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可以這麼說》:用心發掘的無窮無盡

黃宇軒 Sampson Wong
·
·
IPFS
·
從去年10月到今年1月,我和好友張希雯,聯同MaD的團隊,主持了8堂課,是為「大家的散步學:將軍澳,可以這麼說」計劃。21位參與的朋友,共同思考城市可以如何被重新發現、指南可以如何書寫。這21位朋友,後來共同努力寫成了《將軍澳,可以這麼說》這本達350頁、共55篇文章的書。每篇文章,介紹了一種可以在將軍澳有的美妙體驗,這55種有趣而多元的體驗,cover了區內許多種不同類型的空間和目的地。

原文刊載於黃宇軒IG

今年,我未出自己的新書,但一本我有份參與的書,剛剛出版了。

這本叫《將軍澳,可以這麼說》的將軍澳散步指南可以出版,簡直像夢一樣。

幾年前,我參與過策劃一本叫《感知西半山》的書,邀請了許多創作者一齊去講香港島「西半山」這地帶。那時的想像是,如果有資源的話,希望區區都製作一本《感知XXX》,《感知尖沙嘴》、《感知天水圍》那樣,重新發現每一社區…

到了去年,我把這個計劃推進了一下,想出了一個叫「大家的散步學」的framework,希望交給不同機構,讓他們試試跟著一套方法,讓街坊聚在一起,去為不同地區寫本散步指南。

當Make a Difference邀請我策劃新一季MaD School時,我立時把這計劃告訴他們,我們一拍即合。他們招募了二十多位學員,共同為將軍澳編寫這樣一本書。

說這是夢寐以求,因為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被傳媒邀請去講城市步行,就是去講將軍澳。那時我想的是,這是我居住多年的地方,如果要講「城市總是可以被重新發現」,最想講的,就是將軍澳這外人看來無甚可觀的新市鎮。

從去年10月到今年1月,我和好友張希雯,聯同MaD的團隊,主持了8堂課,是為「大家的散步學:將軍澳,可以這麼說」計劃。21位參與的朋友,共同思考城市可以如何被重新發現、指南可以如何書寫。

這21位朋友,後來共同努力寫成了《將軍澳,可以這麼說》這本達350頁、共55篇文章的書。每篇文章,介紹了一種可以在將軍澳有的美妙體驗,這55種有趣而多元的體驗,cover了區內許多種不同類型的空間和目的地。

除了21位參加者的努力,讓這本書成真,最勞苦功高、花了最大心力的,是MaD策劃團隊的朋友,和書的「編輯小隊」。編輯小隊六人所花的心力,難以言喻,他們不辭勞苦的溝通與編撰,確保了書有高質的內容。

也許會讓許多人意外,但我們認為「只係將軍澳」,就已經deserve有這樣一本豐富至極的guidebook:用心發掘的話,將軍澳也無窮無盡。

21位參與計劃的朋友,大部份都是多年的將軍澳街坊,但不論是否居住在將軍澳、住了多久,他們在這本書傾注的愛,都是非常不得了。

【書會稍後陸續送到不同書店】

這本書可以出世,要感激的人太多,未必能全部盡錄(書中列出了這些朋友),但也想特別感謝一些朋友。多謝希雯,出盡心思去參與這本書。謝謝為此書寫序的林兆榮和陳碧琪,書的designer flip & roll,繪畫插畫的勞顯傑,還有拍下書中不少美麗照片的攝影師陳朗熹。謝謝字字研究所出版這本書。謝謝世界之約和將軍澳廣場。MaD School由創不同協作(MaD)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全因他們,整個MaD School和這本書才會誕生。謝謝MaD團隊(Helen、Harry、Ting)作這社區實驗,尤其是Helen樊樂怡,全力策劃了這project


黃宇軒IG
黃宇軒FB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黃宇軒 Sampson Wong《城市散步學:以香港作為起點》及《香港散步學》兩本書的作者。香港城市研究者、藝術家、作家,地理系博士,現為中文大學城市研究講師。曾共同創立「懷疑人生就去散步」影像計劃。 IG: sampson_wong fb page: sampsonwonghk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一直書寫嘉義,但不又只於寫嘉義的「下港女子」

屋邨遊:從馬坑邨重新認識赤柱

隨筆:今年最大的project《幾條街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