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林安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还债、买房、转行自由编剧,亲人离世后,她如何继续体面地追求自由?

林安
·
如果说人生是场戏,今年28岁的湖南姑娘欧阳十三迄今为止的人生经历,足以拍成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

如果说人生是场戏,今年28岁的湖南姑娘欧阳十三迄今为止的人生经历,足以拍成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

“这些年我一直都是活在狗血剧中的女配角,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她说。

20岁以前的她,时刻在与贫穷做抗争,为了省钱不敢参加大学同学的任何聚会,每天活在“会不会下一顿没饭吃”的担忧中。

20岁以后的她,经济终于不再被动,她开始放飞自我,尝试了一切她想做的事:骑行滇藏线、合伙开出版公司、开钢管舞工作室、当健身教练……

一次次360度的转行,一次次失败跌倒再爬起。就在她的事业终于拨开迷雾,要走上正轨之际,母亲的重病一夜之间让她坠入了深渊——为了给母亲治病,她暂停了事业,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一屁股债,但最后母亲还是离开了。

在生活的暴击之下,她痛苦过、抑郁过、甚至自杀过,但就像那句“所有杀不死你的,都能使你变得更强大”一样,熬过来的欧阳十三花两年时间收拾好了心情,抛掉健身房的股份和工作,来到北京重新开始。

现在的她,还清了债务、在丽江买了房,是一名长居北京的自由编剧,以写作和影视创作为生。

今天是“100个不上班的人”的第18期,我想借欧阳十三的曲折经历,与大家探讨:

在生活的暴击之下,一个人该如何体面地继续追求自由?

欧阳十三 北京 
28岁 自由编剧

 “世界上,原来存在不为钱着急的生活”

在单身家庭长大的欧阳十三,受原生家庭影响,从小就比较敏感早熟。

由于家里不支持她上大学,大学的费用几乎全靠她勤工俭学,拿奖学金、贷款凑齐。

“为了省钱,我是宿舍唯一没有订水的,也没法跟室友们定期出去聚餐、唱k,所以我朋友挺少的。”十三说。

正是因为太早体验了被没钱的恐惧支配的日子,在别的大学生还在为家长不给自己买iPad 而哭鼻子的年纪,欧阳十三就开始工作赚钱了。

从最开始的月薪2000到后来的月薪1万,大三那年,还在读书的欧阳十三以正式员工的身份在一家影视公司做主策划,加班是常态,一周有一半时间都在天上飞。

就这样工作到毕业那年,不喜欢广告圈工作氛围的她辞掉了工作,打算用两年来攒下的钱出去骑行一圈。

“以前的生活大部分被经济推着走,没有选择的余地。毕业那年刚好有一些积蓄,就觉得应该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放飞自我一次。”

欧阳十三不是个喜欢做规划的人,20岁出头的年纪,生活已经压得她喘不过气,她想给自己一个悠长假期,释放压抑已久的自我。

旅行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废掉一个人。在骑行滇藏线的路上,她遇见了各形各色的人,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更看到了没钱穷游的窘迫。

“我在路上见到过很多学历很高的高材生,可以说是天之骄子,却什么都放弃了,花着家里的钱躺在又脏又乱的青旅里,过着所谓自由潇洒的人生。”

说到这里,欧阳十三有些忿忿,“我很看不起这样的人。一个人可以穷游,但一定要自食其力,为了省钱蹭吃蹭喝地旅游,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人生梦想并不美好。

而真正带给她冲击不是这群“废掉的高材生”,而是在云南旅行时,遇见的很多放弃北上广深的白领工作,在云南开一家小店,不为金钱而奔命的人。

在大城市生活久了的人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脱离了大城市的资源和人脉,自己去一座小城市完全无法生活。

