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町陪酒女的自述:我们的价值是男人贴在身上的价签

BIE别的女孩
·
·
IPFS
作为一个与几乎所有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我觉得陪酒业界也是一个社会的镜子。这里发生的不只是购买色情或者情感,还关于金钱,关于身份和权力。我们和客人的关系远不只是表面上的 “男人花钱追求女人” 那样单纯。在这一篇里,我想和你们讲讲,我在歌舞伎町当陪酒女时,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陪酒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们的价值又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是怎样一个将人的价值精准称量的行业。

好久不见,这里是「红灯区打工日记」第三篇。作者在经历了多次面试碰壁和挫折后,夜晚的大门终于对她徐徐打开。前情请看:日记一 / 日记二 / 日记三 

今天的话题,是关于价值。

2020 年的暑假,我在歌舞伎町的兔女郎主题 Girl's Bar 打工。工作内容是陪客人喝酒,和客人讨要翻了几倍价格的酒喝,也就是所谓的 “水商贩”。

尽管日本红灯区近年来生意越来越不景气,现在全职在日本夜总会工作的女性总人数依然有一百万以上,如果再算上我们这样在 “底层” 的 Girl's Bar、club 或者 cafe 打工的女生,人数可以再翻个四五倍。打个比方,就是在学校的每个年级里,都会有三五个女生以后从事水商贩。

不知说起陪酒女的时候,大家对这个群体会有怎样的想象。是觉得我们都很漂亮,还是像电视剧里那样,每个人都是光鲜亮丽的交际花,买奢侈品,周围的男人都是随手能掏出钞票的人傻钱多大叔,为了和我们上床就能无止境地花钱,而我们就被那样的男人们宠爱着?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

我说得可能有些夸张,但毕竟陪酒女总是会被娱乐化地看待。你或许看过几部水商贩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又或者娱乐周刊上的报道,而实际上,从事水商贩行业的我们,并不生活在这样的电影里。红灯区其实已经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只有银座的高级夜总会,也有歌舞伎町的平民欢乐街,更有几乎遍布所有住宅区车站附近的小小 Girl's Bar 。

所以且不说陪酒女这个群体的基数有多大,光是消费陪酒女的人就散布在五花八门的行业里,多得超出你想象。他可能是你的公司上司,也可能是你的公司后辈,你刚刚工作的老同学,住在你隔壁的无业大叔,你在学校和辅导班里的老师,街角咖喱店的老板……参与其中的人有那么多,它很现实又具体,斤斤计较会起来令人发指。

作为一个与几乎所有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我觉得陪酒业界也是一个社会的镜子。这里发生的不只是购买色情或者情感,还关于金钱,关于身份和权力。我们和客人的关系远不只是表面上的 “男人花钱追求女人” 那样单纯。

在这一篇里,我想和你们讲讲,我在歌舞伎町当陪酒女时,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陪酒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们的价值又是如何产生的。

以及,这是怎样一个将人的价值精准称量的行业。

 

01 陪酒女的内裤和腋毛

我的一天从下午四点开始。起床,化全妆,随便穿上廉价街边小店买的一千日元连衣裙,仔细地用卷发棒固定刘海和发尾,毕竟之后要在夏天的温度里支撑好几个小时,出门,坐 20 分钟地铁到歌舞伎町,去店里的路上吃一碗便宜的松屋盖饭,到店,和大家打招呼,换上兔女郎制服,补妆,开始营业。

通过体验入店后,我正式开始了在歌舞伎町的 Girl's bar 的打工生活。业绩平平无奇,总是在给前辈们打下手,还没有抓到自己的 “专属指名客人”。但是好歹在一周后,我从背心裙略微升职,获得了可以穿兔女郎制服的机会。我们店有两种制服,背心裙和兔女郎制服,后者的时薪会高一两百日元。

其实也不能算 “升职”了,毕竟店里也有很多女生不喜欢兔女郎制服,觉得太暴露了,不好意思穿。但是我对此无所谓,既然都是穿制服,我宁愿穿可爱一点,更有气氛的。

店里有很多女生因为害羞,穿兔女郎制服去外面揽客的时候,总要穿一件外套。其实夏天的歌舞伎町很热很热,再穿着外套,我只觉得快要中暑。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有什么规定,要求在外面不能穿太暴露的衣服,后来问了前辈们才知道,没有这回事,大家只是不好意思罢了。我没有那种羞耻心,每次在外揽客,也都光明正大地只穿着兔女郎衣服,露出肩膀胳膊和半个胸脯,招摇地站在欢乐街正当中。

