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自由职业初级入门指南

林安
·
·
IPFS
如果你具备了做自由职业的一些基本特质,也别着急裸辞,为了以防万一,可以一边上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准备工作和正式自由之前的测试,用来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自由职业。

大家好,我是都市青年观察者林安。

昨天受“好好梦”的品牌创始人斯斯邀请,在她的职场社群做了一场以“自由职业”为主题的线上分享。

趁此机会,我也把自己自由职业和采访“不上班族”以来积累的所有“干货”都梳理了一遍。

“我适合做自由职业吗?”

“如何成为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以后,如何长久地发展?”

这是很多读者关心的话题。

这次分享,我结合我本人和过去采访过的接近50名“自由职业者”们的实际经验,整理了一份“自由职业初级入门指南”。以下是新出炉的分享稿整理。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以后,经常有人跟我说“我也想做自由职业,有什么建议吗?”。我的建议往往是:询问“怎么做”之前,先判断下自己是否适合。

目前为止,我采访了快50名自由职业者了,接触过的自由职业者人数也已经破百。

我发现能自由的人身上还是有挺多共性的。下面分别说几个“特别适合做自由职业”和“特别不适合做自由职业”的点,大家可以自己对号入座,判断自己是否适合。 

特别适合:

 1.“多面手”:自身能力比较综合,不甘心在公司被局限在某一类职能里,总想尽可能多的发挥自己的价值,恨不得把整个部门的事情都给承包了。

2.“好管闲事”:老想插手别的部门的事情。一旦看到别的部门哪块工作做得不够好,而自己又刚好有能力做得更好,但碍于岗位所限,不能插手,就变得心急如焚。

3.“喜欢独行”:不喜欢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过于频繁的职场社交,喜欢一个人闷头做事且效率更高。

特别不适合:

1.不自律:哪怕是工作上的事情,都喜欢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制定了一堆计划,却从来没有执行过。

2.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当团队里那个定方针、做规划,承担责任的人,遇到责任能推就推,出了问题永远希望有人帮自己顶着。

3.抗压能力差: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容易情绪崩溃,接受不了高强度的加班或者从来没有加班过。

日剧《重版出来》

看完以后,你中了多少枪?

如果你现在在不适合的列表里,也不要灰心,适合和不适合都是可逆的,只要愿意花时间精力去练习锻炼,现在“特别不适合”自由职业的人,有一天也可能变成“特别适合”的人——只要你对自己下得了狠心。 

自由职业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和测试?

如果你具备了做自由职业的一些基本特质,也别着急裸辞,为了以防万一,可以一边上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准备工作和正式自由之前的测试,用来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自由职业。

准备

1.确定你即将自由的职业方向,和这个方向的自由职业者聊一聊,看看他们的生存现状是怎样的。

我在决定做自由职业之前,用了半年时间一边上班一边寻找自由职业的方向。最开始因为方向很模糊,我才开始找身边不上班的朋友咨询,了解不上班的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又是靠什么养活自己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渐渐明确了自己将来要做的事情,也从这些不上班的朋友身上吸收了很多有用的建议。

“不上班的”采访对象们(“一条”制作)

2.提前至少半年时间,有意识地扩展和积累你即将自由方向的客户资源和人脉。

顺利走上自由职业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上班的时候就已经在即将自由的方向上,积累了足够多的客户和人脉,这些资源已经可以转化成收入养活自己。

另一类是有自由职业的技能,但是在技能领域还没有足够的人脉圈,这种就需要提前为将来的自由职业铺路。

举个例子:我最近采访了一个大学毕业后,就创业开花艺工作室的妹子。

她从小喜欢花,大三起就在朋友圈发自己的花艺作品,最忙的时候做3-4份兼职,并且会在节假日通过卖花去认识一些客户,或者参加一些艺术、摄影、时尚领域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与“美”相关,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很多都可能是喜欢花的潜在客户。

3年后的今天,她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花艺品牌,并且有比较稳定的客户群。现在,她最稳定的客户,就是大学时在上海时装周走秀认识的。(下一支采访视频我会拍她,感兴趣的话可以期待一下)