但是在云南,欧阳十三见到了很多离开大城市的白领,靠着一门手艺或者以前积累的资金,在当地开一家店,过着不着急挣钱的生活。

他们觉得只要有饭吃,家庭合睦就好,相比于赚钱,他们更关注生活方式。所以大多数人每天睡到自然醒,中午12点以后才开店。

作为一个长期被经济束缚的人,看到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人正过着不用为钱着急的生活,欧阳十三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我在云南停留了很长时间,说实话我很向往那样的生活,想着以后的自己能不能也这样过。”欧阳十三说。

多年后,当欧阳十三有能力为自己买下一套房时,她几乎没有犹豫就把地址选在了云南丽江。

 “自由的代价?有些东西钱也留不住”

欧阳十三的身上有很多矛盾点:

比如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却从事了很多外人看来并不安稳的工作;

比如希望有人关注自己,却不喜欢与人在线下打交道;

再比如不想被没钱的恐惧支配,却从来存不住钱。

她的所有矛盾都指向一个目标: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一年的骑行结束后,回到深圳的欧阳十三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人生。从跟着前辈合伙开出版公司,到开钢管舞培训学校,再到转行做健身教练,每一次的决定都是随性而为的。

就这么风风火火地折腾了几年,她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踩了不少坑。

虽然她那几年在代理公司帮人出了不少书,掌握了写书技巧;也成功让钢管舞作为一门舞蹈艺术,第一次走上了深圳海雅大剧院的舞台;还修了解剖学,考到了私人健身教练初级资格证。

欧阳十三成立的舞蹈工作室

但在亲戚朋友们的眼中,欧阳十三不上班创业的那几年无疑是失败的。

欧阳十三也深刻反省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一是过于依赖别人的资源,二是没想好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三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我没钱、没人脉、没资源的时候,前辈来找我‘合伙创业’,其实是利用我的虚荣心,帮他‘打工’的。那时候年轻看不清,觉得别人都在上班,我创业,说出去挺有面儿。”欧阳十三说,她也是后来才意识到,资源都在创始人手里,他们所谓的“合伙关系”并不平等。

而钢管舞虽然是她的爱好,却并不是一项能够让她踏实下来做一辈子的事业。

这种情况下,出于对身体和精神状态的改善,她接触了健身,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后,她考到了私人健身教练初级资格证,成功进入了这个行业。

入股健身工作室带着学生减脂塑形,业余时间写书、写专栏,那一年,欧阳十三的收入和生活终于稳定了下来,度过了她人生中少有的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

生活的暴击就在这时降临。

2016年,欧阳十三的母亲生病住院,电话里医生让她做好最差的心理准备。

“有个身家上千万的人,跟你妈妈一个病,钱花完最后还是走了,但毕竟多活了半年,你有多少钱?”医生说。

时隔多年,没钱的恐惧再次袭击了欧阳十三。而这一次,没钱的后果不是少参加一次同学聚餐,而是救不了妈妈的命。

她开始四处借钱,然后再把钱投入ICU那个无底洞里。直到最后能借的钱都借遍了,实在撑不住之后,十三把妈妈接回了家,每天陪在她身边。

十五天后,母亲走了。

我问十三,后来有没有后悔过当初没有老老实实上班,多攒点钱?

十三停顿了一阵之后回答:

“这个问题我后来想了很久。自己最亲的人躺在ICU里,每天都在烧一大笔钱,救还是不救?我觉得不管选了哪个,最后都可能会后悔。

但现在我明白一个事实:不管当初我存了多少钱,人都是留不住的,我现在最后悔的不是当初没赚够多少钱,而是没有和妈妈一起好好生活过。

欧阳十三的母亲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月,已经连脖子都转不动,食物也吃不进去,要打鼻饲。医生说,食物进入肠道管后,每一次轻微的晃动都给内脏带来强烈的痛楚,所以她母亲的最后一个月非常痛楚。

“每当我走在大街上,看见和我妈妈同龄的人,我想到她们可以正常走路、吃饭,甚至可以正常排泄,就觉得他们的人生非常幸福。我的母亲后来没办法正常排便,都是我戴着手套帮她完成的。她最后那段时间非常没有尊严地活着,但是她的意识又非常清醒。”

