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進想去的原地
離家出發,總想找些與「家」不同的地方去。也許是待久了,生活變得日常,就想找點新鮮來,去些陌生地方激活一下。
決定旅途的終點,就好像拷問自己,究竟想這趟得到甚麼。曾經橫垮歐洲大陸百多天,也會遇到很多啟發。
揀選某地某區,最容易的是用景點出發。甚麼悠久的古堡、世界遺產,總是向你招手,叫你嚐嚐它的歷史感。
就如去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整個地區都屬於世界遺產。走在河道旁,高橋上,望着小屋,迎來海風,也來訴說往昔的經貿片段。
這可真是打咭的好地方,很多景點都是這樣,就如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人人都如此打咭,以為把歷史新奇,都能用相機帶走。
見過了,就沒再有想看這些的慾望。也許會去的,但要說是最想去,就似是欠了些東西。當你到過很多景點,地區,就發現所謂的景區特色,是很人為所造。
不是說由旅遊打造就不好,這些景點一定跟當地過去有關。遺址/迹就似是露天開放的博物館,訴說着往昔的故事。
每每看完後,感受一輪後,不要說那歷史還會否留在腦海,感覺自己就是「到此一遊」,但到完跟自己有甚麼連結,連自己也不知道。
選另一方向的,就是要選擇跟自己文化不同的地方。在遊東歐時,會到伊斯蘭清真封;待在西歐,就是往教/座堂去,這都跟信仰有關,正如在香港或到廟祠去。
這些信仰地方,會讓你感到除了日常外,還有些地方屬於神明的,就是在當下有另一層的世界,在建築物內好好與神明連結,超脫一下。
宗教的莊嚴,認真,確實令你感受到一份平靜,也許是跟神明接觸後,得到的見面禮,好讓踏出場所後繼續生活。
慢慢,會發現其實甚麼宗教,都有類似的同通點。甚麼教條、儀式、信仰,往往換了名字,換了系統,給小小俗世生活的人,一點解脫,一點盼望。
這不過是想逃離現實,想真的去那種信仰境界,實質是甚麼體驗,嚮往的是甚麼,又好像解說不到。彷彿都是幻覺。
這也跟感受不同文化的地點是相似的。不同地方吃吃東西,感受飲食文化;看某村某族的生活,感受鄉土文化(尤以舊區/小村為重),或許就是感受文化衝擊。
要是最想揀選去的地方,也許都是以上所有,但持續感受得到的地方。嗯,去不一樣的地方,倒不如用不一樣的眼光回看原地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