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常都看什麼書(by 一名藝術評論人、編輯)

因為從事藝術文化工作,平常無論工作或餘暇都幾乎只讀文學、藝術、歷史、文化理論,偶爾也讀些社會議題(?)類的書。
我的工作流程大概是先定下題目,去常用的學術書和論文網、利用關鍵詞找好資料,存到資料夾中,然後邊閱讀邊利用 #evernote 做筆記——因為是針對特定問題的閱讀,無關的部份我會跳過,譬如一本論文集可能只看兩三篇相關文章,少有整本書看的。有時閱讀和思考的時候有新的關鍵詞出現,那就再找下一批資料,但畢竟每項工作時間有限,定下閱讀的優先次序也是很重要。
最近為了教課和寫文章,在讀抗爭美學/抗爭藝術、以及東南亞藝術相關的書,包括:The Aesthetics of Global Protest (2020)、This Deleuzian Century: Art, Activism, Life (2014)、TrTradition and Change: Contemporary Art of Asia and the Pacific (1993)、從東南亞到東協:存異求同的五百年東南亞史 (2018)。然後因為我私下愛讀小說,特別是台灣和日本小說,所以今天剛剛看完了黃麗群的短篇小說集《海邊的房間》(2012);工餘的話接下來應該會讀劉宸君或周芬伶的散文。
我平常有用一個叫 #Leio 的app紀錄閱讀進度,也可以用來定下每天的閱讀目標之類,很不錯。
---
二月份的時候,因為台灣的蔡英文總統鼓勵民眾在疫症期間多讀書,有朋友點名讓我分享最近在讀的書,當時就盤點了一次,貼在下面,有部份目前還在讀。
小說:
1. 谷崎潤一郎《鑰匙》:最近讀完。世界很沉悶,個個都拼命要搶道德高地,真是無聊,我要看些惡質東西平衡一下陰暗的心理,像谷崎、三島、太宰治之類。
2. 青山七惠《一個人的好天氣》:最近讀完。是芥川賞作品,這部我覺得更像輕小說(寫得很好);日本文學界區分純文學和大眾文學的方式令我感到好奇。
3. 胡遷《遠處的拉莫》:很喜歡第一篇,一個被剪掉耳朵的男人的故事。
4. Grace Paley, The Collected Short Stories:村上春樹盛讚的美國猶太裔女作家,是非常好看,語言很乾淨,故事有種像威化般的乾脆感。
5. 布魯諾 · 舒茲《鱷魚街》:是的,不合時宜的me現在才看。
散文
1. 周芬伶《北印度書簡》:火車旅行時讀了一半,特別有feel。
歷史
1. 岩崎育夫《從東南亞到東協》
2. 金時德《不平静的半島:海洋與大陸勢力的五百年競逐》
藝術
1. 森山大道《晝的學校,夜的學校》
2. 赤木明登《二十一世紀民藝》
自傳/回憶錄
1. Sharon O’Brien, The Family Silver: A Memoir of Depression and Inheritance
理論
1. Melissa Gregg & Gregory J. Seigworth eds., The Affect Theory Reader (電子書)
2. Maria del Pilar Blanco & Esther Peeren eds., The Spectralities Reader(電子書)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