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思維》教你成為一匹黑馬,成就卓越!!

Interleukin互相看
·
·
IPFS
·

成功的方式「千奇百怪」的黑馬,我們要如何跟他們取經?

從他們的共通點 — 「自我實現」開始。

因此,這本書《黑馬思維:哈佛最推崇的人生計畫,教你成就更好的自己》就要來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像黑馬般,獲得成功。

黑馬思維就是:「在追求自我實現之際,把握獨特的自己,從而成就卓越」。

為什麼有些人突然橫空出世,達到非凡成就,做出遠大貢獻?答案就在這本書中。 — Daniel Pink


第一步 — 捨棄標準化思維

沒有個人獨創性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展的社會。 — Albert Einstein

自從工業革命以降,為了方便管理、講求效率,人類把標準化思維應用在產品生產上,這麼做相當合理,畢竟誰都不想拿到品質不一的食物、電子產品,甚至是藥物。

但現在,標準化已經過了頭,我們開始把人類當產品一樣標準化,把教育、成功、外表都標準化,要考上頂尖名校才算優秀、要有千萬身價才算成功、要瓜子臉且身材苗條才算美麗等等,你能想像在不遠的將來,是個充斥著二分法且單調無趣的世界嗎?

我相信,你一定會厭惡那樣的世界,那樣的生活也一定不是你想要的。

那要怎麼做?學學黑馬吧。

追尋自我成功最難的一部份不是採取新思維,而是揚棄舊思維。

那些被困在乏味工作中或被困在高薪但毫無成就感的工作中的黑馬,會勇於打破標準化協定,走向自我實現的路。

第二步 — 知道自己的微動力

你必須對一個想法、一個問題、或改正錯誤感到熱情。若你一開始沒有足夠的熱情,便無法堅持到底。 — Steve Jobs

利用「評判遊戲」,用你對別人的直覺與情緒反應,不故作客觀地,抽絲剝繭地找出你藏在潛意識裡的「微動力」,也就是那種強烈而持久的感受,包含細微偏好和欲望。

評判遊戲的三個步驟:
  1. 意識到你在什麼時候評判別人,並留意自己的反應。
  2. 辨別評判別人時的感覺,可能是正面或負面。
  3. 問自己為什麼有這些感覺,且誠實回答,並想想若你跟他交換人生,你會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舉例來說,你可能覺得:「在社區藥局當藥師感覺不錯,每天可以見到形形色色的人」,但別停在這裡,還要再深入想下去,像是「為何我會覺得見到形形色色的人會很開心?或許是當我用專業知識幫民眾解決用藥上的疑問時,會讓我獲得成就感吧」,那麼這表示為民服務會給你帶來衝勁,但不能只是單純的服務,像是超商店員,而是需要具有高度專業性的工作。

又或是,當你帶著寵物去看獸醫時,忽然覺得:「獸醫每天都可以碰到可愛的動物,感覺超棒的」,但再深入一想,「不過獸醫有時候會需要幫寵物截肢或動手術,但我一看到牠們如此楚楚可憐,就完全下不了手啊」,那麼這表示你喜歡動物,但不適合幫動物進行治療,所以你可能比較適合當動物園飼育員、寵物美容師或動物攝影師等等。

此外,找到越多微動力越好,因為微動力就像是引擎,當某個引擎壞掉時,你還有其他的引擎可以讓你繼續前進。

第三步 — 選擇契合度高的機會

命運無關乎運氣,而是關乎選擇。命運不是用來等待,而是用來成就。 — William Bryan

在標準化體制下,自主選擇的機會不多,因為掌權者認為,選擇太多會產生「選擇障礙」,就像是讓消費者從架子上的幾十種洗髮精中挑一種出來,多數人會隨手拿最便宜或最多人推薦的那款。

不過,別忘了,會有選擇障礙的人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換作是黑馬,他們知道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所以很容易就選擇到自己適合的洗髮精:頭皮屑很多的人,會選擇去屑洗髮精;頭皮易出油的人,會選擇控油洗髮精。

所以,在找到自己的微動力後,你會了解自己的需求、偏好與熱情所在。這時,你不僅沒有選擇障礙,你還會發現:

對黑馬來說,風險取決於自身微動力與機會的契合程度,當某個機會愈能激發你的微動力,你選擇後就會越有熱忱,選擇的風險就愈低。

然而,在旁人眼中,會覺得你的選擇很冒險。這是因為他們通常是基於標準化思維,是上位者從一群人裡做選擇時的思維,這忽略了你的個人特質,而只考慮平均值與機率,沒考慮人。

舉例來說,假設到Google應徵程式設計師的人當中,「平均」只有「1%」的人會被錄取,那麼根據標準化思維來看,應徵這工作的風險很高。但對做出這選擇的黑馬來說,這風險其實沒那麼高,因為黑馬只是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特質、展現自己的熱忱罷了。

