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年的《甄嬛》马拉松:宫斗剧如何在台湾的文化政治中生根发芽

歪脑
·
·
IPFS
近年在台湾,除却年夜饭、发红包、走春(台湾为主的新年习俗,新年期间探亲访友、或是参拜外游的习俗),还出现一个另类的新年庆祝方式——即与网友们同时收看网路直播间的“甄嬛马拉松”,在里面吐槽狂欢。

原文刊载于歪脑

文|许佳琦
原文发布时间|01/10/2025

“朕是雍正帝,但绝不会让你成为年羹尧”——此言出自一个名为“朕.doc”的文档,其所有人是因涉嫌图利等多项罪名遭起诉的台湾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这个“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文件是检方在柯文哲硬碟中搜查时发现的,随即便有台湾网民使用《后宫甄嬛传》的剧情留言戏谑:“现在算演到皇上驾崩的桥段了吗?”

农历新年即将到来,柯文哲的这段豪言无疑会为台湾新年的“甄嬛马拉松”增加一个新的谈资。近年在台湾,除却年夜饭、发红包、走春(台湾为主的新年习俗,新年期间探亲访友、或是参拜外游的习俗),还出现一个另类的新年庆祝方式——即与网友们同时收看网路直播间的“甄嬛马拉松”,在里面吐槽狂欢。

自2022年农历新年开始,台湾“八大电视台”在Youtube直播间,24小时不中断连续播放中国宫斗剧《后宫甄嬛传》,收看人数年年破新高。从当年的1万人在线,到2024年已有6万人同时在线,就是为了收看其中的经典桥段“皇上驾崩”。

尽管此剧在中国颇受欢迎,亦有不少迷因,但《后宫甄嬛传》在台湾从文化到政治,却也衍生许多在地影响。不只许多粉丝对名言金句朗朗上口,更有许多全新的台湾本地迷因出现、甚至在2024年抗议国会修法的青鸟运动中,亦有人手持祺贵人的改编台词:“臣妾要告发,黄国昌与傅崐萁私通”立牌与贴纸,上街抗议。

这出2011年就已经上映的中国戏剧,为何在台湾仍然深受喜爱?这样共时的新年活动有怎样的意义?本篇报导中,歪脑记者分别采访了流行文化学者、以及多位粉丝,聊聊这出戏剧带给台湾的影响。

宫斗剧在台湾:跳脱男性视角历史的当代阐述

尽管这部戏上映已十余年,在许多网路上,至今仍能找到许多以《后宫甄嬛传》为题的警世金句、角色分析,甚至二次创作的内容。

30岁的Daisy,是一位极重度的宫斗剧粉丝,她亦关注了今年1月11日刚在澳门举办的“甄嬛爱不停──甄嬛传小主节晚会”,并分享其中四名男性角色“果郡王”、“温太医”、“三阿哥”、“苏培胜”演员在晚会上演唱《迷魂记》的片段给记者。

“我从小爱跟家人看电视,我喜欢看古装,不只宫廷剧,也看金庸。像是《天龙八部》,林志颖版本、《神雕侠侣》刘亦菲版本,陈妍希版本都有。以前还有《小鱼儿与花无缺》,总之就是喜欢看古装。”Daisy如数家珍的列举作品,这些戏剧也和许多90后的台湾人成长经验紧紧相扣:

“2011年我在外地念高中,租屋处电视只有少少几台可以远,我就一直看《甄嬛》重播,高三考生也没什么玩乐,电视是唯一便宜的娱乐来源。我自己住也有点害怕,就会开着看,对我来说是个重要陪伴。”

在台湾上映过的古装剧,也经历过几个阶段的演变。最早在70-80年代,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为首的几家电视公司便已改编一系列金庸小说成电视剧,包括天龙八部 (1982)、《倚天屠龙记》(1986年)等,其后亦经历了不同电视台多次翻拍。不过当时台湾方面,由于版权问题,许多并未正式播放过,仅流通盗版录影带、多年后DVD零售版本才正式上市。

1990-2000年初,则开始出现由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制播,主要以朝代不同皇帝为划分的历史正剧,其中最着名为《雍正王朝》(1999)、《康熙王朝》(2001)、《乾隆王朝》(2003)三部曲。但仍然较偏大写的历史男性视角。