母亲的去世,对十三此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每一次吃到食物,可以自己咀嚼,可以健康地跑跑跳跳,她都要心怀感恩。

“一直到现在,我还时常会想,我妈妈曾经很想活下去,而我现在拥有她当时失去的一切,我应该好好地生活。

欧阳说,年轻的时候日子过得率性而为,既没有储蓄也没有规划,可能是大多数年轻人的通病。

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想要什么,糊里糊涂地吸收了很多正确或不正确的言论,等明白过来时木已成舟,无法挽回。

率性而为产生的后果,可能就是年轻时追求自由所要付出的代价。

 “被命运玩弄?还是改写命运的剧本?”

母亲去世后,欧阳十三抛掉了健身房的股份和工作,只身一人去了北京,重新开始。

虽然还未从亲人离世的阵痛中缓过来,但她要还钱、要生存,生活的压力逼得她不得不向前看。

有大半年的时间,她白天若无其事地工作、吃饭、跟人聊天,到了夜晚想起妈妈离世的场景,痛到心脏抽搐。

她第一次对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有了理性的审视:

我们所追求的自由和快乐,是否经得起这种家庭变故的考验?当我们面对亲人强烈的求生欲而无能为力时,那份自由跟洒脱,真的会心安理得吗?”

生而为人,便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她说。

但逝者已去,生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好地生活,替他们去好好体验这个他们曾留恋过的世界。

在北京,欧阳十三从开通公众号写文章开始,疏解情绪的同时与读者交心,渐渐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只想做让自己高兴的事》,也开始拿到稿费、接广告,慢慢还掉了大部分债务,她开始认真考虑赚钱的事。

这次,这个曾经被命运玩弄的女孩,选择了一个可以“掌控他人命运”的职业——自由编剧。

欧阳十三在咖啡馆写稿

去年,欧阳十三通过了中国传媒大学编剧专业的筛选,由于进修期间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一些老师和圈内人士的帮助,顺利跨行进入了影视行业。

作为一个新人,欧阳十三在最开始自然遇到了不少困难和不适。

比如作为新人在费用上被压榨、拿不到尾款;在没有收入的学习阶段,靠健身房分红和兼职写作养活自己;或者强忍对二手烟的不适,在烟雾缭绕的房子里和一群男人一起开会等等。

欧阳十三就这样一边在新的行业里摸爬滚打,一边认真考虑:我以后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最难的时候,她连遗书都写过好几封。没有安眠药,完全无法入睡。

今年8月,她开始以独立编剧的身份接活。9月,她完成了2个项目,休息半个月后,在云南丽江买了第一套自己的房子,然后继续出来接活赚钱。

电影《十三行》拍摄现场

现在,她在北京通州租了个小院子进行剧本创作,平时和编剧朋友们聚在一起,吃自己种的蔬菜,偶尔举办烧烤趴。

不用上班的她,一年接4-5个影视项目,一个项目通常是普通上班族一年的收入。

最终,这个曾经像活在一部狗血电视剧中的女孩,成为了一名职业编剧,去编织别人的人生。

听上去有点黑色幽默,但反过来想想,这可能是最适合心思细腻、经历丰富的欧阳十三的工作了。

写到这里,欧阳十三的故事就讲完了,让我们回到开头的话题:“在生活的暴击之下,一个人该如何体面地继续追求自由?”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曾问过十三:“回顾这些年,你是靠什么挺过来的?”

她反问我:你有没有经历过什么很大的人生挫折?