我为此还 “斥巨资” 买了没有肩带的内衣,毕竟兔女郎制服只到胸口,得露出上半身,普通内衣的肩带就会露出来,看着很奇怪。以前,我很讨厌内衣的钢圈,但是要穿兔女郎服,就得必须穿带胸垫的了。我的胸很平,没有胸垫,前面是空的,填不满衣服胸口。衣服的下面是高 V 款,所以又得去买丁字形内裤,不然会露出来。内裤和内衣,这成了我做这份工作的第一份必要开支,比起平日在亚马逊大量购入的内裤来说,它们还挺贵的。

店里提供的兔女郎制服的质量不好,一件带着鱼骨的黑色上衣,配黑色渔网袜。渔网袜虽然店里也有提供,但是最好自己再买两双,为了方便换洗。兔耳朵头箍总会掉,不过好在,店里准备了很多黑色的一字型发卡可以免费用。

第一次穿上兔女郎制服之后,我走出去在镜子前转了一圈,看看自个,觉得还挺满意。这时,店里资格最老,最 “管事” 的前辈之一 —— 桃香前辈注意到我,走过来拉着我说悄悄话,“你过来更衣室一下,有点……”

“啊,抱歉,是内裤露出来了吗,等会我就去买丁字形的那种……”,我有点窘迫。 

“不是的。就是,呃,我不知道是不是中日文化差别,但是既然现在是在日本的店里工作,还是注意一下比较好……”

桃香前辈难得看起来支支吾吾的,这么严肃,搞得我也吓了一跳,紧张地跟着她走进更衣室。 

“是腋下啦”,走进去后,桃香前辈才悄声说道,“那边的毛还是要处理一下。”

我愣了一下,然后脑内缓缓回放刚才桃香前辈严肃又支支吾吾的样子,还以为多严重呢,结果居然只是腋毛的话题,差点笑出来。可是,一想到难得前辈如此提醒我,还是努力摆出严肃的表情,“我知道了,谢谢前辈,今天回家就处理好!”

前辈欣慰地点了点头。

回家的路上我买了刮刀和脱毛膏。说来,日本女生都好在意脱毛,搜索美容院和沙龙的时候,百分之八十都是主打脱毛服务。

 

02 女らしい(像个女人)的价值

之后我作为店里的兔女郎正式上岗。为此,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化妆。化妆对于我们而言,是工作的必要支出。

其中最花时间和精力的就是眼妆。前篇中似乎提到过,日本男人对于双眼皮的执念可谓深厚。另外,还必须带美瞳。很早以前,我刚来日本的时候,在住宅街的小酒吧里和相熟的老店长抱怨:都说日本搭讪文化盛行,哪怕是没那么可爱的普通女孩走在繁华的街头也肯定会被搭讪,怎么我就遇不到。 

老店长看看我,说,“你把眼镜拿掉试试?”

“咦?这是为什么?”

我近视严重,一直戴着眼镜,但眼镜也多少选了可爱的流行款式。而且即使戴着眼镜,我也会仔细地化眼妆,从没想过会不会被搭讪居然是取决于此。

因为日本人嘛,有一种成见,戴眼镜的女生都不受欢迎。其实,就是觉得戴眼镜的女生都性格死板,爱较真。总之,不是那种 ‘玩得开’ 的类型,所以都不会去搭讪戴眼镜的女生。”

老店长解释道,我点点头。于是之后,我做了几次实验,穿着差不多风格的服装出门,区别只有不戴眼镜改戴美瞳,结果真是如老店长所说,这一下子就有人来搭讪了。

一样的衣服和妆容,戴眼镜的时候,搭讪人数是 0 人;不戴眼镜,超过 5 人;戴上美瞳再用双眼皮胶水努力贴出大眼睛的话,走在歌舞伎町时搭讪人数最高到过两位数。 

我打工的兔女郎酒吧里,也有戴眼镜、不贴双眼皮的女生,不过她们负责的是白天下午的部门,主打的是平易近人的活力路线,和客人们称兄道弟,耍宝搞笑。有一次我去的早了,正好撞上店里一位戴眼镜、几乎素颜的前辈正在和客人一起对着卡拉 ok 屏幕打 wota 艺。我觉得她好可爱。但是这位前辈不会在夜间部出现,只会出现在业绩平平,从来不是主要营收来源的白天部。因为没有一个客人是抱着对她的恋爱感情来到这家店的。 

