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半島探索之旅 Part 1 聖薩瓦寺
由於巴爾幹半島內國家林立,值得介紹的景點也有不少,所以此系列會有特別安排:首先會介紹單一國家內各個本人有深入參觀,或認為值得推介的景點,然後會有一篇遊記介紹該國家和內裡的小景點,最後會以一篇前往巴爾幹半島旅遊需要注意事項的文章結束,所以全系列會有點長。
事不宜遲,本系列第一篇遊記,要介紹的,就是位於塞爾維亞(Serbia)首都貝爾格萊德(Belgrade)的標誌性建築聖薩瓦寺,離遠遠就可清楚見到了
雖然是名「寺」,但聖薩瓦寺其實是一所東正教教堂,更是世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於1989年落成。為了避免和其他宗教建築混淆,中英文旅遊介紹都把此教堂譯為聖薩瓦教堂(Church of Saint Sava),不過塞爾維亞文真的是叫作「寺」,至於原因為何,下文會有解釋
其圓頂建築顯示它所採的,是拜占庭式建築風格(順帶一提,同是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教堂都是採圓頂式建築,不過形象似洋蔥頭)
聖薩瓦寺是為了記念塞爾維亞民族英雄,塞爾維亞正教會創始人,亦是其第一代的大主教聖薩瓦(Saint Sava,1174–1236)而建,就是下圖那位
聖薩瓦原名Rastko Nemanja,是塞爾維亞第一個獨立王朝,尼曼雅王朝(Nemanja dynasty)的開國君主斯特凡.尼曼雅一世(Stefan Nemanja,1113–1199)最小的兒子。
Rastko年青的時候進入希臘的修道院成為修士,獲賜名為薩瓦。之後他接受父親的呼召,回到塞爾維亞,和父親一同製訂國家憲法,建立自身民族的文化體系和教育國民,目標是要把塞爾維亞建設成為一個基督化的國家。
為了加強整個塞爾維亞民族的向心力,薩瓦前往君士坦丁堡覲見東正教大主教,說服他成立塞爾維亞正教會,自此無論是軍政,還是宗教,塞爾維亞終於可以從拜占庭帝國中獨立出來。
可是好景不常 ,尼曼雅王朝被由土耳其人控制的伊斯蘭帝國,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所滅。1594年,塞爾維亞人為了推翻土耳其人的統治,發動起義,所用的旗幟,正是採用聖薩瓦的圖象。起義最後被鄂圖曼帝國鎮壓,土耳其人為了報復,把聖薩瓦的遺骸掘出,並帶到貝爾格萊德,於弗拉查爾高地上焚燒。
後來,鄂圖曼由盛轉衰,塞爾維亞從帝國獨立出來,並於1895年決議於焚化聖薩瓦遺骸的原址上興建一所大教堂(即現在的聖薩瓦寺)以作紀念。可是上一個世紀的塞爾維亞戰亂頻繁,工程因此多次受阻停工,直到1989年,教堂的主要建築才竣工
雖然主建築已經完工,可是由於塞爾維亞久經戰亂,再加上因科索沃問題一直無法加入歐盟,政府長期缺錢,以致教堂的內部裝修只能緩慢進行,離完成還是遙遙無期
東正教教堂內高高的穹頂,代表天堂,其目的是把平常的崇拜和天堂融為一體,信徒藉此與神相遇。這也是以古希臘文化為背景的東正教神學和以拉丁文化為背景的羅馬天主教神學的最大分別,前者強調人與神相遇(所以他們不但製作巨大的穹頂,還會以華麗的裝飾、藝術包裝,用來表現天堂的華美),後者側強調罪使人和神分隔,兩者都是對的,只是側重點並不相同
聖像,亦是東正教的另一特色。和大家在天主教教堂看到的畫像不同,東正教的聖像不是單純的藝術,當中含有豐富的神學意義,目的是要幫助不懂字的信徒能明白聖經和神學的教導,助他們更能投入於對神的敬拜中。所以製作聖像有嚴格的規定,製作的人必須要上如神學一般的專門課程,得到認正,才可以製作聖像
聖薩瓦的父親斯特凡‧尼曼雅一世
這就是正牌的聖薩瓦教堂(Saint Sava Church),位於聖薩瓦寺旁邊
原本在焚化聖薩瓦遺骸的原址上,已有一所小教堂,即聖薩瓦教堂。後來因塞爾維亞人想建一座更大的教堂紀念聖薩瓦,所以把聖薩瓦教堂遷離,並在原址上興建聖薩瓦寺
相比聖薩瓦寺,聖薩瓦教堂真是樸素很多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