中国网路论坛在千禧年后逐渐成熟,更多宫斗、仙侠、穿越、耽美网文出现,宫斗剧成为新的改编IP来源,电视剧进入全盛期,比如《后宫甄嬛传》(2011)、同年播放的穿越剧《步步惊心》、《芈月传》(2015)、《如懿传》(2018)、《延禧攻略》(2018年)等。

直到2019年,中国当局藉《北京日报》点名批评宫斗,才逐渐退烧。然而这类型作品的生命力,往往不会因一纸禁令而被完全扑灭,其影响更在90后不少台湾年轻人的心中也扮演重要的陪伴角色。

“《步步惊心》我也看过。当时体育课大家都不认真跑步,全在聊剧情。”Daisy说。后来她陆续追看《如懿传》、《延禧攻略》,但都让她觉得过于“恋爱脑”,或是“出戏”,“看《如懿传》时我常在想,乾隆讲话不知道在大声什么,行为举止也不像帝王该做的事;《延禧攻略》也更像是无脑爽剧,是我念书、煮饭、摺衣服,需要一个背景人声会开着陪伴。”

“我最喜欢的还是《甄嬛》,它厉害的是剧情逻辑跟设定都很缜密,每次重看都会发现以前没有的细节。”比如华妃哥哥年羹尧屡建战功,皇帝担忧年氏一族壮大,赐华妃“欢宜香”,使她迟迟无法怀孕。不知情的华妃只能不断忌妒其她怀孕的妃子,却不知自己也遭皇上伤害。

“这个伏笔,其实很前面就有提到。必须重看才会发现,谁讲话的时候有偷偷cue谁。”Daisy说。

正如霸道的华妃也有痴情的一面、无邪的甄嬛也逐渐长出心机、自卑的安陵容更是因为种种心结走上自毁之路。

“里面的互动,也是我出社会工作后回去想,人情世故描写真的很到位。她们虽然都是嫔妃,但每个角色都是很立体的,性格养成也跟原本家庭有关。”

有专家认为,宫斗剧作为一个新兴文类,原因也在于跳脱了原本历史正剧的家国情节与男性视角,加入多元的当代观点。

阳明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副教授戴瑜慧说,“在早期的历史正剧里面,家国情结都是很重的,甄嬛传这种文类,不是正史,而是网路小说改编。它的流行变化,反映的也是当代中国的资本主义时代生活方式。”

“我们的生活,24小时扣掉睡觉、吃饭,其他心力几乎都花在职场,烦恼也大都和职场有关,怎样斗争、怎样升迁。在这种情况下,宫斗剧好像成为一个可以学习的文本。就像现在流行的心理自助书籍一样,似乎成为,看这些东西可以避开陷阱、看出人心操弄,怎么样才能够像是女主角一样,面对凶险环境,跳开陷阱,长出智慧,甚至出现一些对抗的勇气。”

宫斗剧比起恋爱剧,有更多尔虞我诈、大快人心的场面。许多受访者也提到,《后宫甄嬛传》后半段最大的看点,就是主角甄嬛最初对皇帝一片痴心,然而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死去的纯元皇后的替代品、出家修行、又遭遇果郡王意外,最终下定决心回宫复仇。

戴瑜慧认为:“很多人看的是,女主角在这种凶险的环境怎么能活下来、还成为赢家。当然我们现实生活未必能这样复仇,但戏剧多少可以帮你圆梦。”

男同志社群:雌竞的争奇斗妍、女性情谊的可贵

除了女性观众作为目标群体外,宫斗剧作为文类,还吸引了一群潜在的男同志群体。32岁的宏宏、33岁的峻豪,都是《甄嬛传》的大粉丝。

宏宏说,自己最喜欢甄嬛的地方,是剧中“熹妃回宫”桥段。

“她(甄嬛)原本到凌云峰是‘我什么都不要管了’、‘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放弃的状态,但是发生一些事后,她竟然变成复仇至上。要跟皇上复合、利用这个机会回宫,去害人、去复仇,我很喜欢这种女性复仇的感觉。铺陈大概三五集,回宫后,我超爱那个大阵仗,各种马车,举旗子。”

他想起除此之外的大阵仗,还有去年变装皇后妮妃雅在《鲁保罗变装秀》(RuPaul's Drag Race),穿着大衣飞出来许多珍珠奶茶的粉圆气球,“就很像甄嬛的名场面,她故意在袍子里面藏一堆蝴蝶,等皇上来就放出来。有网友说这应该是致敬甄嬛传。”

