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故事集|洞穴、宇宙、川貝母

豆泥
·
·
IPFS
·
進入 NFT 市場,圖像創作者想的是什麼?

哈囉大家好,在寒徹骨的冬雨中,大家是否期待一絲暖陽呢?感謝台灣文學館與引書店的邀約,讓我有機會採訪川貝母,也讓川貝母雞抖(我的大頭貼)找到雞爸爸。

既然被我抓到了機會,我當然是把 Tez Dozen 的創作過程問好問滿。再加上TezDozen 已經完售,地板價還五倍以上,所以也不會有什麼信心喊話的嫌疑。讓我們回到創作者的初心,以下不構成投資建議。

這幾個月我寫了蠻多篇各類型創作者踏入 NFT 的文章,前面寫過錄像、AI 藝術、生成式藝術,甚至還有民俗音樂,此間我也自己探索 NFT 的最終疆界。這次聚焦回到大眾視野,想藉川貝母,講述插畫與頭像 NFT(簡稱 PFP, Profile Picture )的熱潮。

以接案身份加入團隊,進入 NFT 市場,圖像創作者想的是什麼?


簡單介紹川貝母

川貝母,當然不是本名,跟黃豆泥一樣。在發行 NFT 之前,他已經是一位擁有群眾基礎的插畫家。從報紙副刊插畫起家,那是一個報紙作為媒介的黃金年代。其作品曾登上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但對於此刻而言,川老早不需要掛著這些名號到處走跳。川氏風格已經強烈到眾所皆知,儘管強烈但又溫暖隱晦;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作家,發行過兩本書,以自外於川氏的視覺特色,又再度自成一格。

所以川貝母同時擁有插畫與寫字的二重創作身份。

以去年的先後順序來看是這樣子的,川貝母先有圖、然後有文,最後才有 NFT。

去年上半年,川貝母完成了一本新書,名為《成為洞穴》(就是照片中的這本書),這是一本有 51 幅插畫加上 51 篇短篇的書。這本書的圖,是取自這十年來,散見於各商業委託、個人創作,各自攤開,橫向連結而成;每一篇圖後面有文字,是一篇篇短篇故事,可以串在一起看,也可以獨立閱讀。關於《成為洞穴》的書評,我認為孫梓評先生已經寫的令人過癮,在留言補充連結。

攝影:陳德叡

洞穴宇宙

對於川貝母而言,創作與接案是分開的,繪圖與寫字也是分開的。但案子與案子之間,或有隱約敘事上的關聯,那是因為即使是接案作品,仍有創作詮釋空間。這個空間,我稱之為川之宇宙。而這個宇宙,誕生了《成為洞穴》。川貝母說,有些委託者會期待看到很「川貝母」的作品,但對於川貝母而言,每一次的接案,都是新的創作。

這種精神最早可以回溯到副刊插畫時代。文章與插畫之間的關係究竟為何,並不具有絕對關係,插畫反而是繪圖者針對文學作品的全新詮釋。對於寫得很死的文章,川貝母反而感到苦惱,因為創作空間侷限。此外,為了替文章插畫,川貝母必須閱讀大量的副刊文章,久而久之自己也出書了。

但《成為洞穴》是倒過來的,先有畫,才有文字。文字是描繪整個川貝母插畫宇宙的過程,最後成為洞穴。洞穴裡有許多自我的、人際的、架空玄幻的歷程。

柏拉圖有洞穴寓言,川貝母有成為洞穴。洞穴寓言是一群囚犯藉由壁上光影描述妄想中的真實世界;成為洞穴則是繪本裡的人物向內探詢自己的內在,然後與外界互動。圖是抽象,文字是具體。

在本書完成之後,川貝母才跳進 TezDozen 的無限地獄。

成為洞穴一頁

光速創作

俗話說,幣圈一日,人間十年。我的詮釋是,因為加密貨幣世界的迭代速度實在太快,在裡頭修煉的人,需要承擔比外界更多的風險,但當然能獲得大量的經驗,簡稱精神時光屋。

以項目方而言,TezDozen 比其他 PFP 項目方又更貼近以上描述。

因為 TezDozen 所發行的 3360 隻動物 NFT,是分 12 梯隊發行的。多數項目的銷售策略是一波銷售,完售可喜可賀,滯銷搓枯拉朽。縱然也有一開始滯銷,後來上演逆轉奇蹟的項目,但整個 NFT 元宇宙的主基調,還是比 FOMO 還要更 FOMO。

對於川貝母而言,分 12 梯隊發行,意謂著他必須在每五六天發行一次的永劫中不斷繪製出新動物。這是一項為期數月的修煉,說好聽點,這些動物也迭代了 12 次,回頭看來真是恐怖。

Tez Dozen Special issue 2022:由 tz1ficCqYjL14oGEZNAb5RQzCZ9diDBiD8qY 創作的二創作品

穴居生物與十二生肖

簡單介紹已經結束的 TezDozen,這是一個由阿亂(王新仁)與川貝母合作成立的 PFP 項目方,發行十二生肖的動物,共 3360 隻,發佈在 Tezos 區塊鏈上面。Tezos 被戲稱幼兒園、窮人鏈,黃州好猪肉,富人看不起。但也因為手續費低廉,許多藝術家在上面大量售出作品,是一個聲量非常高的創作者天堂。就上週的聲量報告,Tezos 的社群活躍度是整個公鏈的第二名,僅次於比特幣社群。(雖然我覺得能尬掉以太坊很怪)

