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议论文二三事

David John
·
·
IPFS
在定向的轨道里竭尽所能,向出题人展示自己最善于被试题规训,是最为坚实的喉舌,总有点可悲和荒诞。

今年高考语文的作文都出来了,作为曾经北京的考生,简单对北京高考议论文胡言一二,才疏学浅多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新面孔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

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北京风格

今年作文简单概括为“历久弥新”,回顾新高考四年和旧高考最后两年(再之前作文与阅读相连,分析出题意义不大),北京卷的主题一直没变:时代热点,政策新闻,古今对比。

至于出题套路,则限制很死。明确告诉你是什么,怎么样,你自己补全即可,答出“为什么”就常能一类。

以这次为例,历久弥新是“是什么”,给你划了个界:古老经典,杰出思想,伟大精神。你从中选一选,具体化为哪部经典著作,什么杰出思想,什么样的精神,辅之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这是一种;也可选一种具体讨论,本质上一样。

至于“怎么样”,那也不用你讨论,“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你只需要论证前文所选“是什么”,由历史和时间赋予了活力价值即可。这两者能做好,二类中上作文应该是有了。

更进一步的核心是讲清“为什么”,也就是补全是什么到怎么样的过程,这几乎是你唯一能发挥的空间。我高三时和老师调侃过,北京的作文给你定好了两个点(是什么和怎么样),你在这两点间随意连线,发挥你一切的智慧找到最好的解释。就这么点空间,还能怎样?


这样的套路总能找到点规律,2019文明的任性,2022学习今说,2024历久弥新同属古今对比一类。2020每一颗的功用是时代热点,也是出得“最不像北京”的一次。2018新时代,2021生逢其时,2023续航又是政策性的一类。

北京作文里总缺少点趣味,论证合理性不可能论证出不合理,就像可行性报告不会得出不可行的结论一样。在定向的轨道里竭尽所能,向出题人展示自己最善于被试题规训,是最为坚实的喉舌,总有点可悲和荒诞。但对于高三生,哪管那么多,搞懂规律就好拿分,也是一种逆向解题思路...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avid John一个热衷于改变的理想主义者,喜爱人文的非典型理工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榮譽文憑,又是一代

大学中的迷失

刷不刷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