我想了想不好意思地说:和你经历的比起来,我的那些挫折都不值一提。至今为止最大的挫折,可能就是大学填错志愿了。

十三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说:

一个人很大的改变,通常要经历3件事,首当其冲的是亲人离世,其次是失恋、最后是结婚为人父母。这三件事情,我已经经历了两件。

我把自己代入到十三的处境中,想象假如我是欧阳十三,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后,现在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我明白了她能活成今天这样,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生命是坚韧的,命运是无常的。

如若你的生命不小心被命运作弄,可以允许自己哭、自己痛、自己脆弱,但脆弱之后,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东西,都要变成长在身上的铠甲。

——那是命运曾经伤害过你的证据,也是你曾与命运正面交锋后,变得更加强大的证明。

所有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

只要我们还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肩负责任地开心度过每一天,人生就是体面而自由的。

林安&欧阳十三 快问快答

林: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自由职业?”

欧:1.想做自由职业的人,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首先,你以前上班时的经历、积累的资源,自己做自由职业后还用得上吗?

我有一个朋友,以前在国企上班,辞职后完全跨行做编剧。转行后的两年时间里都没有任何收入。我问他:你发现哪里不对了吗?你人生前几年的工作经历,对转行后的你没有任何帮助,这是非常失败的。

第二,要做好没有收入的准备,所以要存够可以维持自己哪怕不工作,也可以生存一年的积蓄,更加理想的状态是两年。

第三,想清楚自己自由职业以后真正擅长和喜欢的是什么。很多人向往自由的生活方式,但自由的代价是:你获得的宁静是以片刻计算的,大部分时间是焦虑的。你将再也享受不到上班族的轻松愉悦。

你要考虑清楚自己是为了喜欢的事情选择自由职业,还是为了获得自由,如果为了自由,选择上班赚钱更实在一些。

林: “自由职业多年,会不会失去职场竞争力?”

欧:一个人自由越久,越难回到职场。我现在在心理和年龄上都不占优势,已经回不去了。

我现在如果回去,年轻人的位置不适合我,高薪资、资历老的我又没有职场经验。但是编剧这行就不存在职场经验了,北京的编剧没几个坐班的,都是按项目接的。

我在自由职业某个时期,我的亲戚朋友说:当初和你一起进公司的人,现在都是区域经理,买房买车生孩子了。

那是他们看来比较幸福成功的人生。他们觉得我自由职业到现在挺失败的,要不要考虑重新找一份踏实的工作。

于是我突发奇想,想检验下自己的市场价值。我给自己做了一个挺牛逼炫酷的简历,简历标题是“不要给自己贴太多标签,因为你还可以贴更多标签”。

没想到面试的结果很理想,最后有一家公司的人事抬高工资要我,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希望我去跟他们的经理再聊一聊。

那次面试我给面试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我发现自己还是有市场价值的。我后来和那家公司的二把手一直还保持联系,后来他们想拍舞蹈类视频,我还帮忙联系了舞蹈演员和机构,让他们免费拍到了资源。

所以说自由职业期间只要你还在做事情、有成绩,重回职场还是有竞争力的。

林:“为什么自由职业的社保不能断?”

欧:因为很多政策和社保绑定得太牢,不交不行。几年前我想在深圳买房,但是由于创业的那两年社保断缴被清零了,当时要再重新交满3年才能买房,最后就没买成。

包括一些保险,有一些医疗保险是在交社保的前提下才可以买的。我妈妈去世后,我给自己买了医疗保险,不想将来有一天病了,给自己的家人添加负担。

林: “自由职业和上班族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欧:自由职业能独立生存1-2年以上的人,做事情时会有更多底气和自信。他们做一件事情时往往会全力以赴,反而比在职场上的人更负责一些。

我刚毕业求职的时候,觉得公司是我工作和薪资的一方,就把姿态摆得很低,很不自信,一直在扮演某个角色。

自由职业多年后我再出去面试,我反而会把自己最真实的样子展现出来,对自己更加自信。

因为自由职业一旦接了一件事情,就会以合作的心态去做,而不是想着我是在给你打工。心态不一样,做的事情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我相信未来在家办公、移动式办公会成为主流。并不是说不需团队合作,而是在企业工作是我给你打工的感觉,但自由职业是我们一起合作一件事情。

年轻人更喜欢我和你以平等的姿态合作,而不是打工者的身份。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