我認為川貝母的風格是非常適合 Tezos 的,他的十二生肖動物,同樣具有濃濃的川氏風格。裡頭的元素是神秘的生物,長了眼睛的花朵(惡魔之眼?)、色彩斑斕的蛾(魔蛾斑斑?)、椰子殼(沙鼠丹丹的漂流椰子留言?),這些元素很難讓人不去聯想《成為洞穴》出現過的生物,如地獄火山、寂靜馬、川氏夜光蝶、黃金鰻魚。而每一個小生物,背後都有文字故事。

希望持有 TezDozen 的朋友,都去收藏《成為洞穴》,補足川貝母宇宙設定集。川貝母沒有明說兩者的關聯,甚至連川貝母自己可能都沒有想過去串連兩者,但他的視覺元素傳遞了一切。

你可以一邊翻閱裝幀精美的書,一邊欣賞持有的 NFT,仔細看看這些 NFT 藏了什麼元素,是不是跟書籍有所關聯。此中的醍醐味只有兩者都擁有的人,才能領略。

寫一寫,不知不覺中讓人又有 FOMO 的感覺了,這不是我的本意。


回到創作歷程

介紹一下 PFP 的 NFT 發行過程,讓大家可以掌握一下其中的樂趣。廣義而言,我認為 PFP 是一種生成式藝術(Generative Art),其核心意義在於稀有度(Rarity)。創作者必須創作出一套元素與一套規則,讓收藏者在購買時,能夠骰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元素集合。

舉例而言,由川貝母繪製的 TezDozen Team μ #001 (豬豬梯隊第一號),物件元素由川貝母分別繪製、元素出現的機率與規則由阿亂制定,而真正出現的成品,由錢包地址結尾為 MwMm 的收藏家持有。

這隻豬豬具有的元素為,右手拿羊頭骷髏樹枝、左肩停著一隻骷顱蛾、嘴上叼著一根雪茄、脖子上戴著具有魔法之眼元素的項鍊、衣服上有一堆小臉孔、頭上停著一隻鳥、小圓墨鏡彷彿是宮崎駿紅豬的親戚。

上面這隻豬是我隨意舉例的,其他 3359 隻 NFT 同樣充滿如此繁複卻又和諧的物件,而這些物件或多或少都已在川貝母宇宙中自成一格。

其中,TezDozen 還有一種蠻特別的稀有度,叫做 Art Original,除了重複出現的元素之外,川貝母也親手繪製每一梯隊動物的原型,比如我的大頭貼川貝母雞就是 Art original,也是我唯一的一張。我的雞頭戴露水荷葉、手捧破殼小雞、臉上掛著一行淚,又是一條蟲。彷彿黃豆泥,如初生之犢探索整個世界,真心讓我越看越愛。


生成式 PFP,比想像中還要困難

如此精心複雜的設計,請繼續容我說明難度。後面發行的動物,必須相容前面出現的元素,但每一種動物有不同姿態、物種、神情,再加上極短的繪製時間,讓多重限制重重壓在川貝母(還有阿亂)身上。此外,川貝母對於自己的創作完成度非常把關,他坦言快把自己搞垮,特別是在馬與羊的發行期。

同時我也曾目睹阿亂在小年夜的崩潰,只為了調整豬豬的機率。

我從老鼠的發行時就開始關注與投入整個項目與社群,其實也在不知不覺中,伴隨川貝母在元宇宙裡演進,最近又把《成為洞穴》看完,有種補足整個視覺敘事的愉悅感。再加上採訪完川貝母老師本人,一切圓滿落幕。


支持者社群

最後,相較於近日 NFT 社群的 hype,川貝母本人與其作品一樣有自己運轉空間。川很感謝 TezDozen 讓他一起加入 NFT 的發行計畫,讓他可以接觸新族群。川認為由自己來發行,是無法造成這麼多人的支持(針對這點我很懷疑)。據川貝母觀察,他發現 NFT 社群比傳統在 Instagram 等其他社群帳號,更習慣坦白的讚美作品(有愛大聲說)。

最後,我也跟川貝母分享了因為這些小動物頭像,一個可愛的社群忽然出現,此間也發生了許許多多可愛的故事,接下來我也會慢慢與大家分享。(可以先期待這週六的三立電視)。

最後的最後,偷偷跟大家說,三月底,我們會把川貝母的貓貓 NFT(不是啊,貓不是不在十二生肖裡面嗎?),進行一場前所未有公益行動,各大學的校貓有福了,敬請期待。


利益關係揭露:此篇採訪由臺灣文學館「我非去愛不可」採訪企劃與台中獨立書店引書店陳沛穎邀稿採訪,以林亨泰日文詩集《靈魂の產聲》為出發點,鼓動台灣創作者,此為博物館商品《拾藏》企劃一部分。 國立臺灣文學館 拾藏:臺灣文學物語 企劃。

陳德叡攝影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豆泥由於沈迷網際網路與社會網絡的深層結構,自醫師工作離職,現於公部門服務,並於分散式組織間做一名快樂的貢獻者。現專注分散式科技與數位自主權。 在民國的心臟,設計去中心制度; 在帝國的邊緣,研究自主的科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自主世界:雲端封建時代的安那其法則》中文版譯序

分散式身分會被資本市場的鐵拳制裁嗎?

「共同在場」是什麼感覺?中山女高演講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