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场里的羔羊|《皮囊之下》读后感
阿布拉赫农场,其实是个伪装的屠宰场,只是屠宰的并非牛羊猪鸡,是沃迪赛尔。
在小说进行了差不多三分之一时,“沃迪赛尔”这个词才第一次被揭开面纱。“沃迪赛尔”取自于荷兰语中的“voedsel”一词,意为“食物”。当然,这是我事后才知道的,这时候得要庆幸我不是荷兰人,不会第一眼被这个词泄漏了天机。
真实的状况是,被称做“食物”的,是地球上的人类。而取这个名字的,是以人类肉体为食的外星人。
一切都是乱套的。小说的视角是外星人,在外星人的认知里,他们是“人类”,而我们这类“地球的主宰”,在他们眼中,只是“食物”和商品,和我们眼中的牲畜并无分别,一旦落入猎人的陷阱,便如待宰的羔羊,毫无反抗能力。
沃迪赛尔在阿布拉赫农场的第一道处理工序,是阉割和拔舌。记得小时候,劁猪的人走门串户,包里是圆月弯刀,专为摘掉小猪的睾丸。小猪在劁者的手里尖利地嘶叫,但仿佛只是出于恐惧,而非疼痛,一旦阉割的动作完成,小猪被放回地上,那嘶叫声便戛然而止,小猪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开,躲进角落,呼哧呼哧喘气。
沃迪赛尔要“幸运”一些,阉割的工作会在昏睡中完成,这可能免除了一些恐惧,和无望地挣扎。还为了免除其它后患,会同时把舌头割掉,以烙铁烧灼口腔。接着,他们会被关进圈里,饲养、催肥,等待出栏。沃迪赛尔也要不幸地多,小猪可以嚎,而沃迪赛尔的圈养生活是在静默中度过的。直到最后的时刻来临,被宰杀、分解成块,运回外星送上有钱人的餐桌。
小说主要是外星人视觉,因而阅读体验十分奇特。像是以大反派为主角的影视剧,你有时候不知道该代入谁。主角是反派天然无法承受之重,作者只要打定主意要让反派剖白,便也是打定主意要洗白他,便是想要告诉读者,罪大恶极的,其实另有其人。
在读《皮囊之下》前,碰巧刚读完另一本“人吃人”的小说,阎连科的《四书》。那本书里戏份很多的反派,后来将自己钉上了十字架。
《皮囊之下》的主题很棒,视角是最大的加分项,人类不可一世,但在米歇尔▪️法柏的笔下,终于成就了蝼蚁的使命,没有抗争、没有呼号,默默地走向死亡。
但因为概念先行,科幻只是幌子,作者挖了很多坑,根本没打算填。所以,结尾于其说是主角走投无路,倒不如说是作者自己走投无路了。但书是很好的,只要你认可他的高概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