没有人把她当作女人看待,所以也没什么人给她花钱。

日本人真是好奇怪,男人真是好奇怪。 

就好像没有双眼皮就不能当陪酒女一样。双眼皮在日本人看来如此重要,以至于如果我哪天不贴双眼皮,当晚可能就没有一个客人会招呼我去他的桌子。我听说很多高级夜总会在招了新人陪酒女以后,立刻就会对单眼皮的人提议去做个双眼皮手术。 

新宿街头到处是提供开双眼皮服务的美容院小诊所,广告贴着 “周五来开一个周末即可痊愈周一就能化妆”,费用也低。有时候我贴双眼皮贴烦了,真想立刻去做个双眼皮手术算了。不过我很喜欢自己的单眼皮,于是也就作罢。

所谓的 “女孩子”(用日语来说,就是 女らしい ,直译 “像个女人一样”)是由什么构成的?双眼皮,大眼睛,温柔的下垂眼,棕色或者茶色的长发,浅色系的连衣裙,可能也没那么好看的名牌包。这就是陪酒女就该有的陪酒女的样子,女孩子就该有的女孩子的样子 —— 我觉得日本人真是这样想的。

早几年的时候,说到化妆 “邪术” 都会想到日本。不过这两年中国美妆发展声势浩大,某书从国内一路火到日本,到处都是不同风格的美妆博主和化妆教程。但是看看中国的某书,我会觉得比日本的美妆有趣很多。复古,辣妹风,y2k,甜酷,各种各样,虽然很多时候都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意,但还是比日本丰富得多,里头起码有自己的趣味和审美品味。日本女生的化妆,衣着,似乎都是一样的。稍有些个性的便是异类,从女性群体里被排除出去了。 

以前我们说到日本时尚,总会想到洛丽塔文化,原宿风,各式各样有个性的时髦装扮。不过,这些东西虽然来源于日本,但是在现在日本的街头却几乎看不到。现在的日本人穿着很无聊。偶尔走在原宿街头,看到穿着稍微有些个性的年轻女孩,似乎都会被当做亚逼艺术家,而不是 “女孩子”。穿洛丽塔的基本都是中国人。

在日本,所有人,尤其是年轻女孩,都化一样的妆,穿一样的衣服,走在路上分不清谁是谁。如果有无人机从街头上空往下俯拍新宿车站前的年轻女孩,拍到的说不定是同一个颜色的孪生复制人大军在街上流动。

在 “要求所有人都长一样” 这点上,我还真没见过比日本更甚的国家。

有时候看到国内的网上说洛丽塔是 “媚男”,我就觉得很搞笑。要不要请真的在做专业 “媚男” 工作的人来讲解一下,男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作为陪酒女,我们有 “标准的外观”。首先就得是无个性,温柔,温顺。洛丽塔这种带有自己主张的衣服太 “夸张”,太能看出穿着者自己的个性和执着,因而显得太具有攻击性了,他们不能接受。最好是浅色的,颜色低饱和度,布料柔软,有过多装饰也不行,得是得体,优雅又修身的连衣裙长裙。带到哪都能带得出手。

最好是长得也很 “贵”。


03 我们只是一件很贵的商品

具体到陪酒女来说,我们需要 “看起来很贵”。精心保养,染成栗色或者浅色的长发(不能是粉色、蓝色绿色这种有个性的颜色),花了很多钱化妆或者整容的脸蛋,做一次就得上万日元的精致长指甲(但是必须是成熟系的透明或者浅粉色或者水钻装饰,不能太鲜艳或者孩子气)(起码看起来像)名牌的衣服和包包……我们的存在价值,比起 “喜欢”、“看着好看”,不如说是男人为了凸显出 “你们看,我能带/养着这个一看就得花很多钱的女人,我真像个有钱的大人物” 而购买的奢侈品。

日本男人找陪酒女就像是普通社交生活的一环。很多人,他们并不是钱多到可以随便给女人花多少都无所谓的富裕阶级。即使如此,还是要找陪酒女,在我们身上花钱。

因为我们是陪酒女。我们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女孩子,即使我们可能脱去妆容和装饰,并不会比你生活中遇到的普通女孩更好看。但是我们是花钱才能买到的女人。因为我们 “贵”,因此男人才给我们花钱。听起来有些像个悖论。

找陪酒女的男人,比起追求美女或者满足色欲,很大一部分上,不如说是在追求看起来像大人物的自己。他们看起来是在追求女人,本质是在追求一种男人的幻想,他们在追求一种的 “成功男人” 的形象。为了配合他们的幻想,陪酒女就得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 “贵”。

