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 1566 >观后(一)

二人评论
·
·
IPFS

嘉靖这个年号很吉利。

先帝武宗胡天胡地一辈子,没留下儿子就暴毙。嘉靖十六岁承祧,以偏居湖北钟祥的落魄宗室,一跃而为皇城主人——而且,作为皇帝,他干得很不错。

年纪轻轻的他,在明三大案之一的“大礼议”中扛鼎,力战群臣,为自己的亲生父亲争来皇帝乃至“宗”的名份。随后以礼为纲,亲自部署亲自指挥,把内阁盘得团团转。首辅们在他手里,仿佛七上八下的葫芦瓢。

他以权术在朝堂上养蛊,造就遗臭千古的著名奸臣严嵩,最后又在自己晚年一手抹去严阁老的政治地位并赐死严世蕃,最终严嵩在贫病交迫中死去——这不过被嘉靖折腾的无数臣子们中的一例而已。

从不是朝臣蒙蔽嘉靖,而是嘉靖利用朝臣。为了把权力一直牢牢控制在手中,他恩威并施,以无双心术,凭一己之力,把有明一代士林引以为傲的刚直作风,成功转变为逢迎阿谀——确实,作为皇帝,他干得很不错。

剧里的1566年 ,大概是嘉靖帝在位中后期。他的权力模式已经成型,宦官和朝臣都在他的掌握之下。

没有人——哪怕是严嵩和严世蕃——能猜度天心。但凡能被猜到的,都是嘉靖愿意,或者说,需要给他们猜到的。

相反,嘉靖对底下人的心思,洞若观火。也许,力求以人论人,严防就事论事,是所有成功政治家的杀手锏。

要求了解基层情况,要求下边人实事求是,对统治者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他们要从真相里抽丝剥茧,进而利用人心。

而他们自己的所思所虑,则被裹上糖衣,无论多么丑恶,也能以好听的名号传达下去。 正如剧里开篇提到的新国策——以稻改桑。说是为了增加岁收,充盈国库,所以需要江浙百姓把稻田改种桑苗,好养蚕吐丝,织成丝绸出口外国,换来盈利。

而实际上,由于嘉靖本人的挥霍和层层官员的盘剥,本来应该足够应付赋税的丝绸生意,已经给百姓增添了过多负担。小农地主舍不得已经种下的当季青苗,不肯改种桑苗,也不肯贱卖土地。

于是,为了把皇帝和严党的——本质上还是皇帝的——意图,贯彻执行,夯实落地,浙江官员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妙计。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