第四步 — 了解自己的強項以自訂策略

善用自己的天賦,做出對的選擇。 — Jeff Bezos

由於頭腦生來對動力有很直接的認知和感受,所以我們容易感覺到自己的微動力,且威力強大,不易改變。相較之下,強項是無從感受、關乎情境和持續變動的,所以強項很模糊。好比說,你大概很清楚知道自己想不想騎山豬,但除非實際試試看,否則根本無從得知自己天生有多會騎山豬。

因此,透過實際的行動來辨識自己的強項,然後再依據自身強項,選擇對的學習方法、訓練方式或學習系統,而不是被動地遵循別人給的策略。

以侍酒大師(Master Sommelier)為例,截至2018年,全世界只有274名侍酒大師,只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多一點(共209人)。因為要成為侍酒大師,你必須通過侍酒大師公會(Court of Master Sommeliers, CMS)舉辦的認證考試,包含服務(服務挑剔的賓客)、理論(測驗你對酒品產地、歷史、風味和科學原理的了解)、品酒(盲飲六支酒,並正確說出酒款和特性)三個部分,而要通過如此嚴苛的測驗,並沒有「一套最佳方法」,而是端看自己採取何種策略。

其中,最難的部分就是品酒測試。

大多數的侍酒師會像Emily Pickral一樣用「暴力破解法」,增加品嘗的酒類、提高品嘗的頻率,讓頭腦把酒和味道配對。但若你了解自己的特質與強項,就應該像以下這些人一樣採取最適合自己的策略。

  1. 還有許多侍酒師會用「視覺聯想」的策略,把酒的味道和某個畫面聯想在一起,像是把密斯卡岱酒(Muscadet)聯想成一片淡色的山丘。
  2. Brahm Callahan生來嗅覺敏銳,覺得各種味道有鮮明的個性,好比說他很厭惡山茱萸壓倒性的濃味,所以他的策略是利用「嗅覺直覺」分辨酒中不同的氣味成分。
  3. 有著哲學博士學位的Pascaline Lepeltier,利用自己「熱愛哲學」的特質,深究型塑某款酒的風味的原因。
  4. Elyse Lambert會特別注意到酒的酸度。她在盲飲前會先喝一點校準酒,把對酸度的味覺調整回來。
  5. Michael Meagher發現自己對品酒的生理反應很敏感,而發明了「生理策略」,專心地體會一款酒是如何影響身體的,例如酒精的燒灼感灌進胸腔的過程、下頷感受到的酸味、上顎有礦物的沙沙感等。

當你用了不適合自己的策略時,就可能像Michael Meagher一樣,在使用「暴力破解法」卻換來三次的挫敗後,連最要好的朋友都提出勸告:「你根本就不需要當什麼侍酒大師」,希望他能果斷放棄。

但他仍不放棄。他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特質,而發明了「生理策略」,讓他感覺從只用口腔品酒,變成用全身觀察酒,並能「聽見」酒在述說自己的生命歷程。最終,在第六次的測驗後,成為了侍酒大師。

第五步 — 追尋目標,但忽略目的地

快樂的關鍵是找到自己適合做什麼,並緊握做那件事的機會。 — John Dewey

想像一下,沒有地圖的你身處於周圍盡是綿延起伏的山巒,此時你要如何到達目的地 — 爬上最高的山峰?

除非你離最高峰很近,否則你根本就不知道它在哪,也不知道走哪條路最快,更甭說,忽略地形直接宣稱:「無論如何,我就是要朝XX地點前進!」,因為這可能不符合你的體能,而XX地點可能也無從攀爬。

既然如此,那該怎麼做?

追尋目標,但忽略目的地。

因為目的地難以預測、易受外界影響,且通常這都是別人給你的「期望」,所以你可能拚盡全力但仍無法達成,不論是爬到最高峰或是成為全國暢銷書冠軍、贏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等等;相反地,目標具體、較好預測,而且出自於自己做出的選擇,所以你有能耐去達成,像是爬到附近最抖的一座山或是截稿日前寫完小說、今年發一篇論文等等。

因此,你不是直接鎖定最高峰,而是選擇附近最抖的一座山,爬一陣子後,再停下來找另一座更高的山,一步一步地愈爬愈高。或許這不是最快的路,但能保持彈性、隨時調整,穩穩地抵達最高峰。


總結

黑馬思維的核心價值,就是 — — 「追求幸福」!!

為了追求幸福,黑馬會不斷地探尋自己的微動力與強項,然後選擇與多個微動力相契合的工作,並制定能發揮自己強項的策略,最後在達到目標的同時,也能獲得幸福。

人是描繪自我人生的畫家,只有你能創造自己,只有你能決定今後的人生。 — Alfred Adler

備註:幸福是指「一個人的處境契合其個性、天賦和能力」,而自我實現意指「充分實現自身潛能之後的快樂與滿足感」。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Interleukin互相看分享自己閱讀後的筆記與啟發,並期許自己像介白素(白血球之間用來互相傳遞訊息的分子)一樣,充當書本與讀者之間的橋樑。 歡迎大家指出文章中的謬誤,以及說出自己的看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犯錯,是投資的一部分

趨勢投資大師—傑西‧李佛摩

投資中的資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