“贵” 起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我们精心雕琢出的最像女孩子的外貌,花大价钱保养的头发和指甲,更精致更花时间的妆容,还有穿高级昂贵的内衣。

比如名牌包。店里的 No.1 桃香前辈有好几个 LV 包包,有客人送的也有自己买的。就连我也在打工后拿出其实不多的工资换了个 MCM 的小包。我看新宿街头的女孩子的衣服和包就能认出,谁是真的家境优渥的女孩,谁在做爸爸活,谁是陪酒女。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明明陪酒女吃的是短暂的青春饭,为什么还要拿赚到的钱去买名牌包呢?好好存钱不是更好吗?

我曾经也有这种天真的想法。过去我傲慢地以为这是因为这个工作压力大,朝不保夕,赚来的钱就忍不住狠狠花掉。这想法太傲慢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我们的身价。它是我们必要的工作道具,一种 “扮演陪酒女角色时” 的必要工作开支。我们的妆发,衣服,首饰,包,都不是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它们只是一张张贴在我们身上的标价签。如果你不用名牌包,你看起来就是一个 “便宜的女人”,客人们只会用便宜的价格对待你。你带着名牌包,看起来是一个很贵的商品,他们才愿意给你花大价钱。他们会觉得:我得买一个 “看着上流” 的女人,我自己看着才像一个 “(挤进)上流的人”。

我们只是一个昂贵的装饰品,就像男人手上的一枚金戒指。又或者说,往自己身上贴满了价签的我们,也只是男人们往自己身上贴的另一枚价签。区别只是陪酒女买包,是用包往自己身上贴价签;男人买女人,是用女人往自己身上贴价签。

又比如说整容。这么说你可别笑,整容对于陪酒女来说可以算是一种 “增值项目”。普通女性不想被看出整容,陪酒女则反倒需要客人看出来自己整过容。“颜面氪金 xxx 万”(氪金,大部分情况下用于游戏充值,指花了多少钱的意思),这是可以自豪地拿出来宣扬的事,因为这更能显示出自己是一个很贵的女人,初期投资巨大,于是身价自然得水涨船高,购买我的客人更显得格外财力充沛。极端来讲,陪酒女脸上动刀越夸张越卖座。我们是很贵的人工制造洋娃娃。 

当我们被购买时,最大的功能是去展示上面的价签标价。


04 是什么人在购买我们

自然,要特地用花钱购买我们来显得自己像是成功男人的,往往并不是成功男人。来找陪酒女的男人的职业五花八门,他们大多也只是普通赚点钱的社畜大叔罢了,最多做个小课长、小部长之类的,或者稍微做点小生意,管理小几十个人,仅此而已。真的有钱人是凤毛麟角。尤其是对于 Girl's bar 而言,我见过更多的是成群结队来店的,穿着便宜西装,二十多岁的职场新人社畜。 

我遇到过一组客人,是几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话虽如此,也比我年长两岁)。他们过去是高中同学,小时候一起写作业踢球打游戏,长大了之后就一起来陪酒女的店里,感觉就像是在结伴挑战 “成为男人” 的仪式。他们嘻嘻哈哈地进来,面对柜台后面一排陪酒女,谁都不太敢正眼看着我们,光是互相打趣开彼此的玩笑,用手肘戳彼此:“你先害羞了!” —— 但看着都有点害羞。他们的目光放在打探彼此 “谁先害羞” 的时间,远比放在我们身上的时间长。

我依稀记得其中一位,尤其不爱说话,在我问 “您的 T 恤上画的是高达吗” 时,才勉强接上话,和我说了两句高达 UC 还是独角兽高达之类的话题。之后他的同伴便起劲起来,怂恿他要我的 Line 联络方式,我笑嘻嘻地给了,他的同伴们便看起来比他还兴奋。至于他自己,虽然面上没有很兴奋,但我能看出来,他是很得意的。作为在场第一个拿到陪酒女的私人联络方式的人,这件事让他在他的小团体里挣足了面子,那之后喝酒的时候下巴都多抬高了几分。恐怕在他心里,自己算是脱离小男生,跻身 “男人们” 的行列了,一下子举手投足都稳重起来了。

只不过,事后我给那位喜欢高达系列的男孩子发去营业 Line ,试图和他搭话聊天时,他一句都没有回过。我也并不意外,毕竟他看起来是真的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兴趣。看他的表情,估计比起坐在店里喝加价的鸡尾酒,可能更想回家看动画。 

