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照樣造句:「OO是我國固有領土」(1/2)
之前在神學院修了一門課叫《釋經學》,意思是解釋聖經的科學與藝術。其中一項作業是要閱讀舊約的《俄巴底亞書》後,依照提供的學習問題觀察、解釋整卷書,最後回答一個關鍵問題:《俄巴底亞書》裡「審判」、「(耶和華)主的日子」在舊約/新約脈絡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長話短說,這份作業乍看很容易,整卷書只有一章,沒想到照著問題挖下去,哇噻,
還真是不簡單!查找的資料包括文化、語言、地理、民族等眾多面向,依稀記得一字一句爬梳的時候,心裡驚呼:「天啊,從小到大好像沒有這樣讀過《俄巴底亞書》啊!每一個字句都有線索,好精彩!」寫完作業最大的收穫,就是第一次「親手」搞懂以色列與阿拉伯之間衝突的千年歷史脈絡。在這裡挑出三個重點跟大家分享。
同宗同源的兄弟鬩牆
《俄巴底亞書》的主題圍繞著「以東」這個國家發展。以東的祖先是雅各(以色列)的哥哥以掃的後代。聖經裡記載,以掃曾經為了一碗紅豆湯而出賣了長子的名份(如果是夏天給我一杯黑糖鮮奶加仙草、芋圓、小珍珠的話,我可能也賣了XD)。換句話說,以東可以算是以色列的兄弟之邦。
然而雖說是手足之邦,當以色列面對外人侵犯時,以東不但沒有出手相救,還火上加油,趁機施暴打劫,或袖手旁觀。這一切都被上帝看在眼中,透過先知發出預言最終將會帶下審判,以東和他國對以色列的惡行必遭報應,公義必得伸張。
預言的實現與未現
雅各家必得回他們原有的產業⋯⋯南地的人必佔有以掃山,低地的人必佔有非利士人之地;他們必佔有以法蓮的田野和撒瑪利亞的田野;便雅憫人必佔有基列。被擄到哈臘的以色列人,必佔有迦南人的地,直到撒勒法;被擄到西法拉的耶路撒冷的人,要佔有南地眾城。《俄巴底亞書1:17b;19~20》
作業中有一題問到:這段經文裡多次提到「得地」,要如何解釋?哪些是已經在歷史中發生的?哪些尚未發生?如果直接照字面意思解讀,「得地」的意思就是說:以色列要重新得回曾經被搶奪的土地,恢復傳統上十二支派分布的地區(應許之地),不僅如此,還要向外擴張:
- 以掃山:概括代表以東全境;
- 非利士:地中海濱南北狹長的地區;
- 以法蓮、撒瑪利亞(瑪拿西支派):以色列北國區域,在西元前721年被亞述人征服的地區;
- 基列:約旦河以東,北從基尼列湖(即加利利海),南至亞嫩河之間的區域,原為瑪拿西、迦得、流本支派的土地;
- 撒勒法:原屬於亞設支派土地,後為腓尼基領土範圍;
- 西法拉:可能地點為呂底亞王國的撒狄(Sardis),後為波斯帝國所滅。耶路撒冷到西拉法的路程極遠。經文意義可能為:不論路途有多遙遠,以色列民一定會回到故土重新建立家園。
那麼,上述預言中,哪些已經在歷史中實現了呢?如果用現今以色列國土來看,大概可以整理如下:
- 部分以東地區;
- 非利士地區(迦薩地區除外);
- 部分以法蓮;
- 部分撒勒法;
- 各地以色列人回歸故土,重新建立家園,範圍已經不限於西拉法。
尚未實現的預言內容如下:
- 部分以東地區:部分現為約旦境內;
- 部分非利士地區(今迦薩區域);
- 部分以法蓮、撒瑪利亞:現為巴勒斯坦區;
- 基列地區(瑪拿西、迦得、流本)現為約旦境內;
- 部分撒勒法地區:現為黎巴嫩境內。
以上用文字看可能沒有什麼感覺,直接用下面這張圖說明《俄巴底亞書》裡預言的實現與未現吧!
黑色線表明當代以色列領土範圍,而不同色塊則呈現了猶太人進入應許之地後,依照十二支派分發的「封地」。很明顯可以看得出來,十二支派傳統地界在當代國家疆界中,分別落在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三國境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的問題:
如果以色列堅持要恢復固有領土,還得打多少場戰爭呢?難道還要打下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三國嗎?更多的戰爭是上帝的心意嗎?或者,有其他方式來解釋聖經經文呢?
以上這些問題並不容易簡化作答,這就來到本文的最後一個重點:我們要如何解讀這段經文裡的上帝旨意呢?這就留到下一篇分享吧!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