峻豪也同样提到女性复仇的意义。

“对我来说甄嬛的看点,是人对爱情失望,最后去复仇,像很久以前韩剧《妻子的诱惑》,主旨就是复仇。这种洒狗血的剧情,会越看越爽。我得到皇上的爱,皇上不爱我,遭遇了背叛,我就回去大杀四方。”

他补充,“很多男同志也喜欢《康熙来了》,明明有这么多集,但我们知道哪一集小S讲了什么。这些台词,像是你喜欢某个歌手,听很多次你自己就会唱,最后变成你的一部分。”

“其次我觉得,男同志大部分都爱阴性的力量。我很喜欢Britney Spears,她曾经很红,又因为情伤、跌落神坛,又再次红爆全球,蔡依林也是同样剧情,情伤、合约纠纷又暴红,一次一次,这是男同志很喜欢的故事。甄嬛也得宠、失宠、离宫、回宫、大杀四方,就是我们的完美剧本。像是在说,我们今天很落魄,但没有关系,以后会很完美的呈现给别人看。”

宏宏提到,就像是自己也爱《康熙来了》,里面时常主持人会毒舌评论来宾,但是又会不时出现友好的互助情谊。

“里面华妃、熹妃、谁害谁、谁害回去,这些都让我觉得好像是,我刚刚想到一个词,虽然不太好,但像是在看‘雌竞’。我很爱《鲁保罗》,其中一季也是大家彼此勾心斗角,但你同时也看到‘姊妹情谊’。在清宫里,姊妹情谊是不分贵贱的,不是小主们自己帮来帮去,还包括主仆之间的信赖,女生之间的帮忙,还有看她们话家常,聊一些点心、香阿,时间就过去了。我很喜欢那样的时刻。”

甄嬛直播经济:怀旧感、社群连结、cult文化

事实上,这股线上怀旧直播热潮可以从更久以前便窥见一斑。2015年,台湾动画代理公司“木棉花”将日本动画《中华一番!》全剧全52集,在youtube直播间进行轮播,当时引发“小当家之乱”,许多人在直播间同时收看该部作品,并大量留言,衍生出一系列讨论。

《甄嬛传》直播马拉松人数越来越多,也会衍生出更多的迷因。比如每年都会有人整理新的直播“注释”。皇帝因为身材被称“胖橘”、“安心哑”指安陵容后来被毒哑、“端传媒”与“镜周刊”分别指端妃与敬妃四处打探消息等,每年都有人整理更新。

Daisy解释每年看到的内容,都会有所改变:“每个人物都会有自己的绰号,戏里很多女生都喜欢果郡王,以前她们叫‘果粉’,去年就多一个名字是‘克拉’,因为韩国男团seventeen的粉丝也叫做‘克拉’,果郡王是十七阿哥。”

“还有‘大清巨人’是三阿哥,是因为他妈妈齐妃常常不知道跟皇上说什么,只好说三阿哥又长高了,每次都长高、不断长高,大家就叫他‘大清巨人’。”

播放甄嬛传的Youtube频道,来自八大电视台的“GTV DRAMA 八大剧乐部”,其大环境背景来自疫情后的网路生态。

2020年左右因为疫情关系,Youtube开始处理直播,会鼓励标有#stayhome的tag。

2021年,电视台用台湾偶像剧‘终极系列’开始测试马拉松,一方面是有很多集数、一方面是做技术上的测试。2022年过年推出《甄嬛传》。结果效果很好,第二年很成长240%,第三年60%。第一年直播只有九天,第二年十三天、第三年也是十三天。

除此之外,直播中有五千人连署要求跳过“甘露寺”剧情,当时社群编辑也出来回应,更让观众感受到与网路直播互动的愉悦。

峻豪也是跟上这波直播的观众之一。追了好几次的直播间,他认为,这类似于《洛基恐怖秀》等cult片的文化共享:

“你知道电影有个文类是cult片对吧?就是一定要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大家聚在一起看某出戏,大家有时间就上来,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已经看过、对剧情都很熟悉的人。在这里,剧情是次要的,主要是在看聊天室、嘴炮,讲一些有的没的。比如皇上看到玉娆的表情,大家就会说‘胖橘又想色色’、然后皇上生气摔杯子,大家就刷一排‘古物减一’,懂的人就知道你是这个意思,但没有人会在上面认真解释剧情。”

