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生活力學2 課前引導

傻剛
·
·
IPFS
·
藉由精準的測量力,人們得以較精準地預測物體會怎麼被改變、被移動,也因此我們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模擬,減少實際測驗時產生的錯誤。

▎你怎麼知道誰出的力比較多?

年紀:5 - 7年級。

雖然我們還不確定「力」的完整概念為何,但也沒關係,科學從來就沒有在完全了解一件事情之後才開始去應用它。​

從上次課程,我們知道生活中到處都是力的存在,人們用各種方式去使用力,小到手提重物,大到火箭升空。
藉由精準的測量力,人們得以較精準地預測物體會怎麼被改變、被移動,也因此我們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模擬,減少實際測驗時產生的錯誤。

「人們藉由嘗試與錯誤做出了熱氣球,藉由計算和模擬造出了飛機與火箭。」​
就用這個影片和小孩說明為什麼能夠測量力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吧! (畢竟我們不想要用試誤的方式隨便就燒掉好幾個十億嘛......)

最簡單的力的測量方式,就是比大小。
拿起一顆石頭,比誰丟的比較遠;比誰能舉起其他人都舉不起來的石頭;比誰能拿著重物站的最久。​

但如果要更精確呢?
我們如何利用力的「特性」進行測量?
這就是這堂課我們要探究的部分。​

Photo by Jean-Philippe Delberghe on Unsplash

同步發布於方格子

若你喜歡我的教育行動,歡迎註冊Matters,
拍掌拍好拍滿,化讚為賞,便可給予我實質的回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傻剛忘不了小時候見到的,那隻在稻田上振翅的白頭翁; 那個定格瞬間,整個世界彷彿閃閃發光,讓我一頭栽了進去,直到今日。 除了我的教育行動紀錄外,還會在這裡分享我的日常生活碎碎念。 想要純粹追蹤我的教育行動,歡迎追蹤方格子專題「自然野走教育工作室」。 --- 目前有個個人工作室叫「自然野走工作室」。 位於桃園,常態活動範圍以北部為主。 關注自然領域與科學領域課程、野地教育,與自主學習。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搬遷啟示

宇宙大歷史|萬物自然課的核心

Liker.Social,一間家常社區小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