3.开始存钱,存够你将来哪怕一分钱不赚,也能生存下去半年的自由基金。 

存款的多少直接决定你在自由职业最不稳定的状态下,可以坚持多久。

大部分人刚开始做自由职业时,都会面临收入骤减的问题,这时候如果你的存款不够支撑你生存半年以上,你可能会为了赚钱去做很多杂事和不喜欢的事,导致你既不能专注在你的自由职业领域里,也享受不到自由职业的乐趣。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很容易坚持不下去,重新回去上班。

4.提前在朋友圈和社交网站上塑造个人品牌,告诉大家你的技能点和即将自由的方向。

 其实塑造“个人品牌”这块,斯斯比我更擅长,她之前有一篇文章专门讲这个,我觉得写得很好,下周我会分享在公众号里。

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没有企业为自己背书了,就更需要树立“个人品牌”,在社交网络上不断展示自己的作品、理念和个性,让别人一提到某件事情时,就第一个想到你。

自由职业以后,我就新开了一个微信号,专门用来做社群,也会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由职业相关的事情,po自己的文字/摄影作品。

新开的微信账号

后来很多人一提到自由职业,首先就会想到我,朋友的朋友想找撰稿人和摄影师的时候,也会主动推荐给我。这些都是“个人品牌”发挥了作用。

做完以上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正式自由职业前的测试了。

测试

1.收入测试:先拿自由方向当副业发展,测试你的自由方向一个月能带来多少收入

建议副业收入至少要超过工资的三分之一,再考虑自由职业。当然副业收入越高越好,这样自由职业的初期会相对轻松很多。

这一点是我的切身体会,我之前上班时的收入还不错,所以对副业收入也没太高要求,一个月能靠做副业赚个几千,就着急着想自由职业了。

但是当自由职业的前几个月收入骤减时,我就着急得开始四处找事情做。

那时候只要是能带来收入的事情,我都尝试了一遍,但其实很多事情,既耽误正事,又耗费精力,关键还赚不到什么钱。

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候并不缺钱,我只是不喜欢“收入骤减”的感觉,它让我怀疑自己能否在自由职业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2.自律测试:给自己设定一项短期计划,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在固定时间做一件事情,看自己能否坚持下来

之前有一个读者给我投稿,说自己决定自由职业之前,给自己定了一个自学钢琴的目标,验证自己的自律能力。她要求自己每天下班后必须练习2小时的钢琴。

刚开始不自律,她就只用几百块钱的手卷钢琴练手,她对自己说,如果能坚持2个月天天弹,就给自己买电钢琴。

后来她真的坚持用手卷钢琴练习了2个月,按照承诺给自己买了一台电钢琴。现在她也已经辞职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3.个人品牌测试:验证前段时间在社交网络上个人品牌的塑造,能产生多大的曝光和转化

我在自由职业之前,就在网上先发布了几篇不上班系列的采访,发现曝光量还挺高的,很多篇都能上豆瓣推荐,第一篇浏览量就有几十万。

第一篇文章在豆瓣的曝光数据

并且随着持续曝光,开始慢慢有广告主、出版社、媒体等各种资源主动来找我谈合作,这给了我很大的自信,也坚定了我做自由职业的决心。

自由职业之后,如何长久地发展? 

如果前面几步的测试你都通过了,并且还对自由职业感兴趣,那么接下来,我就以自身经历和采访对象的经历,来跟你们说说: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后,怎样长久地发展下去?

