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由take ownership開始
近期工作關係上咗個關於take ownership嘅工作坊,內容大致係無論係咩崗位、咩層級都好,都可以嘗試主導進程,由一個等上司發號施令嘅角色,轉變為更加主動咁去處理工作嘅角色。就令我聯想到好耐之前寫過,對何桂藍獄中手記【仲有咩可以做 就係唔好再等人話你知有咩可以做】嘅反思。
咩叫take ownership?好多時當我哋做嘢遇到唔清晰或困難嘅地方,都會將個波拋返比上頭,等候發落。但我哋都可以用另一種做法,唔需要好似一片空白咁要等人點醒,而係提出一啲可行嘅做法、下一步可以做啲乜,再尋求其他持份者嘅首肯。係華人社會嘅工作文化入面,咁做可能有風險,未必適合每個人嘅職場。
但其實take ownership都可以應用係日常生活,甚至對於長久以來接受馴化、奴化教育嘅我哋嚟講,可能係必須要培養嘅思維同行動模式。例如對自己嘅錢要take ownership,投資係符合價值觀嘅地方,而唔係亂咁洗或放喺銀行發霉;對個人發展要take ownership,花費時間去培育自己,而唔係停滯不前。對應返何桂藍篇文,就係唔再等人教、等人話要做啲乜,而係從日常生活上觀察同分析反思可以做啲乜。諗返起呢篇文,令我對過去一年嘅社會參與同行動有好大反思。
係Matters上潛水嘅呢一年入面,我不斷燃燒自己嘅時間同金錢去幫人。唔係因為我特別有能力或偉大,而係覺得點做都做得唔夠多,當然呢種「倖存者內疚」係另一個我要處理嘅問題,在此不贅。不過無論主導者嘅說詞係友善定粗魯都好,我都好清楚自己只係一個工具、一個手段,而係冇明確個人主張嘅情況下,我唔介意做一個工具人。
但係呢個過程入面,我慢慢開始發現,原來人哋定出嘅方向或agenda未必係我自己想跟從,原來人哋覺得我/任何一個人可以幫手嘅地方,同我擁有嘅長處或者經驗未必相符。朋友亦都點醒左我,其實做嘅嘢已經夠多,唔係好多人會願意付出咁多心力,而每個人有嘅時間都有限,必須做出取捨。喺呢個過程入面,我一步步磨煉想法,開始諗到有咩係真正想做而又可以做嘅嘢。
最大嘅反思係,係咪一定要等人提出某啲想法,跟隨某啲組織,再用輔助嘅形式參與?咁做係更靈活,要負嘅責任亦比較輕鬆,但又係咪真係做到自己想做嘅嘢?當嗰啲想法、人事同自己理念不符,又可以點做?當環境或土壞未成熟,與其苦苦等待志同道合嘅人,或者更需要嘅係首先成為一個主導者,去啟發其他人一齊行動?
諗到呢度,我就發現原來都有接觸或耳聞過一啲單靠一、兩人之力,甚至本身完全冇相關經驗同人脈,只係好想為香港做啲嘢,就發起唔同項目嘅人。儘管能力資源有限,成品未必如意,但都令我意識到,原來一、兩個人做到嘅嘢都好多,原來唔一定要儲齊一班人先做到嘢。當我改變心態,就發現原來有好多嘢我都可以做,唔需要等人叫我幫手、唔需要等個土壤變得成熟,只要我願意嘗試,就會慢慢聚到志同道合嘅人。
下次再出文嘅時候,希望我可以同大家分享到更多經驗,亦希望呢篇文可以鼓勵到同路人,堅守信念、砥礪同行,為自己嘅人生同香港繼續嘗試同堅持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