很难说他们到底对女人有多大的兴趣,还是只是为了 “成为男人” 才来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厉害罢了。

我们店还有不少常客大叔,有时候,社畜大叔们只是在自己工作中受了气,过得不顺遂,便来点年轻女孩喝酒抱怨,听我们说 “好厉害!” 之类的话,享受一下花钱买来的崇拜与吹捧。

当陪酒女有一个顺口溜,类似日语读音的 “ABCDE” —— “啊,真的假的!”,“不愧是您!好厉害!”,“我都不知道 ——”。以上台词,可以应付工作中百分之八十的情况,客人就会很开心。陪酒女更多的工作是听人说话,而不是自己说。说来有趣,客人点我们,花钱买我们的时间,但只想自己滔滔不绝,把我们当成是无言而无知的崇拜者。偶尔也有例外,这条街上同样不乏寂寞到花钱点我们,又把买来的陪酒女当做是自己朋友的人,但终归只是少数。 

也有一些客人,他们在红灯区这个圈子算是 “硬核” 爱好者,把逛红灯区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就和爱好钓鱼、集邮一样。他们大多比较年长,年龄比我爸爸甚至爷爷还大。这些硬核客人往往有一些有趣的 “怪癖” 。他们看不起那些来了就倒苦水,通过消费陪酒女当做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价签的客人,认为对方 “不是深于此道的人” 。

店里有一位受欢迎的客人。是的,在陪酒女的店里,也会有被喜欢的客人和被厌恶的客人之分。自然,花钱的客人就是好客人,但是这和喜欢也不太一样。

那位被我们喜欢的客人,外号是 “老师” ,因为他在中学生辅导机构当老师。“老师” 没有什么钱,过着节俭的独居生活,但他每周都会来店里,也不追求店里的任何女生,不想和我们去店外约会。“老师” 每次来店里,随便面前是哪个女孩,不管女孩有人气还是没有人气,都会给对方点一杯付费的酒,这是他的礼仪。“老师” 拒绝暧昧话题,所以我和他聊天的内容往往是哪里有便宜的拉面店(在日本社会文化里,年轻女生是不可以喜欢吃拉面的,这是一种 “男人婆” 行为),或者这条街道过去的历史和都市传说等等,谈论这些算是这份工作里最有趣的一挂了。

我当时一边打工,一边时不时在网上记录和客人们之间发生的事,唯独在写到这位时,因为他被不认识的网民嘲笑说 “装什么呀,也就是劝妓从良爱好者罢了” ,我曾经大发雷霆过。 

还有一位,性格怪得很,是个不苟言笑的老爷爷,最喜欢听陪酒女辱骂讨人厌的客人,或者说一些业内八卦,听到这些就会开心起来。当陪酒女也得会应付这种客人,有时候我们会故意投其所好,说些无伤大雅的小八卦应付一下。按照前辈们说,歌舞伎町也有这类人,他们享受的是自己与其他客人与众不同的感觉

我能理解这种心情,不过也并没有因此觉得他多可爱,说到底,他还是把我们当做异类。我感觉他看着我们,就像是在看好看的热带鱼。他和别的客人的区别是,比起消费我们为自己贴金,他更喜欢观察凝视我们,不过依然是站在安全的位置上。如果我们正好想不出足以应对的八卦和俏皮话,他就会不悦,摆脸色,拿出客人的权利立刻要求换人。反正他自己是没有损失的。我心里暗自阴暗地揣测:他年轻时估计是个文艺青年。

不过即使如此,这种男人在我看来,依然算得上是放弃了什么的那一小部分男人。数量之少,在我的打工生涯里,只接待过这两位。而绝大多数客人,或者说我见到的绝大多数男人,都还没有放弃那么多。或许正是因此,他们才总是显得很焦躁不安吧。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放弃 “成为成功男人”,没有放弃踩在我们这些陪酒女的头上,时刻带着自认为社会地位优越于我们的 “矜持”。这种矜持经常让我感到好笑。我总觉得他们就好像身处一个焦虑的现代社会斗兽场,必须无时无刻不证明自己更优越。于是他们带着战斗似的气势和计较,来到店里,企图和我们周旋,一方面看不起我们,一方面又给我们花钱。

比起说客人们是因好色来店里,在我看来,倒不如说他们是因为虚荣而来。男人总说女人虚荣,好像这是女性独有的特质,可男人的虚荣心也很大,有时候就像庞大又摇摇欲坠的无底洞,只是包装成了世俗下成功人士的外表。看着他们那么拼命地想变成所谓 “成功男士” 的样子,我也会有一秒钟觉得,大家都挺可怜的。

