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S4之第四日|包子
早起不知吃什么,换衣服下楼。拐角的包子铺前围着很多人,在等包子熟。肥肠粉那家的干杂,今早也勾不起我的食欲。我最早在她家吃的是牛肉面,后来改成杂酱面。她家有方形的粗面,说是手工面,我不大相信。不过口感确实不同四川人常吃的细面,更有嚼劲。这是吃面食长大的地方的人对面的执念,广西人陈老师就恰恰相反,觉得筋道的面难以下咽,馄饨皮那样差点要融在汤里的面才适合他的口感。这家杂酱面的芝麻酱的口感很突出,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芝麻酱的。以前在西北工作,最讨厌的就是用芝麻酱拌凉皮。我小时候吃惯的凉皮都是用盐醋辣椒炒葱花拌的,芝麻酱太陌生。
后来还是在对面的蒸福包子买了一个粉丝馅包子加一根油条,打包回家。这不是我常吃的早餐。无论是那一餐,我通常不太接受只有碳水。吃杂酱面时,我一般会加一份烫青菜,面只要一两。这都是后来才学会的。小时候可不管,洋芋馅的饺子、洋芋馅的包子、洋芋丝夹馍,都是我的挚爱。大概我小时候对于洋芋的贪婪太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三十年过去,大家仍然乐于用洋芋来招待我。常让人哭笑不得。
但有时异地看到洋芋包子,会冲过去买一个来吃,虽和小时候吃的不大一样,当时吃来也不一定好吃,却会觉得心灵得到了某种抚慰。有一次是十几年前在西藏的八一镇,谁能想到藏区能遇故知?还有一次在南充的营山。营山人会用洋芋包包子实在不奇怪,只要你知道那里最负盛名的小吃就是锅盔夹凉粉。我和同事开玩笑,我们小时候没菜吃用淀粉包淀粉,你们四川,号称随便撒一粒种子都能长成棵树的地方,竟也这样。
上周末在宁南(那是大凉山的另外一个县,那里比金阳平坦,看上去也发达得多)早餐吃的青椒豆腐馅的包子,很对我如今的胃,一口气吃了三个,破了早餐纪录。成都也有豆腐馅的包子,但是类似麻婆豆腐的调料。宁南的豆腐馅,没有红油,更像小时候。小时候,老妈偶尔也会用洋芋和着豆腐包包子。豆腐是有人放在自行车后座上沿村叫卖的,卖豆腐咧~,得一边喊着“卖豆腐的”,一边赶紧往外跑,不然人家就过了。豆腐可以用黄豆换,当然也可以用钱买。老妈保存豆腐的方法是蒸,每天蒸,蒸到表面发黄。好像真的可以不馊。她如今依然沿用那种方法,可我却不像小时候那么笃定了。我说现在每次也就买那么一小块,又有冰箱,不用老蒸它,每蒸一次,它的“剩饭”属性就多一层,你不如趁新鲜一两顿就吃完它,宁愿少吃一口馍。她当然不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