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代的“北方主义”

Noth Teke
·
·
IPFS
“做题家”、围绕丁真或是谷爱凌的争议、中国北方经济的衰退、中国部分年轻人对左派的乌托邦式幻想,以及最重要的一点,现在很多年轻一定会不满于现行的资源分配,无论是在地域还是阶级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在中国控制下的互联网里就遇到了这些“忠诚的反对派”,他们的意识形态来源于农业被工业建构后的旧世代记忆,而他们的意识形态传播则有点像“农村包围城市”。这就是北方主义,我想聊的东西。

这一段我不知道从何开始,因为这个讨论本身就是充满了争议的。首先我要解释一下“北方主义”这个词为何要被创建,之后我要说北方主义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怎么流行的,以及它对政权稳定的损害。

我简单的在谷歌学术上翻了一下,鲜见“北方主义”之前的用法,因此我需要在这里给“北方主义”下一个定论。北方主义很明显的,是带有中国近现代北方工业和农业价值观的一种意识形态,由于我能力不足且不爱看书,它的定义绝对能被扩展或是细化。但我的总结是:

道德趋于儒家传统的同时又对集群式工业以及其附属文化具有崇拜;生产和发展至上的同时希望以简单直接的方式解决生产与发展的伴生问题;北方主义者绝对不乏专业人才且他们崇拜专业人才,但有明显的重理轻文趋势,因此对于社会科学的了解倾向于教条化;北方主义崇尚集体,在个人权利部分则颇具“拿来主义”。

这些总结可能一句话都不对,但是至少说出来了。

北方主义的兴起和当代和近三十年的历史有直接关系。曾经有学者以“治水社会”和“东方专制主义”来形容中国历史上的专制,简单概括即农业国家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解决干旱;我觉得这是东方学上一种比较僵硬的错误,中国的国家形成和治水有关,但是这种选择是历史必然,东方学以特殊观点看中国确实无可争议,但类似比较政治学里以西方为中心则是一直面临争议,后来有中国自由派学者和思潮的错误解读可以说是错上加错。秦晖认为专制不仅仅来源于治水,而某不愿透露姓名的自由派(2002年的话,注意语境)则强调南北的不同是来自于“北方人的左”,且此君列举了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新历”和“旧历”说、以及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时中国北方的“口号宣传”以及对于因为南北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导致的中国分裂发表了担忧。我必然不会同意这种说法,毕竟中共建政后的左派运动都是全国性的,且提到孙中山之新历旧历之说的同时大肆忽略当时历史背景,实属可惜。但是这些讨论基本上可以确定一个问题,北方主义的思想根源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和现代的工业和工人文化。

之前我的讨论把它总结为“中国特色保守主义”,但实际上保守主义更多的倾向于对儒家文化的发扬,而在这个北方主义的意识形态里。“马列”、“左派”是皮肉,骨才是儒家的保守主义。中国式的道德支撑着中国前三十年到四十年的意识形态,而由于改开后对传统文化的再提倡则是对之前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及的彻底否定儒学道德的一些让步,再比如,中国的女权主义兴起时,其反对者却拿不出太成体系的话术,仍然只能围绕着“女性的放荡”或者是以他国的女性为例进行比较,这意味着儒学道德不能被直接提及而他们又不能脱离这个藩篱。

这一段我将讨论“北方主义”和现在政权中枢的意识形态的差距在哪里。简而述之,北方主义是对于现实社会的一种乌托邦式幻想;这来自于当代南北发展的差距乃至不平衡,以及当局对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强调。南方的发展是现实存在的、摸得着的,高增速和大量乍富者的产生,吸引更多欲富者离开家乡,而北方的发展不能离开北京,北京成为了资源的巨婴,多个区域的发展实际上变成了首都的独角戏,而尤其当代,宏观上的资源分配没有照顾到华北、东北这两个地方。因而导致了实际上中东部地区的北方省份发展的福利在随着北京开始调控后而逐渐暴露出来,新一代年轻人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似乎只剩下了政权建立前几十年的那些,而结合中共对于近现代历史的强调,整个东北华北地区则在这种环境下更富悲剧内核。“长子”、“药都”、“饥荒下的耕地”、“逃难的灾民”和“下岗职工”,这些常常和“富人”、“上升空间”、“东南沿海”、“底层”或“输送资源”等等词汇一同构成一个“大时代下的悲哀个人”。但对于北方主义来说,后面的词造成了对前者的不可逆转伤害,而对于执政者来说,后者是他们需要管控的,而不是需要消灭的。因此二者存在重合部分,但在更深度的话题里存在冲突。比如,中共不能保证让所有人都得到体制内的工作,也不能保证劳动法的100%实施,因为国家的收入和国家实力的竞争远重要于前者。但北方主义看似和十多年前的自由派有相似的诉求,但自由派和北方主义者的方向是相反的。自由派希望国家管控的时代不要再来,而北方主义则是更希望“国家在某些地方松下来,而在某些层面紧上去”,因此这个可以理论上提供超大规模管治的政权被披上了暂时的合法性,而这种暂时的合法性则视乎于管制的实际效果。

纵观上一段,也许我们发现了这种观点有点像民粹主义,我对这个观点暂时持中立态度,因为民粹主义的民粹领袖在中国这里似乎鲜有可以领到运动的活人,同时,拥有相当大管制范围的政府看似掐断这种思潮也是理所当然。因此,这种观点的传播往往是介于合法与不合法中,很多人类学者和社会科学研究者都讨论过“审核下中国人传播信息的方式”,任何符合审查机制的词语都可以被用来解读北方主义的信息,这也符合审核下大部分灰色观点的传播。但不可避免的是,在这种“绕过审核”的实践下,不同的观点有时候会存在一些合流。

同时,这种观点在中国地区上的传播则带有一些“农村包围城市”与“工农革命”的观点,如果北方主义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发展和工人权利,那么它的传播对象却是地级市或县城里的年轻人,很多自嘲的词语如“小镇做题家”都是这种北方主义的一种在地化表达,在这种语境下你会发现“保护工人权利的是做题家”。

(未完待续,后面还想写“年龄分布”、“资本会反击吗?”以及“和传统工业党的关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