
編導|葉家文

垃圾徵費近日掀爭議,公眾批評執行混亂、回收設施不足,致政策僅達致「徵費」而不能實踐減廢原意。在香港經營回收產業甚艱難,面對土地、資金、政策等等不同挑戰,喵坊 MilMill 的故事正是一例。《集誌社》和獨立製作人葉家文透過影像記錄喵坊過去一年變遷,揭示這間全港唯一紙包盒回收廠,如何在困境下求生、重生;喵坊的經歷又對正為走塑、垃圾徵費爭議不休的香港,帶來甚麼啟示和反思?

2019 年,喵坊創新人葉文琪 Harold 和拍檔盧智聰 Nigel,投得元朗科技園的廠房,獲環保署回收基金資助,開設香港唯一紙包飲品盒回收廠,每日回收量約 20 萬個;不少朋友當時「溫提」他,「要香港人清潔回收,洗乾淨先回收係唔可能」。廠房營運不久便遇上新冠疫情爆發,學校停課、大機構 home office 、商場人流跌致回收量大減喵坊一度要「告急」,獲市民或企業洗淨紙包盒、郵寄甚至親上送上門回收。

Nigel 和 Harold 在 2019 年創辦香港唯一一間紙包盒回收廠喵坊。( 2023年9月廠房停運前,陳朗熹攝)

在同路人支持下,好不容易「捱過咗」疫情,卻敵不過「科技」發展。2022 年 9月底被指或影響擬在元朗工業邨興建的微電子中心,而不獲科技園續租。營運不足四年、花了不少心血的回收廠又要重頭開始;Harold 說這是 14 年來,經營的回收業務第六次被逼遷,形容公司「賺嘅錢全部蝕喺搬遷費」,深深感受到在香港,實難有安穩環境可專心發展回收產業。

面對新加坡招手,喵坊仍選擇留下繼續貢獻香港,因為兩位創辦人相信「明知道有可為嘅,冇理由突然放棄」。他們走遍全港覓地建新廠,過程艱辛,除考慮電力供應、樓底高度、運輸安排等問題之餘,更要聯繫不同政府部門了解廠房能否合規經營;歷盡不少挫折和失望,終在去年 8月、搬遷期限前的一個月,敲定粉嶺坪輋選址。

喵坊最後選定在粉嶺重新建廠,投資近千萬元,卻不再獲回收基金資助,一度遇上周轉危機。

面對建築費用成本急漲,遷廠設廠投資額高達千萬元,卻獲悉回收基金不再資助新項目;在艱困時刻,Harold 一臉凝重道:「唔好話唔夠錢設廠,今個月現金流緊絀,如果客戶唔準時找數,我已經不夠錢出糧。全部錢放入基建,銀行嘅錢周轉唔切,我都唔知點算」,他苦笑搖頭嘆「我都唔明點解變成咁」。

隨著元朗廠房逐步停運,喵坊舉辦「最後一機」開放日,逾百名公眾、四年前參與建造、燒焊工程的師傅,一起參與告別。「熄機」後,申公帑資助不果的喵坊,發起「賣 Tee 建廠」、晚宴活動等募集建造經費,加上在本地公益創投公司協助下,終成功籌集得所需經費重建回收廠房。Harold 透露單是 T 恤賣出過萬件,形容數字是「好誇張」,再三強調要多謝香港人,令他更相信「要繼續喺呢度做嘢」。

是終結也是開始,隨著新廠房設備陸續安裝,喵坊預期六月可開始試機打漿,計劃年底前增設棉麻質布料回收服務。

喵坊在建新廠期間,一直繼續回收服務,Harold 說至今已收到近 400 噸紙包盒,預期於 6 月試機打漿。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香港紀事轉載各平台書寫香港紀事的文章及報導,包括社會時事、社區故事、文化歷史等。目前轉載平台包括「集誌社」和「法庭線」,並已獲授權,名單將繼續更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721 判詞剖析|法官的721 論述 元朗站形成兩颱風互激化 「下集」車廂襲擊非本案重點

新城市廣場 40 年|沙田友憶從音樂噴泉到迷失 20 年 學者:周遭商場滿足生活需要用途

黎巴嫩戰火|被戰火吞噬的兩歲女嬰 「她活在驚恐、痛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