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H2 Performance Lab 的由來
最近看了由Pixar製作的Soul,感觸頗深,發現目前寫了十數篇文章,竟然沒有一篇分享建立H2 Performance Lab的原因。所以今天先撇開運動和復康資訊不談,談談這個Blog的由來。
回顧中學和大學時期,沒有任何其他事物比籃球能帶給我更大的快樂。單單是皮球與指尖觸碰的感覺,和球鞋與瀝青地面磨擦造成的聲音,就足夠泛起難以平伏的悸動。我不是天生的運動型,在跑、跳、體型等方面都比當時同齡的遜色,能夠做的就只有將勤補拙,用努力去追趕天分。當時的我只有16歲,在缺乏任何運動科學的知識下,只能打開Youtube,不斷搜尋NBA球員的訓練影片,然後零碎的學習和模彷動作,一口氣把所有動作都加入訓練課表。撇開常規的籃球訓練不計,當時我的訓練是每週重量訓練七天,每天都是全身訓練,然後每一組都做到力竭,維持了3-4個月。可想而言,在這種毫無根據的訓練量下,受傷只是早晚的事情,而這正正種下了我腰傷的隱患。
我清楚記得,當天我如常出發到健身房訓練,在扶手電梯時突然雙腳失力,就軟癱坐在梯級間,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難受的麻痺感和火燒感,和腰間的嚴重痙攣。在附近休息將近大半小時後,我才能艱難的站起來並走回家。我甚至不敢跟父母提及傷勢,只能偷偷吃了點止痛消炎藥。但當時病況實在頗為嚴重,在幾天情況沒有好轉過後,亦只能乖乖跟他們坦白,當然是少不了一頓囉唆。
在之後的一年,我總共「拜訪」了六位專業人士,由骨科醫生,到物理治療師,到中醫,到推拿按摩,無一不是跟我說「你的腰勞損太過嚴重,以後不能再打籃球」,甚至帶點威脅的意味說道 「再打籃球的話,你60歲就要開始坐輪椅了」。你能想像,這些說話對一個16歲的青少年的影響嗎?當時我的生命中就只有籃球,每天想著的就是如何拿到學界聯賽的冠軍,換來的竟然是這般晴天霹靂的消息。然而,當時的我隨了聽從「專業」的意見外,根本沒有任何選擇。亦是預料之內,我錯過了接下來的全部賽事和青訓機會,只有在兩年後我才慢慢開始重新接觸籃球,但一切都已經太晚了。很多時候,我總在假設如果當時自己有更豐富的運動科學知識,結果會否不一樣呢?更甚的是,當回顧那些專業人士的建議,和長達一年的復康過程,我實在不敢苟同他們採用的治療方法。說白一點,就是各種治標不治本,缺乏科學實證和成效,只對他們銀行結餘有利的方法。
每當回憶起這段經歷時,總會有一陣無力感泛上心頭。沒有人能回到過去改變任何事情,但如果我能透過一個平台,去提供正確的訓練和復康資訊,也許就能令病人免於不實的資訊,對病況尋求最好的處理方法;也許就能幫助廣大的運動愛好者免於傷患,繼續他們熱愛的活動;也許就能避免下一個因受傷無法繼續心愛運動的青少年的出現。
這就是建立H2 Performance Lab的唯一原因了。
-----------------------------------------------------------------
如果認為我的內容有助你認識更多科學實證的復康和運動知識,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和追蹤我的Facebook 和Instagram吧!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2-Performance-Lab-105082094812921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2performancelab
Matters: https://matters.news/@h2performance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