1.改变上班族心态,克服经济收入上的焦虑

首先,一定要在一开始就做好心理建设,转变上班族的心态。不上班意味着没有人每个月给你发工资,你需要自己去寻找客户、寻找收入来源。

大部分人自由了一个月就会开始慌:以前每个月都有工资进账,银行卡里存款一直上升,不上班以后的前几个月,这条上升曲线一定会变得平缓甚至下滑,这时候难免焦虑。

这种焦虑如果利用得好,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让你更积极努力地去制定目标、干劲十足地工作。但如果焦虑过盛,把自己都给淹没了,就会起反作用。

我自己克服焦虑的方式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财务上的短中长期增长目标,比如前三个月赚到维持基本生活开销的钱就够了,后三个月争取赶上上班工资,半年后开始超过上班工资。

然后按照目标去一步步推进每个月要做的事情,焦虑了就去做事情,不给自己焦虑的时间。

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积累,前期做的事情开始慢慢产生成效,一点点转化成收入了,你就会对自己越来越自信,焦虑也会一点点缓解。

2.前几个月尽可能扩展收入来源,后几个月锁定垂直目标深耕。

自由职业的前几个月,如果你还不确定哪块是自己以后要深耕的领域,可以把与你自由职业方向相关的、能带来收入的事情都尝试一遍,做一个收入来源的统计表。

2018年8月 我的收入来源占比统计

几个月后复盘一次,看看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投入产出比、以及兴趣程度如何,再做出取舍,以后在垂直方向上深耕。

自由职业者的野心其实都挺大的,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还想学那个,但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又容不得你什么都去做。毕竟一个人同一段时间内,只能做好一件事情。什么都想做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

所以可以允许自己在初期去尽可能多尝试,但尝试过一段时间后,一定要做出取舍,选择重点领域深耕。

3.练习自律,培养健康的作息

身体是自由职业者的本钱,很多人自由以后因为没人管了就容易放纵,晚上很晚不睡,第二天中午才起,三餐不规律,长此以往,不仅身体很容易出问题,心理也容易出问题。这一点我做得也不是很好,是今年需要重点克服的部分。

我见过很多自由职业一段时间后重返职场的人,大多数人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不自律的生活习惯引发了一系列恶性循环,把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整垮了,有的人甚至还得了抑郁症。

而那些积极向上的自由职业者,都有着惊人的自律精神和规律的作息。有一个每年一半时间在国外旅行,一半时间在国内写作的自由记者,旅行以外的时间,每天早上7点就起来阅读工作,下午四点健身,晚上与人沟通或看电影,11点准时上床睡觉,雷打不动。

《重版出来》剧照

4.定期出门社交,避免长期一个人工作

自由职业最怕一个人独来独往不与人交流,特别当你处于工作或心态没那么健康的情况下,更应该出门见人。

有一阵子,我由于长时间一个人闷头做事,心态差点崩掉,后来我就给自己定了一条规定:每周至少出门见1-2次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参加活动、或者见见网友。 

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后,我发现一个人工作的负面情绪开始得到缓解。

以前在公司上班,家对你来说是一个恢复精力的地方,但是当家成了你的办公场所后,出门社交反而会成为一个人的解压方式。

5.再忙也要持续学习新东西,自我充电

自由职业之后,没有公司和上司给你制定明确的前进方向,也没有公司定期组织员工培训,让你学习新技能,这时候为了不与职场完全脱节,就要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新技能。

这些技能不仅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你的副业,还可以成为你个人的加分项。

我自由职业以后,不仅做写作和自媒体,还自学了视频剪辑,自己拍摄+剪辑了一期采访视频。

第一支vlog截图

去年年底,注意到vlog的发展非常迅猛,就开始自己学着剪辑和策划vlog,使我的自媒体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也可以在短视频的市场真正在国内发展起来时,不成为那个被落下的人。

6.给自己制定短、中、长期目标

想长久自由下去,一个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有了目标你才能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也更有动力每天起床工作。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给自己设定一个长期目标,然后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一步步细化到每日工作中,才不会在自由到一半时产生迷失感。

《问题餐厅》截图

 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由职业的“自由”都是建立在一些非常反人性的行为习惯上的。比如自律、延迟满足感、克制、超强的自我控制力……

 如果看完以上这些,你还想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我只能说:受虐狂,欢迎入坑。当你经历了自由职业的那些苦,一定会更加珍惜得之不易的“自由”。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不是每一个「不上班」,都能换来「很快乐」

11月,在混乱的世界里构建内在安定

人的迁徙:美国游学、泰漂买房与数字游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