“热门桥段像是‘熹妃回宫’、‘滴血认亲’、‘皇上驾崩’、这几段流量人数都会直线飙升, 网友还会集气,目标这次要破多少万人,情绪很亢奋,甚至有人‘斗内’(donate,捐赠)。”

也有旅行社员工给电视台斗内,因为聊天室SC会有颜色标示,等同在直播间替自己做了广告。其他也有网友觉得小编过年还要工作很辛苦、这笔钱给小编买咖啡等等。

直男也看甄嬛?宫斗剧的另类视角

《甄嬛传》爆红后,也溢出圈外,台湾的百万级Youtuber啾啾鞋也从去年开始制作“直男看甄嬛”系列,加上自己观看的reaction。

在他的分析影片,常常用男性当兵的比喻,来描写甄嬛等人入宫的情景。比如同时进宫的妃子们是“同期入伍”、被其他嫔妃霸凌要打“1985”军队谘询专线,目前11支影片,单篇点阅率都超过20万次。

尽管所谓的“直男”向来被预设对宫斗剧关注度低,但《甄嬛传》仍吸引了部分粉丝。一名男性受访者“桥下居民”说,自己从不看宫斗剧,类似戏剧以往都是妈妈、姊姊在沉迷,但因为这些迷因实在太好笑,“我花了一个礼拜把整套看完,周末一口气看十几集。后来出差,车子上还一边放解析影片。真的是‘一部甄嬛养活所有的up主。’”

他认为,这部戏剧里的角色大多都具有人物深度,加上许多伏笔,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

而关于过往不看中国宫斗戏剧的原因,除了兴趣以外,也包含政治因素。“我自己没有到很排斥中国的文化输出,但我也不会照单全收,像是这几年一些选秀节目,有些假唱内定、还有些会改歌词,那种我就完全不想看。但是早期的、像是甄嬛那个时期,制作方都还不会想要偷渡意识形态在里面,那种作品我就觉得还好。其实后来我还进一步看别的宫斗剧,像是《芈月传》跟《如懿传》,但运镜有点太现实,没有让我感觉很像历史剧。”

至于今年,则因为台湾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贪污弊案爆发,起诉书更发现柯文哲行动硬碟的文件中,有包括“朕是雍正帝”、“不会让你成为年羹尧”等内容的档案,“柯文哲还说自己是雍正、今年的直播播到年羹尧,一定也会有人留言一堆写蔡璧如之类的吧。”

这几年随着两岸情势严峻,峻豪提到,“从反送中开始,到军机绕台,前两天还有军舰,大家对政治的讨论都是敏感度提升的证据。”

他总结:“我们是一个岛国,本来就会看日剧、美剧、追kpop,但我们还是台湾人,当然文化交流跟政治我会觉得有点远,但中国后来自己也禁止宫斗剧了。毕竟我们知道执政者是中国共产党,两岸毕竟会经历很多文化交流,不可能不碰到这些,但我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也很少人有这个身分认同,觉得自己是中国人。”

“前阵子有个迷因,在笑男生到了四十岁后就会自动解锁政治跟历史双学位,刚好甄嬛就是个男同志爱看的戏。对于政治,我们就是会认真解释,这件事情发生了什么,可是每次讲到一半,人家就不想听,但我们上街的时候,只要说臣妾要告发黄国昌,大家就很快可以理解状况。”

尽管是十多年前的中国古装剧,但《后宫甄嬛传》作为文本已更加本地化,不只是影视娱乐,在家庭、职场、政治等各个场域都成为隐喻的载体。


歪脑网站
歪脑Instagram
歪脑Youtube
歪脑Fac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歪脑歪脑是为讲中文的年轻一代度身定制的新闻杂志。歪脑以鼓励独立思考为本,力图为观众读者提供另一种看世界的眼光。歪脑欢迎坦诚的对话,希望建立起一个多元、真诚、安全的线上社区,碰撞出无边界的知识江湖。 www.wainao.me
  • Author
  • More

政治抑郁者的自白(上):不安与愤怒| 歪脑×低音

德国大选在即:极右抬头、经济低迷 年轻人怎么看?

广州服装工人的变化与流动:在城中村改造与电商巨头夹击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