就好像如果可以自由选择,那个穿着宅 T 的男生或许也没有那么想成为成功男人,反而更想安心待在家里看动画,但这就会让他成为日本社会里最不受欢迎的死宅。

虽然这种同情心最多持续一秒,毕竟伺候他们的自尊心可不是个轻松活,要说谁可怜,显然还是我们更可怜一些。

 

05 购买,被购买,无尽循环

反过来说,陪酒女也会以同样的眼光衡量客人。大家都在互相打量,互相衡量彼此在这个社会中的价值。如果有人要把这个社会要变成斗兽场,那么所有人都会身处于厮杀中,没有一个人能幸免。

看到客人时,我也会率先注意他们的包。偶尔会有拿着名牌包的男人来店里,我看到包的牌子,就能大概猜到,这是一个真的公司社长又或者富二代,还是在这条街上做皮肉生意赚钱的 “前任小混混”,或者是一个抠门得要死的歌舞伎町老油条骗子。为了避免得罪人,我就说一个最浅显的经验,就是拿 Gucci 的男人比拿 LV 的男人更容易吐出钱。 

其他前辈比我经验更长,有认得手表和皮鞋的,不过我就没那么厉害了,不太认得出这些。

是不是一下子觉得陪酒女没有那么可怜了,觉得陪酒女很势利眼吗?不好意思,当客人的可没有这么想的资格。从世界上的第一个将人作为商品买卖的时刻开始 —— 哪怕买卖的只是人很肤浅的一小段期间限定的情感,一个微笑与一段温柔的话语,一个被凝视的眼神 —— 无情的绞肉机就会把这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推往这个天平上面。无尽的衡量,价签,评判价值,买卖,榨取。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这赤裸的评判下守住他的尊严。

剩下的只有:你是成功男人,你是失败男人;你是成功女人,你是失败女人;你是购买者支配者,你是被消费的一个符号一个价签;你是谁?我是谁?在这样一个世界上,还会有人记得你真正的名字吗?

这是只局限于歌舞伎町内的事吗?我想倒也不是。

 

06 后记

当过陪酒女之后,我开始对很多事变得格外神经过敏。我爱歌舞伎町,这是我重要的栖身之所,同时我也恨它。我也开始憎恨麦当劳的免费微笑项目,每每看到就觉得刺眼。我恨路上看到的玩偶扮演表演,恨电视电影娱乐业里虚假的表演,恨网络主播打赏和观看网络主播的人,恨自己一走进商店就会得到营业员的微笑。我憎恨起一切直接将人与金钱关联起来的生意。

同时,我开始打心底无法相信他人。当我走在街上,我会给看到的每个人自动开始清算估价。谁的微笑值多少钱,谁的一次约会一个吻值多少钱。这不局限于一眼看去便是同行的人,普通人与素人,普通女人与普通男人,在我眼中也会自动换算 “价值”。人们走在路上,我就能看到他们的价签。于是,我眼中看到的是许多价签在路上走,在路上牵手拥抱,好像互相交换话语的不是人,而是钞票。

陪酒女生涯里最痛苦的事,不是被客人轻蔑或者辱骂,而是我从此看到的世界都变了样。我至今依然不知道,我看到的那些是精神异常导致的幻觉呢,还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但在我短暂地辞去了身为陪酒女的工作后,这个现象最严重的时候也过去了。

而促使我辞职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是店里的一位前辈告诉我,她喜欢上了自己的一个客人,想要和对方结婚。

是的,在这样一个消费与被消费的循环里,陪酒女爱上消费自己的人,这居然也是会真实发生的。我很难对你清楚地描述出来,这是一个在我看来多令人痛苦的消息。

但我为什么却一直无法真正地离开这里呢?在接下来的故事里,我想讲述身为陪酒女的我,以及我所认识的其他陪酒女们,我们每个具体的人所要面对的苦恼和困境。

毕竟现在我所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开头罢了。

未 完 待 续

点击这里 公开留言,也可以点击下方👇发私信,还可以来微博@别的女孩,以及给我们写信:biedegirls@yishiyise.com

 *本文出于作者意愿匿名发布

//编辑:Rice

//设计:冬甩、板砖兮

//排版:Leney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BIE别的女孩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的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第一次去做妇科检查,但妈妈要我别做

跟她们学抽象

身处异乡的伊朗女孩,正在守望故乡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