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時代的點滴(1):從楊慕琦說起

TakTHHO
·
·
IPFS
·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對於過去香港的發展到底有多少認識?

過去殖民地政府管治了香港150年,也許從過去一些港督的資料入手,可能會找到一些港人已經遺忘了的事情。其中的一個「發現」是:過去28任的港督離任後,通常也有一些街道或建築物會以他們而命名,除了其中兩任港督:楊慕琦(1941–1947)和彭定康(1992–1997)。彭定康被中共官員視為「千古罪人」,沒有任何紀念的建築或街道留下也是可以理解。那麼楊慕琦呢?

唯一淪為戰俘的港督:楊慕琦
翻查維基百科的資料,知道楊慕琦(Mark Aitchison Young, 1886 -1974)是第21任港督,1941年9月就任。然而三個月後卻爆發了太平洋戰爭,日軍進攻香港,爆發香港保衞戰。1941年12月25日的「黑色聖誕節」,港英政府在向日軍投降,結果楊慕琦成為唯一曾經作為戰俘的港督。起初他被軟禁於半島酒店、後來更被帶到台灣和「偽滿州國」的瀋陽監禁。期間楊慕琦遭受日軍不人道的對待和凌虐。直到1945年8月二次大戰結束後,蘇聯軍隊進佔東北時才無意中尋獲楊慕琦。

獲救後的楊慕琦因被禁多時而身體欠佳,故此他未有即時返回港督的崗位,而是先到英國療養。期間香港一度由輔政司組織臨時政府管治,後來在英國政府指令下由海軍少將夏慤爵士籌組軍政府進行軍法管治。直到1946年5月,楊慕琦才復任港督一職。

楊慕琦計劃
另外楊慕琦值得一提的是他所提出的「楊慕琦計劃」(The Young Plan)。

1945年6月26日,當時的聯合國成員國通過了《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殖民地人民應享有的自治權。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後,殖民地政府起初期望在香港推行政治改革以維持有效統治,淡化香港回歸中國的「民族意識」,重建殖民地政府在香港的聲譽,使英國政府能夠繼續透過香港獲得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

1946年8月,楊慕琦發表一份政治制度改革方案,希望「香港市民有更多責任管理自己的事務」,協助香港人「培養主動公民意識」。同年10月楊慕琦正式推出建議書,提出香港應設立一個市議會 (Municipal Council),負責管轄香港島、九龍和新九龍的事務,而新界大部分地區則仍然由理民府管治。這個市議會的三分之二議員(20人)為民選,其餘三分一(10人)則屬委任。其中一半的民選議員由華人以分區選舉的方法產生,而另一半則由洋人以全港一區制的選舉方式產生。

構想中的市議會最初可負責管理消防、康樂場地、車輛執照、娛樂場所的牌照和管理、以及市政局的工作。日後情況許可的話,更可以管理教育、社會福利和公共建設,甚至於公共事業。

同時為配合市議會的設立,「楊慕琦計劃」建議立法局內的官守議員議席會由原本的10席減至7席,非官守議席則增加一席至8席。在官守議席中,5人會是當然議員。而在非官守議席中,4人由非官方機構推舉,另由非官守太平紳士中選一人,香港總商會中選一人,以及從新成立的市議會推選2人。港督仍然是立法局的主席,繼續享有投票權。

相比今天的立法會選舉,「楊慕琦計劃」的市議會方案有著更大的民選成分。只是最終這個計劃並沒有實行。據說當年「楊慕琦計劃」提出後,各界未能就市議會的職能達成一致意見,以致方案遲遲未能落實。到了1947年5月,楊慕琦任滿離職,由葛量洪(Alexander Grantham, 1899–1978)於7月接任成為第22任港督。而葛量洪對於「楊慕琦計劃」的推行持相反的態度,促使這個政改方案最後沒有在殖民地政府下實施。

葛量洪對「楊慕琦計劃」的取態
參考《葛量洪回憶錄》的內容,得知當時葛量洪對於香港的政治改革並不熱衷。上任後他更表示香港的問題「不在於自治或獨立」而在於「與中國的關係」,認為香港的前途問題屬於「外交層面」多於「殖民地層面」,因此他對於「楊慕琦計劃」一直持保留的態度。

另一方面,葛量洪認為新界是英國政府向中國租借的土地而非割讓,到了九七後也要「交還」,所以香港不可能也沒有條件獨立。他認為當刻香港人需要的是:「穩定的環境」、「合宜的稅率」和「公正的司法」。香港人只注重工作和賺錢,因此由一班「精英」治理香港更是合適。葛量洪這個看法也得到當時兩局議員和商界的認同。

後來葛量洪在休假時到倫敦向英國政府提議擱置計劃。而英國政府方面最初也反對葛量洪的提議,因為當時英國已經通過了「楊慕琦計劃」的最後草案。最後經過葛量洪的多番遊說後,英國政府最終同意放棄政改。1952年10月,英國政府於下議院以「時機不合」為理由,正式宣佈放棄「楊慕琦計劃」。

國共爭鬥的影響
事實上葛量洪上任後,當時中國正值國共內戰,其後中共於1949年建國,引發了大批難民在戰後湧入香港。筆者相信,當時葛量洪更加擔心的是「楊慕琦計劃」所構思的民主選舉會被國共兩黨利用而進一步滲透至香港華人的社會,把香港視為鬥爭的場所。

另一方面,英國很早便與建國不久的中共開始了外交關係。據知當時中共已向英國表明短期內不會急於收回香港。也許葛量洪推測到香港若有任何民主的進程,中共會視為將香港邁向獨立的行徑,從而影響了兩國的關係,反而維持原有的狀況,至少英國政府可以繼續透過香港獲得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

看罷一些有關楊慕琦的資料,始終不知道為何他在離任後沒有任何紀念的建築或街道,然而我卻發現:這位港督於三年零八個月期間受盡日本人的蹂躪,並且曾經為著香港人的民主進程而「做了一點事」,只是這個政改方案卻因為「中國的因素」而最後胎死腹中。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1) 楊慕琦
2) 楊慕琦計劃
3) 葛量洪

(原文寫於2013年5月30日)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TakTHHO中年大叔一名,土生土長香港人。斷斷續續寫文超過20年。從最初個人的信仰反思,到香港時事評論,還有零星的書影視歌評。現在的我很想早點退休,多些時間睇書、寫文。而我仍會繼續寫下去。
  • Author
  • More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8964:進到我們心中的維園

港虎將會限制港人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